天天看点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威震敌胆,那么真实的李向阳是什么样的?

作者:DJ 亚青

电影《平原游击队》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拍摄的。剧中主人公李向阳擅使双枪,百发百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向阳这个人物形象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就是武工队长郭兴。

1924年11月,郭兴出生于河南省辉县高庄乡金章村。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威震敌胆,那么真实的李向阳是什么样的?

郭兴

参加八路

郭兴少年时代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所造下的罪恶。日本侵略者到来后,实行“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抢掠,形同野兽,还四处制造无人村。乡亲们对日本的仇恨与日俱增,少年郭兴也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乡亲们,为中国人报仇雪恨。

郭兴所盼望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1941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支八路军队伍经过金章村。早已想参加八路军抗日的郭兴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和同村的14个年轻的小伙子挤进了抗日队伍。刚刚15岁的郭兴又矮又瘦,八路军不收他。这可怎么办呢?郭兴并未灰心丧气,他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他偷偷跟在队伍后面,一直保持着五六十米的距离。

第二天天亮后,指导员发现了一直跟随部队的郭兴。当时部队已经离开河南,进入到了山西境内。指导员说要派人把郭兴送回去,但郭兴就是不听指导员的,就是不回去。就这样,郭兴跟着部队走了三天,指导员一看没办法,便把郭兴留下来了。

随后郭兴被安排去山西省平顺县公安局当了一名通讯员。郭兴其实是想打鬼子的,不过既然到了部队,只能听从指挥,等机会再说。

旧社会读书的人很少,识字的人也不多,公安局一个大队30多人,只有两个人识字,其中一个就是郭兴。郭兴虽然只上过四年小学,认得字也不算多,然而已经很难得了。公安局长得知郭兴识字后,安排他当了队长,带60多个兵。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威震敌胆,那么真实的李向阳是什么样的?

创建敌后武工队

一次,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到山西检查工作,看到郭兴机智、聪明,便想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

有一天,皮定均在吃饭时,把郭兴叫到自己身边,给他讲,要把他调到敌后区工作。郭兴本不想去,但皮定均告诉他,说他是干部,干部要服从调动安排。郭兴这才同意。

皮定均调郭兴去敌后区当队长,同时告诉他,没有人,也没有枪。人需要他去动员,枪需要给敌人要。不过最后给郭兴调了一个班长和两个战士,配合郭兴展开工作。还给郭兴几人两支步枪、5颗子弹和8颗手榴弹。郭兴手里有一支短枪,他就留下了,没有上交。

临行前,皮定均给郭兴布置了三个任务:第一是部队人员要发展到七八十人,第二是要从敌人手里抢到100支步枪,第三是灭敌105人,其中5人是日寇。完成任务的时间是一年。

郭兴领命下山。

刚开始郭兴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去做,睡觉也睡不好。一天,他听到报告说来了三个兵,还背着枪。郭兴这时感到害怕,但很快就决定夺枪,毕竟是第一次嘛,以后会好的。

班长听郭兴这么说后,化装成去捡粪的样子探听虚实。很快班长回来了,将实情告诉了郭兴。郭兴于是带着人去了三个伪军吃饭的地方。郭兴掏出短枪,让三个伪军别动。伪军班长刚要动手开枪,就被郭兴带的两个队员把枪下了。另外两个伪军见势不妙,把枪丢在一边,也不敢动了。

郭兴初战告捷,搞到三支枪,100多发子弹。他很是高兴,信心大增,从此胆子也大了起来。郭兴之后和敌人展开游击战术,弄得敌人晕头转向的。在此过程中,郭兴不断取得胜利,队伍也在逐渐扩大。

经过八个多月的时间,到了1942年9月,郭兴的队伍已经有了60多人,110支步枪,2挺机关枪。同时消灭的伪军有100多人,已基本完成皮定均交给的任务,然而还有消灭5个日寇的任务没有完成。

日本人不好打,他们一般待在城里不出来。出来时,就是一个连,还有伪军,进行扫荡。基于这种考虑,郭兴认为消灭日军必须要进城。然而接近日军,不懂一点儿日语是不行的,于是郭兴就跟太行军区五分区的日语翻译学习日语。两个月后,郭兴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常用的军事用语,这给他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942年12月的一天,郭兴骑着高头大马,只带着两名队员便进城去了。

