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风来故人”——王仁堪:状元书扇

作者:新福建

【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清风来故人”——王仁堪:状元书扇

王仁堪(1848-1893),字可庄、忍庵,号公定,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年丁丑恩科(1877)状元及第,授编修,历任提督山西学政,贵州、江南、广东乡试副官,会典馆绘图处总纂官,江苏镇江、苏州知府。工书法。《清史稿》有传

古之科举,要求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楷书,被称为“馆阁体”,这种字体讲求乌、方、光,即墨迹乌黑、字型见方、墨色润泽光亮。学子饱读诗书外,要想蟾宫折桂,“馆阁体”书法确是一块分量不轻的“敲门砖”, 晚清科场甚至有“书法取士”之说。

清朝闽地中状元三人,道光十六年侯官林鸿年、光绪三年闽县王仁堪、光绪十六年晋江吴鲁。王仁堪这个科举场上骄子,其品德、政声、文章、书法皆名重一时。他立朝直谏敢言,外放躬身为民做事,确是个值得称道的人物。

“清风来故人”——王仁堪:状元书扇

王仁堪《节临二王书帖》 扇页 绢本 (吴湖帆旧藏)

王仁堪学识渊博、聪颖过人,在当地文名很高。据清末李伯元《庄谐诗话》载,王仁堪中举之后,连续三次入京参加会试都未能取中,闽籍举子皆为之惋惜,可他却满面春风,谈笑如常,还刻了一方私印,印上四个字“落第状元”。次年恰逢丁丑恩科,王仁堪果然独占鳌头,得中状元。在大宴闽籍同乡之际,他方将印文之意透露。原来,王仁堪将此前几科状元姓名仔细玩味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依照年月顺序,此前的三位状元分别是同治七年戊辰状元洪钧,同治十年辛未状元梁耀枢,同治十三年甲戌状元陆润庠,光绪二年丙子状元则为曹鸿勋。这四人名字中内藏“金”、“木”、“水”、“火”,而王仁堪的姓、名、字中均含“土”,想着得“土”独厚,故下科状元必能命中。小小方印内含此等玄机,一时间在京师传为美谈,亦见其对学业自许有加。其父王传璨得知儿子高中状元时狂喜:“父尚书(指王庆云,曾任工部尚书),子状元,吾足矣!”亦在街坊邻里传为笑谈。

王仁堪品貌端庄清雅,文章书法亦如其人。他中状元后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爱重,光绪十三年(1887)奉旨任上书房行走,每参加宫廷宴礼和节庆大典,得到的赏赐都格外丰厚优渥。外放任地方学政时,他慧眼识人,其门下就出过徐世昌、梁启超等出色人才。光绪 12 年(1886),他充教习庶吉士,民国初任大总统徐世昌就是他这时的门生。光绪 15 年(1889)5 月,他又出任广东乡试副考官,梁启超即在此时出其门下。梁启超是这一科广东举人中最年轻,王仁堪阅卷后,就把考卷送给正考官李端棻看,李也十分赞赏,当即请王仁堪做媒,将其妹许配给梁启超。

“清风来故人”——王仁堪:状元书扇

王仁堪《行楷八言》联 笺纸

王仁堪的直谏敢言在当时是很有名的。《清史稿》载,光绪五年(1879),崇厚使俄,擅与沙俄签约弃伊犁。王仁堪与前科状元曹鸿勋等联名上疏,初露锋芒,震动朝野。他与“清流党”张佩纶(李鸿章婿)、盛昱等人交往密切,屡上疏论时政。甲申(1884)中法马江海战失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闽籍官员潘炳年怒火填膺,联合在京闽籍官员上奏折弹劾并严惩失职的船政大臣张佩纶,后张被革职遣戌。此奏折即由王仁堪代笔,这时他亦不顾与张佩纶往日情谊,可谓披沥陈之。

光绪 14 年(1888),慈禧太后为庆寿辰挪用海军款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他不顾权贵上书极力反对,也因此得罪太后被外放出任江苏镇江知府,他坦然赴任,临行写诗《别诸友》曰:“圣明无弃才,中外不歧视”,表达恬淡高旷之胸襟。在镇江任上,他深入体察民情,多方集资兴办水利,创办南泠书院,创立保甲制度等,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后来,镇江百姓在西郊中泠泉南建“王公祠”纪念他,在中泠泉畔建有八角凉亭,名曰“鉴亭”,意取其高风亮节,如池水清澄鉴人。

“清风来故人”——王仁堪:状元书扇

王仁堪楷书扇页 纸本

王仁堪素有疝气疾,在镇江任上就已积劳病重,调任苏州知府后接管新任,事更繁剧,疝气大作。据《王仁堪公行状》:“十月十八日晚,赴江苏粮储兼分巡道约,在道署晚餐归,已亥时,初觉体不适,肚下涨,痛特甚,夜不能睡。至次(十九)日,痛更甚,汤药吐尽。延至次(二十)日时竟弃世。时光绪十九年癸已(1893)十月二十日子时逝世,享年四十五岁。”当地百姓闻讣,群集衙署致哀。清廷下诏褒扬,事迹付国史馆立传。

去世前三个月,王仁堪还做了一件有影响的事:那年 7 月,出任当年浙江乡试主考官殷如璋的船只过境苏州,知府王仁堪照例登船谒见,正在谈话间,有人送来一封密件给殷。按清朝法令,典试官在途不得与亲友通信,为了避嫌,殷如璋只好把密函递给王仁堪打开。《清稗类钞》中述此:“殷得密函,请王启视,王阅之色变,即呼拿下书者。书中所言,皆贿买关节语,并一万两银票一张,署名周福清者。”被当场拿下的仆人名曰陶阿顺,行贿者周福清见事情败露,避往上海,不久向杭州知府投案自首,被判斩监候。

这个周福清,是浙江绍兴籍翰林,殷如璋的同年好友,也是大作家鲁迅的祖父。如果王仁堪不在场,殷如璋大约就笑纳了银票,周家就不会破落,文学史上也许就没有鲁迅这个名字了。后来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也提及: “到我十三四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被称为乞食者。”“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大变故,即指是年科场案发生,祖父下狱,遂使绍兴周氏家族坠入困顿。也正是家庭大变故使少年鲁迅很早就体验人生之艰难,世情之冷暖,对其一生产生深刻影响。

“清风来故人”——王仁堪:状元书扇

王仁堪题刻江苏镇江“天下第一泉”

王仁堪精擅书法,小楷尤佳。其书法宗二王,得欧褚三味,纤劲清丽、古茂多姿。他挥写自如,轻重得宜,灵巧活泼,略无凝滞,在规矩中求变化,使得其书风姿劲秀,潇洒飘逸,精气内敛,具蕴藉内美一格。其书法能脱去“乌方光”的馆阁旧习,写出古雅秀润之意趣,尤为难得!

余珍藏王仁堪泥金小楷团扇,系海上大收藏家吴湖帆旧藏。《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王家一门诸帖,以王状元那一手纤秾雅洁、风神潇散的二王书体集聚一扇,笔力矫健、光鉴迫目。若干年后,这件精美佳作成了著名大收藏家吴湖帆欣赏之物,在其落款旁有了“湖帆鉴赏”白文印鉴。这位海上收藏大家有收集庋藏清代状元书扇之雅好,至今他的清代状元书扇系列藏品仍静静躺在恢宏雅致的苏州博物馆的专室里。此书扇如何从吴府留出,不得而知,只是能有机缘得到乡贤状元珍贵书法精品,又过大藏家之手泽,且让吾辈臭美一番的了!

来源:闽声传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