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说大家李绿园的教育强音

作者:九派教育
小说大家李绿园的教育强音

李绿园故居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古人教子的典故和佳话流传至今。在清朝,有一位硬核老人为教育孩子也是蛮拼的,他历时近30年写下一部60多万言的“教子书”,向满天下子弟发出了“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谆谆教导。这位老人便是文学家李绿园,他撰写的《歧路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教子”为主题的长篇白话小说,朱自清盛赞“只逊《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10月25日上午,走进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李绿园故居,穿越时空,让我们去拜访这位热心教育、正能量满满的老先生。

恩科举人——用书香雕刻时光的诗意生活

小说大家李绿园的教育强音

李绿园,原名李海观,字孔堂,绿园为其号,亦号碧圃老人。1707年,李绿园出生于宝丰宋寨(今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

乾隆元年(1736年),将近30岁的李绿园考中丙辰恩科举人。中举后,李绿园跻身乡望之列,有了更多官场和民间的社会交际。

此时,距离李绿园的祖父李玉琳扶老携幼从洛阳新安马行沟逃荒到宝丰辗转至宋寨安家落户,已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其祖父、父亲两代人的奋力打拼下,李绿园的家境已颇为殷实,有了“十亩蔬园半亩宫”。

乾隆十三年,李绿园42岁时,父亲去世,他葬父守制在家,开始创作《歧路灯》。“一方面有的是裕暇,一方面科名淹滞,遂寄情寓志于笔……以小说题材及绿园严格固执的写实态度而论,也必待人到中年,对世态人情有一番深入阅历之后,才有可能执笔。”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歧路灯》校注专家栾星先生著文道。

李绿园第九代孙李红亮说,李绿园为著述授业藏书方便,专门建了一座书斋,名曰“今有轩”。原书斋至2007年坍塌殆尽。2010年,湛河区政府拨专款予以修复,将其列为湛河区文保单位。

轩内正中挂有一幅李绿园的画像,只见他身着长衫,持书而立,须髯飘飘,仪观甚伟。李绿园生平、家族谱系和《歧路灯》研究资料等陈列满屋,昭示着主人沧桑的人生和高雅的情致。

后人猜测,其诗中数次咏赞的“南园”极有可能称为“绿意园”,其因此而自号“绿园”。而这个“南园”或“绿意园”有可能就是《歧路灯》中写王中种菜的“南园”和谭家书房“碧草轩”的原型。

“每日在内看书,或一二知己商诗订文,看园丁蔡湘灌花剔蔬。”这是《歧路灯》中描写谭孝移把碧草轩作为书房,每日在内读书、教子和与“极正经有学业的朋友”“或作诗,或清谈,或小饮”。在今有轩,李绿园也大抵过着同样的生活。

读书、写作,用书香雕刻时光,李绿园度过了一段诗意生活。约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李绿园50岁左右,书已完成前八十回。因为一个特殊的机遇,他辍笔开启了为官之路。

七品知县——年过半百“舟车海内”的宦游生涯

李绿园三次赴京应试都名落孙山,最后一次应试不第后,曾在北京设馆教学三年,深受学生爱戴。经其学生举荐,年已半百的李绿园被朝廷选任江浙漕运之职。从此,开始了“舟车海内”的宦游生涯。

《宝丰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李绿园到思南府印江县(今属贵州)任知县。此时,他已经66岁。

我市作家、地方文化学者杨晓宇说,李绿园是一位清官、廉吏,而且其诗文、书法造诣皆深,在印江县因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而被传为美谈。

清《思南府志》记载:“(李绿园)兴利除弊,爱民如子,疾盗若仇。”他带领民众砌堰修渠,用自己微薄的薪俸赈济贫民,“既兴教,又执教”……留下许多佳话。

“李绿园刚上任,恰逢印江县试,他亲自命题:《学而时习之》。考生们讥笑说,大人似乎没读过多少书。第二场、第三场考试还是此题,考生们甚至怀疑他的官是花钱捐的。”杨晓宇说,考到最后,答卷者寥寥无几。李绿园留住郁悒不忿的考生,把自己写的几篇文章传于大家阅读,众人皆被他的文采所折服。

据李红亮介绍,李绿园上任次年,云贵总督、贵州巡抚修印江天爷庙。书匾时,无人敢执笔,李绿园系七品县令,身卑职微,然不卑不亢,提笔挥毫写下“红云一朵”四个大字。字体遒劲,风骨兼备,布白得当,赢得众人称赞。“红云一朵”出于苏轼诗句“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待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红云一朵”匾悬挂在天爷庙内,再贴切不过了。知府大人听闻,邀请李绿园前去谈学问。李绿园谈诗论文,学识渊博。知府大为赞赏,当场说:“大材小用,大材小用!”加之李绿园任内政迹卓著,不久,他便被破格迁升为贵州思南府代理知府。

“在思南府任内,绿园公有了用武之地。他勤于政事,勤恳致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李红亮对先辈满怀敬仰地说。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68岁的李绿园年老心倦,带着割舍不下的淑世情怀,辞官归家。他静坐东轩,以“载道”的严肃态度,开始续写《歧路灯》。

小说大家——教子弟读书向善的指路明灯

回家没多久,洛阳新安马行沟族人盛邀李绿园去教导本家子弟。教学之余,他编定《绿园诗钞》,续写完《歧路灯》,还写下了《家训谆言》(又称《绿园家训》)。他不时和旧友及当地诗友文友饮酒高谈阔论,相乐无间。

李红亮说,生逢盛世,李绿园敏锐地察觉到社会潜流暗涌,民风日下。他的三子李范也染上了嗜赌的恶习。基于对家业无人为继的担忧,对朝政腐败、官场昏暗、道德沦丧的痛心,他决心要写一部男女老少都喜欢阅读的书,以“发人之善心”。

《歧路灯》讲述了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堕落败家,又如何悔过自新、重振门庭的故事,是一部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他以书劝诫世人:教子要严,延师要正,交友要慎。

“用心读书,亲近正人”不仅是李绿园代表作《歧路灯》和《家训谆言》的核心,更是宋寨村李姓家族绵延至今的精神根基。李红亮说,家族中的小孩只要上学了,长辈都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这8个大字作为教导。

李绿园的小说最初在他的学生当中手抄传看,当地青少年颇受教益。李绿园的4个儿子也都学问不浅,其次子李蘧考中进士,被授予相当于现在的部级高官,后世子孙中亦不乏廪贡生、拔贡、太学生。

在《绿园家训》中,李绿园主张读书不是“做文章、取科名之具”,读书是教人知此理“实做其事”。年轻人要读书也要热爱劳动,“农者,衣食之大源,人生之大命”,“读书之外,果能自为躬耕,以给吃着费用,虽劳苦亦乐事也”。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李绿园去世,享年84岁,留下仍未刊印的《歧路灯》手稿。直至1981年,《歧路灯》由栾星研究、整理出版后,大放异彩。如今,《歧路灯》声名远扬,不仅专家、学者多有研究,大学生也已成为研究《歧路灯》的中坚力量。

2017年,湛河区纪委申报的《绿园家训》与我省新郑欧阳修家训、焦作韩愈家训、安阳岳飞家训等7个传统家训,一起被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录编入“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杨晓宇说,如何教育下一代,关系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歧路灯》这部长篇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李绿园所处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他提出的“为学严谨、为官清廉”“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将为一代又一代人照亮人生路!

来源:平观新闻

编辑:刘晓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