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作者:中国小康网络

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无数中华儿女放下手中的锄头,拿起大刀冲向战场。他们不屈不挠,只带着一个信念——将日本人赶出我们国家。此时的中国人不再软弱,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站在中国领土上告诉全世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在这些守卫国家的战士中,有一名外号“秦大刀”的勇士,他本是一名连长,手持手枪,站岗放哨。

但他十分想上战场和战友们一起杀敌,他便放下了手枪,拿起大刀,凭借优越的身体素质和灵活的头脑,击退了一波又一波敌人,获得百姓的信任和领导的重视。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秦大刀本名秦基伟,他是开国中将,不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亦或是建国后的朝鲜战争中,他都有英勇表现。让他名震四方的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组建的秦赖支队。

这一支队伍不仅击杀敌人,更是不放过汉奸,他们在汉奸的尸体上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一时间风靡全国,无数百姓拍手叫好,吓得汉奸不敢出门,秦基伟这个名字也被记入“史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h1>

秦基伟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里,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温饱不成问题,他的童年比较幸福。在他八岁的时候,一场瘟疫夺走了他父母和哥哥的生命,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从那以后,秦基伟为了生存,不得不做长工,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住所和食物。后来,战争爆发,红军经过他所在的地区,招收士兵,秦基伟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他没有后顾之忧,参军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还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国家,一举多得。

也许因为他从小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名不怕死、不怕累,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的军人。秦基伟没有太高的学问,不像其他领导者那样出口成章,但是他在战斗方面颇具天分,他带领一小支部队就能巧妙完成别人一个团的任务。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秦基伟奉命到山西太谷发展抗日武装部队,他没带任何士兵,只自己来到了并不熟悉的山西。

他利用很短的时间建立了自己的部队——129师抗日独立支队,这支部队就是上文说到的秦赖支队,专门惩治汉奸与叛徒。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这样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因为汉奸与叛徒一般不会到前线作战,因此指望在战场上相遇是不可能的。秦基伟带领自己的部队做好踩点工作,他们找到汉奸之首,杀鸡儆猴,制造恐慌氛围,再迅速撤离。敌人根本来不及捕捉他们的身影。

再加上他们杀掉的人是汉奸,是中国人,日军不会太过在意,也不会花费太多兵力放在寻找他们上。

等到日本人放松警惕,秦基伟又带兵回来,一连杀掉了一百多名汉奸,大快人心。并在他们的尸体上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

这一举动让其他的汉奸不敢出门,给日本人做事也是死,不给日本人做事也是死,不如留个好名声,或许还能被红军保护,逃过一劫。没有中国人给日本人带路,日本人才明白此事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虽然秦基伟的战场在后方,但他们的胜利给前方战场打下了良好基础。秦基伟的部队小而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加大了日本在中国战斗的难度。

其实,抗日战争如此难打,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出了太多汉奸,他们为日本人翻译,给日本人带路,加快了日本吞并中国的速度,也间接导致更多的国人遇难。

而秦基伟阻止了这帮人的活动,直接导致日本人在中国出行受阻,他们需要更多的准备才能前进一步。另一方面,在战争中,民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们节节败退,民心不稳,那会导致军队失去后备力量。秦基伟杀死汉奸,大快人心,让百姓看到了正义所在,稳定民心。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秦大刀的由来</h1>

秦基伟从加入红军以来就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喜欢上战场杀敌,与战友同生共死。也许正是因为他不怕死的精神,才使得他敢做别人不敢干的事,才造就了他不姑息养奸的性格。

他刚加入部队的时候,因为表现英勇,被领导任命为手枪连连长,但是他带领的部队的工作内容不是到前线杀敌,而是站岗防守。

虽说这个工作任务与到战场作战一样重要,但年少气盛的秦基伟不这么认为。他找到营长,和其理论,希望自己的士兵也可以到前线杀敌。

营长一听他不服从工作安排,只说到,“好哇,你秦基伟英雄啊!把连队给我留下,你爱到哪里去到哪里去。把枪也留下,打完这一仗,封你为秦大刀!”秦基伟骨子里非常倔强,他不顾连长身份,放下手枪,拿起大刀,就要到前线作战。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秦基伟用大刀作战,奋勇杀敌,表现非凡。而营长十分了解他的个性,并没有因为他的“忤逆”就撤了他的职位,营长十分爱惜他的才华。就这样,用大刀作战的秦基伟获得了秦大刀的外号,一时间成为军队里的传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h1>

1968年,秦基伟被下放到一个基地,做农活,那时的他已经54岁,但他身强体壮,每次都是基地做活最多的人。

很多新来的“娃娃兵”都叫他爷爷,他也乐意接受,还在夜里,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为这些孩子们补衣服,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秦基伟抗日杀敌,在尸体上贴标语:凡给日军带路者,同此下场在尸体上贴标语,警示汉奸秦大刀的由来开国中将,下放基地,依旧照顾新兵

很多人问他,自己曾经是那么尊贵的军人,如今还要做这些工作,不会很难受吗?

秦基伟连忙摇头,我只是一个军人,并不尊贵,我参加战斗,也从没想着要什么好处,只是希望能够保护祖国。如今梦想实现了,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况且现在的工作,自己更擅长呢。

秦基伟就这样在基地生活了五年,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结交了一群好朋友。1973年7月,他接受任命,去到成都军区,担任司令员,随后又调任北京军区,再任防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秦基伟的一生有过盛名,也吃过苦头,但他勇敢乐观,成为人民的英雄,国家的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