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津门老字号大咖访谈 | 百年风雨达仁堂,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作者:津门国企老字号
津门老字号大咖访谈 | 百年风雨达仁堂,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在没有走进达仁堂之前,作者对其不甚了解,似乎我们都只知道北京同仁堂,其实达仁堂与北京同仁堂同宗同源。达仁堂有乐家老铺的古老配方,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本期大咖访谈请到的是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创始人乐达仁先生之曾外孙女翁悦老师,以及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玉凤老师。听她们讲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津门老字号大咖访谈 | 百年风雨达仁堂,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图:津门国企老字号大咖访谈现场

达仁堂与乐家老铺,现实版的大宅门

乐家祖籍是浙江宁波府慈水镇,先人于明朝永乐年间来到北京,以走方郎中为业。直到康熙年间,乐家第四代传人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北京同仁堂药铺。清雍正元年皇帝钦定北京同仁堂供奉御药房所需药料,并代制内廷所用各种成药。至此北京同仁堂声名鹊起。后因两次失火致使同仁堂生意一度衰落。乐氏家族第十代乐平泉是晚清最成功的商人,他把北京同仁堂的事业重新推向鼎盛。乐平泉先生过世后,太太许叶芬主持家事店务达27年之久,知人善任,赏罚得当,将乐家老铺经营的有声有色。

乐平泉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共同掌管北京同仁堂。同时几个儿子各自有药铺,四儿子这一房就由乐达仁先生创办了天津达仁堂。乐达仁是乐平泉的孙子,是乐家这一辈中的佼佼者,他曾先后于上海、青岛和汉口开设药店,但最终因为当地用药习惯的不同而失败。1914年他把店开到天津,天津达仁堂一炮打响。1915年他买下民国第一总理唐绍仪的花园,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中药工厂——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开创了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先河。热播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这个传统中药世家为原型创作,而乐达仁先生正是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整部剧融合了乐家的很多人和事,提炼升华后精彩纷呈。

宫廷御药飞进寻常百姓家

津门老字号大咖访谈 | 百年风雨达仁堂,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1969年郭玉凤老师来到达仁堂,那时达仁堂叫工农兵制药厂。虽然当时的厂房条件还比较简陋,但其用料和加工都十分严格。当时配方还是繁体毛笔字,计量单位也与现在不同,而且中医药行业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1980年各大企业开始建立工艺技术档案,此时郭老师来到技术科参与此项工作。当时达仁堂有大量的产品需要完成技术档案建立,工作量很大。也正在这个时候,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的《清宫医案》研究小组发现了清宫寿桃丸的药用价值,并指定由天津达仁堂研制生产。于是达仁堂技术科承担起试制清宫寿桃丸的任务。

清宫寿桃丸的处方来源于《清宫医案》,原名:蟠桃丸。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用药品,有补肾生精、益元强壮之功效。此药方与普通的药方不同,内容中没有数字计量,现代人要通过药方中很模糊的描述制药,且工艺流程相当复杂。清宫寿桃丸的试制过程都沿用了古方,采用了最古老的蒸罐蒸制数昼夜,令药效充分发挥。在达仁堂技术科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多年后清宫寿桃丸被批准上市,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2009年,清宫寿桃丸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清宫寿桃丸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中药炮制的过程没人知道,但是制药人心术正不正,神明可清楚得很。国药业是凭良心立足的行业,职业道德在这个行业至高无上。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立足一二百年,与他们的职业操守分不开,达仁堂也不例外。达仁堂做乌鸡白凤丸,要宰杀32只纯种乌鸡,而且去毛、 肠、爪以后,净重不得低于42斤。32只乌鸡,在酒液中隔水蒸煮四个昼夜以后,骨酥肉烂,实际上是将蛋白质水解成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药用成份全部溶入所制乌鸡白凤丸中,再加上人参、丹参等都是真材实料,服用效果当然没的说。其实放入多少只乌鸡,多少斤人参、丹参和当归,加没加黄酒,是否沸煮了四个昼夜,有谁知道?这完全是凭良心。

津门老字号大咖访谈 | 百年风雨达仁堂,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达仁堂自开业以来,谨遵先人教诲,在炮制上精益求益。百余年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精神深入企业,一代代达仁堂人就像保饭碗一样来保质量,技术传承上师父们不仅仅要教年轻人操作方法,还要让年轻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口传心授的师带徒是制药行业的传统,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乐达仁先生曾对他的子侄讲过一句笑谈:“我死以后,凭达仁堂这块牌子,用黄土做药,也能卖两年。但是,你们谁也别想这么做!”

达则兼善,仁者爱人

在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大门两侧,挂着一付楹联,上联是“达则兼善世多寿”,下联是“仁者爱人春可回”。楹联上的辞语,来源于《孟子》,而且巧妙地嵌入了“达仁”两个字。显而易见,这是乐达仁先生向人们昭示他作为儒商的思想追求。乐达仁先生一生笃行慈善博爱,这里面既有乃祖遗风,也有孔孟之道和西方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他创办达仁堂以后,倾全部财力和精力,用于传统药物的生产与技术进步,用于对普通老百姓的扶危济困。乐达仁先生创办达仁女校,拳拳报国之心感动了天津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教育家马千里先生。

达则兼善,仁者爱人,在几十年间已经形成达仁堂独具个性的文化,成为一种企业精神。2003年4月上旬,广东为预防非典型肺炎,急需达仁堂的清肺消炎丸,达仁堂立即将一批清肺消炎丸空运至广州,赠送给有关部门。4月中旬,非典型肺炎疫情逼近天津的时候,天津达仁堂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卫生防病中心等十几位京津专家,举行专题研讨会,共同研讨中医药抗击“非典”的对策。达仁堂不仅不惜重资购买药材,而且按照“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治业祖训,保证制药时药料足量投放。时至今日,达仁堂依然还在生产很多利润少,甚至不盈利的药品,只因为老百姓的需要。

2018年,清宫寿桃丸的发掘者陈可冀院士将院士工作站设立在天津达仁堂,他为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提名,并寄语达仁堂:做有疗效的药比赚钱更重要。

讲达仁堂故事,传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也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但由于现在中医药文化的缺失,很多年轻人都对中医药文化不甚了解。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它,也是老字号企业的社会责任。达仁堂正努力让品牌“潮起来”,贴近年轻人。例如企业研发出很多适应年轻人消费的新产品,借助自身医药经验向年轻人传达更科学的养生知识。达仁堂经常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中医药文化,了解达仁堂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能喜欢上这个品牌,进而更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

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老字号腾飞

达仁堂越来越重视品牌规划和建设。如今,达仁堂选择在传统文化街区古文化街开设旗舰店,以及在北京大兴机场开设门店,大力度拓展市场,就是希望大家能近距离接触达仁堂,能更方便的买到达仁堂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参与展会,助力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早先达仁堂在海外有很多门店,现在虽然没有门店,但统一了达仁堂出口产品的商标,来增强达仁堂在海外的影响力。在品牌宣传方面近年来达仁堂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将老字号品牌发扬光大,加快步伐走向世界。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达仁堂时刻不忘肩负振兴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并且将不遗余力为大众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