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邵东佘田桥地名的变迁

作者:寰宇文苑
邵东佘田桥地名的变迁

作者;曾砚耕

佘田桥的地名流传衆多,有传,唐代天宝时期,佘湖山大洛菩萨申泰芝,在京任大国师告老还乡后,在当地大力发展道教事业。得到了唐皇李隆基的大力支持,并拨款在佘湖山脚下烝阳湖上修桥。桥建好后,为了感谢唐皇的圣恩,故将此桥取名为‘圣恩桥’。并将剩余银两,在河西岸边建了个凉亭,取名‘圣恩亭’,圣恩亭修修毁毁一直延时到解放初期。

传言二;桥原来在现在的湖山村,徐家湾张家冲前,那里有个雨台,也是一个天然的码头。去衡山、下汉口都得从这里上下船。从岸上到雨台有一小片沼泽地,为了方便乘客,就在沼泽地上架了一座小桥。

有一年发洪水,有条大死蠎蛇卡在桥洞里,蛇填满了桥,故有人叫它“蛇填桥”,蛇填桥一时传开,并有人写成蛇填桥。后来,大家认为蛇填桥不雅观,故变成了现在的‘佘田桥’。

流传三;桥修建在姓佘人的田边,故取名为‘佘田桥’。

传闻四;佘田桥老桥东面,历来叫‘东州街’。据老人传,三国时期,刘璋父子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成立“东州军”。并派我地在朝官员刘巴来此招兵买马,立了个驿站,名‘东州站’,并在此架了一座木浮桥。经过时代的变迁,房屋的增加,慢慢变成了东州街。

其实,真正佘田桥的地名,应该叫‘畲桥’。

为什么说;佘田桥原来叫‘畲桥’,大家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大家看看,邵东带一个字‘桥’的地方很多。如杨桥、兰桥、廉桥、两市镇有刘桥、牛马司镇有小桥、新桥、柳桥。范家山镇有洪桥、上桥。灵官殿镇有中桥、石桥。团山镇有希桥、大桥。魏家桥镇有官桥,黄陂桥乡有余桥,黑田铺乡有黄桥,简家陇乡有高桥等。

而佘田桥为什么说是从‘畲桥’就变成了佘田桥,因为,历史以来书面写作,都是竖排写字。而‘畲’字属上下结构,上佘下田。另外‘畲’字,在教育不普及的时代,可能没有很多人认识,只能囫囵吞枣的把它分开念,慢慢地把念成了‘佘田’。

从字意上分析,畲,火耕地,指粗放耕种的田地。当时,此地只有湖和山,没有耕地。陶渊明《和刘柴桑》——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新畴复应畲。

最有说服力的,大家还是先看看史籍,据《民族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瑶族说;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二);武陵蛮说;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说。此说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都家喻户晓地流传有属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盘瓠传说,传说的内容与汉晋时代分布在长汉中下游的“武陵蛮”所流传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据此认为畲、瑶两族与“武陵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三);东夷说;潘光旦教授在畲、瑶同源于“武陵蛮”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畲族远源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同源于“武陵蛮”,而“武陵蛮”是“东夷”迁居鄂、湘西部地区后,融合了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的。

(四);南蛮说;此说认为畲族乃“蛮”或“南蛮”的一支,是广东的土著民族。此说认为盘瓠传说不仅流传于‘武陵蛮”中,也包括《搜神记》中所说的“今即梁汉、巴蜀、武凌、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相当于今天大半个南中国。说畲、瑶同汉晋时代长江的崇奉盘瓠传说的“南蛮”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又因福建、浙江等地这畲族家喻户晓传说广东凤凰山乃是他们民族的发祥地,从而论证畲族乃东汉时期久居广东的“南蛮”一支,是广东的土著民族。

畲族家喻户晓传说广东凤凰山,乃是他们民族的发祥地,而,佘湖山原本也叫凤凰山,从山形来看,也是一只活形活现的凤凰。

康熙字典注;

畬【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唐韻》以諸切,音余。《說文》三歲治田也。《易·无妄》不耕穫,不葘畬。《詩·周頌》如何新畬。《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禮·坊記引易不葘畬鄭註》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畬,三歲曰新。《詩詁》一歲爲葘,始反草也。二歲爲畬,漸和柔也。三歲爲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四歲則曰田。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爲田矣,何名爲畬。《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說文謂三歲爲畬。皆不足信。當從鄭註。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治田也。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火種也。

说文解字注;

(畬)二歲治田也。二各本作三。今正。周易音義云。畬、馬曰田三歲。說文云二歲治田。此許作二之證。攷釋地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小雅、周頌毛傳同。馬融、孫炎、郭樸皆同。鄭注禮記坊記、許造說文、虞翻注易无妄皆云二歲曰畬。許全書多宗毛公。而意有未安者則不從。此其一也。葘、艸部云反耕田也。反耕者、初耕反艸。一歲爲然。二歲則用力漸舒矣。畬之言舒也。三歲則爲新田。从田。余聲。以諸切。五部。易曰。不葘畬田。田汲古以爲衍、而空一字。宋本皆有之。葢凶字之誤。許所據與坊記所引同也。周易无妄六二爻辭。

这么说,我们都是畲族吗?我可以肯定的说,那绝对不是,我们毫无疑义的是汉族。大家还知道另有一句传言吗?江西填湖南,湖南填四川。由于受到尘世的熬煎,元朝时期,我们从江西来到湖南,清朝时期,湖南又有不少人迁往四川。

畲族人什么时期离开这里,由于我才疏学浅,无法告知了。

(编辑:扬善)

邵东佘田桥地名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