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浮世绘女儿》:始于画笔,终于世界

作者:一白读书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时代。浮世绘正于此时兴起,是一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也就是书中提到的“肉笔画”。

《浮世绘女儿》:始于画笔,终于世界

葛饰北斋

她爱画成痴,从幼时拿起画笔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没有停止。

她醉心于线条和色彩,想尽一切办法从大自然中提取自己想要的颜色,即使臭气熏天。

她热爱看火,常常提起裙摆飞奔去火灾现场,倾倒于火焰的颜色和气势,会“暗自憧憬,哪怕只有一次呢,什么时候自己的画笔下也能流溢出这么有气势的颜色就好了”。江户时代常常起火,她也因火灾受过伤。

她终生都在追求画技的提高和纯熟,正如父亲一般。想画得更多,画得更好。为了画得更好,只能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画下去。

《浮世绘女儿》:始于画笔,终于世界

人类的好奇心是不会因为别人的阻止就熄灭的,画画就是她最大的好奇心。阿荣结过婚,又离了婚,此后生命中似乎鲜少有异性的出现。离婚的理由说起来非常好笑——嫌弃丈夫的画技,又嫌弃丈夫的为人。事后回想起来,“‍和已分手的前夫第一次见面时,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男的看上去很没意思’,过起日子来,更是发现前夫无聊透顶。”真所谓是——离了婚以后,越想越开心。但这引起了母亲的不满,母亲数次说教,说她没有女性的样子,整天在工作坊里跟一群男的混在一起,不修边幅更不想着再嫁。她选择充耳不闻,只是拿着画笔不停地画。

小说中,她和善次郎曾是情人关系。善次郎太过懂她,理解阿荣对画的热爱,也看到了她令人嫉妒的天才之处,可他浪荡无羁的外表之下,潜藏了诸多压力和无奈。他大概明白,如果要在一起,对双方都没有太大好处。他娶了阿泷,再后来他放下了画笔,开始以其他手段谋生,又在某一天跑来找阿荣,让她“继续画下去”。在电影《眩:北斋之女》里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种莫名哀伤油然而生,那是混杂了对自己以往人生的放弃和对至亲殷切希望的辛酸话语啊——“我坚持不下去了,但至少你要继续”。阿荣始终是他羡慕的那个人,不仅是因为那份坚持和痴迷,更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历史上溪斋英泉(即善次郎)其实非常有名。】

《浮世绘女儿》:始于画笔,终于世界

溪斋英泉《隅田川的积雪》

父亲是葛饰北斋,是一种恩赐,又是一种诅咒。常年相伴父亲左右,她的画技定有稳固提升,父亲的痴和她的执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对一个绘师来说,是再宝贵不过的财富。有生之年,以自己名字发表并出版的作品并不多,因为署名往往是父亲,用她的话来说是“可以卖个好价钱”。葛饰北斋的名气和画技太过闪耀,以至于他是光,她是阴影。所幸优秀作品本身也是一道光,足以穿越时空抵达现代人的眼前。她终于成了光,不仅是自己的,是善次郎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

‍‍‍‍‍对,我是北斋的女儿。可是父亲的才华,我一星半点都没继承到,我只能原地痛苦地转圈。我画了快二十年了,线条依旧那么羸弱,调不出心中想要的颜色。 所以我想画啊,我想画得更多。

《浮世绘女儿》:始于画笔,终于世界

《吉原格子先之图》

晚年,阿荣住进了弟弟家,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离开。故事的最后,她握着自己的画笔,开启了新的人生。

‍“老爹身边有我,而我,只有我自己。……哼,这有什么!这不是你自己选的路嘛。你才五十八岁,这辈子才刚开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