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沉默的病人》:那个杀死自己丈夫的女子为何从此沉默不语?

作者:阿苏悦读

我喜欢读松本清张的《黑色皮革手册》,也喜欢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优秀的推理小说。

可能是我本身就对推理小说情有独钟吧,作为一个读者,推理小说一经打开扉页便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不把故事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甚至连觉都睡不好,有时甚至做梦都在搜寻那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读《沉默的病人》,我也如此疯狂。快过年那会,白天忙着置办年货,晚上捧着本《沉默的病人》沉浸其中。腊月二十八那天晚上,硬是看到凌晨三点,看得我时而心情沉重时而眉头舒展,最后一切恍然大悟,禁不住拍案叫绝!

《沉默的病人》是英国作家亚历克斯·麦克利兹的作品。据说他是悬疑界横空出世的超新星,《沉默的病人》一经出版,便引爆了欧美悬疑推理界,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霸占畅销榜长达392天!

《沉默的病人》究竟有哪些摄人心魄之处呢?在我看来,起码有两点。

《沉默的病人》:那个杀死自己丈夫的女子为何从此沉默不语?

首先,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小说的开篇就交代了女主人公艾丽西亚·贝伦森杀死了自己的丈夫:“杀死自己丈夫的时候,艾丽西亚·贝伦森三十三岁。”这样看起来简洁的开头却牢牢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简短的一句话就掀起了读者内心的波澜:天!三十三岁的女人竟然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这到底得有多大的血海深仇啊!奇特的是,艾丽西亚·贝伦森杀了自己最亲爱的,却从此闭口不言,成了一个沉默的病人。

小说的开头已然如此,后面的情节就更不用说了。艾丽西亚·贝伦森为何要杀死她亲爱的丈夫加布里耶尔呢?艾丽西亚·贝伦森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加布里耶尔是个时尚摄影师,他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快乐。这两位的复杂故事,在男主人公抽丝剥茧的叙述中,令人时而匪夷所思,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恨不能手握一柄钢刀,将前面的重重迷雾拨开,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以说,离奇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每一个打开此书的读者——为了不剧透,我已经深吸一口气,尽力憋着了。

《沉默的病人》:那个杀死自己丈夫的女子为何从此沉默不语?

第二个令人摄人心魄之处在于独特的叙述方式。

《沉默的病人》从头到尾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一会儿是男主,这个从一开始就深切同情艾丽西亚·贝伦森的男人,一个法医心理治疗师。一会儿呢,又是另一个“我”——艾丽西亚·贝伦森,她的日记。两个“我”的不同叙述,慢慢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读者引入纵深,让他们进入重重迷雾,又随之用目光拨开缭绕云雾。

这样的叙述方式是不是很不一般?反正我读到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叙述时,感觉一会儿踏入这位的世界,一会儿又走进了那位的心里,很是奇妙啊。

《沉默的病人》:那个杀死自己丈夫的女子为何从此沉默不语?

读《沉默的病人》这本书,除了以上两个深刻的感受外,个人觉得亚历克斯·麦克利兹的构思极为巧妙。作为一本悬疑小说,它是一个立体的故事,揭开真相的一刹那,会叫人惊异得目瞪口呆:啊,原来是这样?然后,忍不住从头再来一遍,发现一切皆有蛛丝马迹,但是被亚历克斯·麦克利兹隐藏得极好。

读一本好的悬疑小说,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感觉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