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集中营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

作者:眉刀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所有政治风暴都是从学生开始,因为学生不但单纯而且热血,只有看了这部电影才能更加理解“Go West”在唱什么。但真正困惑我的是,为什么某个主义在不同国家最终都会激发人性恶...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集中营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

东德某毕业班学生临时以课堂静默一分钟的方式悼念匈牙利革命的亡者,全体学员由此沦为政治刁难对象,其家庭与个人命运被彻底改变。以学生、家长、校方和当权者四重视角强调事件复杂全貌,更细致展现集体内部分歧,延续的德国二战史造成的代际冲突和政治迫力作暗线,个人与集 集中营权体制的矛盾关系制造张力。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集中营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

虽然已经拆除,自由却远未到来;柏林墙尚未垒砌,观念已无法相通。21岁的苏联大兵揪住18岁的东德学生,53年的动乱影响着56年的默哀,父辈的攻讦转而子辈的出卖。阶级面前谁是犹大,政治面前谁又是圣人。讲台上民主的代表,轻易变成集权的法西斯。两分钟的沉默背后,又有多少呐喊消失在赤色的恐怖中。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集中营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

一场小小的反抗,却在特殊的高压政治时代背景下,演变成一场连作案。父辈的欺骗背叛,是青年一代信仰坍塌的最后稻草。一个国家,两种信仰,这种人为的分割终究是反人性的,和《再见列宁》、《浪潮》有异曲同工之妙。拍得中规中矩,但题材着实引人深思,不受控制、戏剧化的走向却是真实事件,四条线索的紧密交织箍扎出严寒的政治气候,在二战阴影仍全面覆盖的敏感时期,姓社姓资的矛盾点落脚于普通人,再次印证个体对抗国家机器的无力;青年的血总是热的,而同样热血过的父辈最终了选择不同的道路,几个主角的父亲形象在历史的迷雾中渐渐清晰甚而坍塌,出走成为青年的成年礼。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集中营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

十分生动地反映了战后那几年东德乃至大半个东欧的状况。先被纳粹糟践,又被共产主义荼毒,整个社会的思想已经彻底扭曲,但人家的传统里至少留有一点高贵的品格,些许自由的火花。再反观后来我们这儿发生的事,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不见五指的黑暗。 一次意外的青年反抗运动,让一个班的人认识到什么叫做自由亲情不可兼得。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做出抉择的艰难。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关于自由、民族等因素在一群高中生心中产生左右交织的牵动。没有人真的想要做叛徒和内奸,但是又不得不做出某种道德上的献祭,所以,政治显得虚伪善变,而人性则时常真诚却煎熬。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集中营课室风云,用微小事件透视历史波澜

这部电影 它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由主义、理想粉饰的一块顽固铁板上出现的裂痕,这条裂痕拔起社会体制之秧,带起累累恶果之根,然根茎再变态,在青春的阳光里,结局仍饱含希望。德国电影尚秉持讲故事这一口,靠扎实的剧作反思历史,柏林电影节时没能在华人媒体里产生火花,甚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