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作者:艺术眼ARTSPY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协办:加拿大建筑中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特别支持: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策展人:张永和、葛明、贺玮玲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3楼

票价:免费

展览介绍

2021年11月13日至2022年2月15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将携手加拿大建筑中心共同举办展览“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约翰·海杜克(1929-2000)是20世纪建筑史中的独特个案,他既是著名的建筑师、教育者、史论家,亦是艺术家与诗人。虽然他关乎建筑的畅想及跨媒介实践多数付诸于纸本之上,但是其不遗余力的多重探索不断拓展了建筑学的领域,持续影响着多个领域以及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与艺术家。作为约翰·海杜克的亚洲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将丰富而翔实地呈现其绘画、装置、手稿、影像、文献资料,以及由东南大学师生为此次展览特别重建的大尺度“结构体”。届时,此次展览将如同一场漂流至上海的假面舞会,海杜克笔下的经典角色将逐一登场,在渐进、转瞬与回溯的舞步之间,在由建筑与多学科交织奏鸣的乐曲高潮之中,观者将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具,逼近海杜克的精神腹地与自治世界。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拒绝参与者之家:透视图》,1979,石墨、彩色铅笔,绘制于半透明纸上,93.3x102cm。约翰·海杜克基金会和加拿大建筑中心供图。?约翰·海杜克遗产。

展览标题援引自海杜克最广为人知的“假面舞”系列作品(1979-2000)。假面舞是指16、17世纪兴起于英国的一种宫廷表演,同时也指涉了表演的舞台布景,假面舞会时常会邀请建筑师参与设计其舞台与服装。海杜克关注到了18世纪最早参与这类设计的建筑师伊尼格·琼斯,认为他驾轻就熟地制造了舞台上一切的幻觉景观,不仅把握建筑,更是调动了声光电等复合材料。70年代后期,海杜克着手创作一系列冠以“假面舞”之名的“结构体”,它们根据不同的特定城市谱写,不具有任何常规的建筑形态与功能,通常由基本几何形体及其变形构成,时而伴随一些生物形态的元素。形形色色的结构体皆为赋予了不同的人格与表情,宛如戴着假面参加舞会的演员,移动至不同的城市,上演着不同的叙事。假面舞饱含的“游牧性”是一种反纪念性的社会介入,正如海杜克所言“我们就身处于一个游牧的时代。”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上:《柏林之夜:犹太博物馆之研究建筑、见证结构体和记忆保护塔》,1989,纸上水彩,21.5x27cm。

左下:《柏林之夜:布拉克、格里斯、贝克曼和莱热的结构体》,1989,纸上水彩,27.1x21.6cm。

右下:《柏林之夜:建筑部、钟楼、参议院、议会和法学家看台》,1989,纸上水彩,27.1x21.6cm。

漂泊至上海的这场假面舞会将由巨型装置《书市》拉开序幕,它根据海杜克的“结构体”在地复建,观者可自由穿梭这场集市后正式迈入舞会。舞会中的“蓝厅”中呈现了《拒绝参与者之家》,展现了海杜克借用寓言形式折射建筑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位于其后的“黑厅”邀请了《教堂》《墓地》《法院》《监狱》这四位兰开斯特/汉诺威假面舞中的角色,并辅以海杜克晚年创作的《柏林之夜》系列绘画,层层渲染出海杜克关于时间与社会的哲思。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教堂复合建筑体的平面图和草图》(来自“白蜡翅膀、黄金角、石头面纱”系列),1994-1996,钢笔、墨水、水彩,绘制于布纹纸上,28x22cm。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兰开斯特/汉诺威假面舞:教堂、墓地、法院、监狱》,2021,由东南大学嘉木研学社师生制作。

作为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建筑教育者,海杜克于1965年至2000年在库伯联盟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建筑系主任与建筑学院院长,透过教育影响了数世代建筑师。1954-1956年,他受邀任教于德克萨斯大学,并与其他青年教师组成了“德州骑警”,他们强调建筑视觉及形式的复杂性,并创立了一系列创新课程,其中就包括了用于教学示范与九宫格训练的“德州住宅”(1954-1962),以及深受蒙德里安与立体主义影响将其轴测与平面转换45°后所发展而成的“菱形住宅”(1962-1968)。随后,海杜克在菱形的顶点与对角线投影面之间不断穿梭、推拉与压缩,得到了让时间坍塌其中的空间——墙宅(1964-1970)。展览最后的一个“白厅”将仿若一间明亮的手术室,冷峻有力地剖析海杜克这些如同“外科手术”的实验与思考。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