郭兴先是到的西关。站岗的伪军见日本小队长来了,赶忙敬礼,也不敢说话,接着跑去和日本兵对口令。郭兴骑着马过去了,离着两个日本兵不到一米的距离,一抬手,就击毙两名日军。两名队员趁伪军发愣的功夫,开枪击毙两名伪军。

从西门进去之后就是西大街,有两名日军在站岗,那里是日军的大队部。两名站岗的日本兵向郭兴敬礼,郭兴一抬手又放倒一个日本兵,另一个日本兵被队员打死。

此时,城里听到枪声已经大乱。郭兴带着队员直奔东门,路上见到伪军打伪军,见到日本兵打日本兵。许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日本人和日本人打起来了呢。就这样,郭兴带着队员打了一路,冲出了东门。此次行动,给了日军极大震慑,一听武工队就胆战心惊,郭兴自此名闻豫北。

电影《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给伪军训话的情节就是根据郭兴的事迹改编的。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威震敌胆,那么真实的李向阳是什么样的?

不让敌人带走一粒粮食

1943年,日伪军在麦收之后从武工队所在的区域搜刮了10万余斤粮食,存放在辉县县城南关的一个院子里。这批粮食是供其新乡大本营和前线作战用的。这时武工队接到上级命令:

“不能让敌人运走一粒粮食。”

于是郭兴带着3名队员,乔装打扮成日本宪兵去了南关。他们赶着一辆马车,车上装满了柴草,柴草下面藏着的是煤油和手榴弹。到了粮仓门口,他们被一个伪军拦住不让进,随行的两个队员将伪军拉到旁边一间屋里,一刀便要了那个伪军的命。

进入大院,郭兴叽里咕噜讲了一通日语。一个队员“翻译”给伪军听,让伪军集合,接着让他们去旁边空屋休息。等他们进去以后,便把屋门反锁。接着,郭兴和队员们迅速冲进粮仓,把手榴弹插在粮袋中间,随后泼上煤油,在周围堆上柴草,然后就把粮仓给点着了。

郭兴等人在撤退途中碰到敌人,于是化整为零,分散开来。撤出之后于县城外50多里的路上集合。郭兴考虑到此处有个炮楼,敌人必定从此处派人增援。于是他们埋伏在玉米地里,等待作战时机。

不久远处传来伪军的脚步声。日军作战前,总是派伪军打头阵,觉着安全了再行动。

等伪军过去后,4名武工队员向炮楼射击,3名武工队员打伪军。枪声打响后,日军和伪军产生了误判,日军以为遭到八路军袭击,伪军以为炮楼被占,要夺回来。结果日军和伪军打了一夜,直到天亮才发现上当了。此时,伪军已被消灭。

1944年2月,郭兴因功入党。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威震敌胆,那么真实的李向阳是什么样的?

不怕牺牲不屈服,屡立战功受嘉奖

敌人屡屡遭受郭兴的打击,遂对郭兴恨之入骨,悬赏100大洋要郭兴的人头。后来敌人还想方设法把郭兴的母亲和两个弟弟抓了起来,并把他们吊起来鞭打。那时,郭兴的年龄较小的弟弟才9岁。

后来郭兴还以颜色,将四个伪军队长的12名亲人抓了起来,他们才不敢放肆。敌人看硬的不行,便想法子诱使郭兴投降。伪县长还让他的闺女出头,对郭兴使用美人计。敌人的这些伎俩对郭兴丝毫不起作用。

后来敌人又让郭兴的表哥去劝郭兴投降,郭兴的表哥一点儿没有防备,不知道有100多日伪军悄悄跟在他身后。结果郭兴等20人被敌人包围,打死2个日本人,打伤七八个伪军才跑出来。

就这样郭兴与敌人斗智斗勇。一直到日本投降后,双方才把人质释放。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郭兴妻子被敌人杀害,父亲成了残疾人,母亲和弟弟被敌人关了四年。

抗日战争期间,有很多感人的事令郭兴终身难忘。很多村里都有人救国郭兴的命。还有一个大嫂用自己的孩子代替郭兴的孩子,结果大嫂为保护郭兴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被敌人用刺刀戳死了。

郭兴和他的武工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屡立战功。太行军区将郭兴的武工队命名为“郭兴模范武工队”,郭兴荣获“一级杀敌英雄”,并受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首长通令嘉奖。

郭兴参加八路军后,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还荣获了“抗日战争勋章”和“解放战争勋章”。建国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郭兴还荣获了“独立自由勋章”。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收藏并转发,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