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王的演讲》:如果你没尝过努力的苦,就不会懂得执着的甜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总结:

作者:七顷茶馆

历史上的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年少时看到这段故事,觉得浪漫又深情。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如今再细想,只觉得为一人,弃身后国事于不顾,未免不负责任。于是一段爱情故事,便也显得不那么厚重。

与爱德华八世相比,其弟乔治六世,算得上临危受命。六世口吃,这一弱点十足要命。想也知道,贵为一国之君,怎能开不了口。于是,在《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的开场,乔治六世结结巴巴,最后干脆缄口不言的“演讲”,令众人印象深刻。

那么,他最终克服了自身弱点吗?应该说没完全克服,但是有极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正是影片鼓舞人心之所在。

《国王的演讲》:如果你没尝过努力的苦,就不会懂得执着的甜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h1>

在走进乔治六世的生活之前,我想先讲讲一位朋友的经历。这位朋友并不是天生口吃,他曾告诉我,小时候妈妈教他识字时,非常严格。每次记不住,都会被责骂甚至挨打。渐渐地,他开始惧怕认字,内心充满恐惧。“是恐惧,让我变得口吃。”他说。

尽管发生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但根据调查发现,心理因素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其表现有二:

I、在儿童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如果身边有人口吃,孩子将跟着模仿,并很快变成口吃。

II、老师、家长或周围人的训斥和不友善,将直接刺激儿童的内心,令他焦虑不安,心中积满自卑和胆怯,从而导致口吃。

很显然,影片中的博迪(乔治六世),是因为第②点,开始口吃。博迪初次见到罗格医生时,两人之间有一段对话:

罗格医生:你何时开始口吃?

博迪:一直这样。

罗格医生:我觉得不是,口吃绝非天生。

博迪:四五岁。

可见乔治六世的口吃,并非先天,而是后天。总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哥哥及身边人的嘲笑

②、父亲听到儿子被嘲笑后的无动于衷

③、第一个乳母的虐待

④、弟弟的去世

⑤、倾诉对象的稀缺

基于这几点,博迪变得自卑又敏感。他不敢和哥哥对话,也害怕和父亲说话,因为前者只会发出嘲讽,后者则极少有耐心。就这样,博迪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只要他一张口,便会露出窘迫。由此可见,他最需要的是心理治疗。

《国王的演讲》:如果你没尝过努力的苦,就不会懂得执着的甜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h1>

尽管博迪口吃,说起话来显得笨拙,但两个女儿仍然缠着父亲讲故事,她们想听到来自父亲的声音。于是,乔治六世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企鹅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公主,伊丽莎白公主和玛格丽特公主。她们的爸爸是只企鹅,因为邪恶的女巫对他施了魔咒。这让他为难,因为他喜欢用手怀抱两只公主,但企鹅不行,因为他长着青鱼般的翅膀。

更糟糕的是,女巫把他扔到了南极,回来的路很遥远,除非会飞。所以,他来到水边,迅速潜入水中,中午时,他已抵达南汉普顿海域,在那儿搭两点半的船,然后在克拉柏姆换船,向一只路过的野鸭打听去白金汉宫的路。

他游过泰晤士河,从出水孔里钻出来,让厨师、妈妈,还有惠特克太太吃了一惊,女儿们听到了一片混乱,她们跑进厨房给他彻底洗了个澡,并给了他一条马鲛鱼和一个吻。

当它们吻他时,他变成了一只短尾巴的信天翁,有一双大翅膀,这样他就可以一把搂过两个女儿了。

此时的乔治六世,就像这只企鹅,被命运施了魔法。如果可以,他愿意付出全部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让自己不再口吃。如果那天能够来临,他想给妻子和女儿一个惊喜,让妻儿感到自豪;如果不能来临,他渴望得到家人的爱和鼓励,用她们的亲吻和拥抱,来稍稍化解身心的哀伤。

我们谁不曾和乔治六世一样,一方面想解决某个难题,从困境中获得解脱,为此宁愿加倍努力;另一方面又需要亲友的鼓励,将他们视为坚强的后盾。而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复杂的心境,一来是为了自我证明,二来是不想亲友失望。

因此,我认为“口吃”就象征生活里的种种困难,“企鹅”代表每个人都有弱点,有需要斩断的荆棘,至于信天翁,则意味着突破自我后的蜕变。我们,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国王的演讲》:如果你没尝过努力的苦,就不会懂得执着的甜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h1>

在博迪克服口吃的过程中,妻子和罗格医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博迪的妻子既温柔,又聪慧。她知道丈夫心里的痛,于是瞒着他,来到哈里街找罗格医生。她不断鼓励博迪,陪他一直治疗,不离不弃。

尽管罗格医生只是一介平民,但他面对身份最贵,地位显赫的乔治六世时,就像对待每个普通病人一样,不搞特殊化。正因如此,日后博迪才愿意敞开心扉,彼此以朋友相待。

乔治六世对罗格医生的态度,从不信任到信任,有明显的转变。也就意味着,他的治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变化的缘由,还要从几次重要的见面说起。

第一次,罗格要求博迪戴上耳机,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朗读。而毫无耐心的博迪,只读到一半就放弃了,并果断认为罗格医生不管用。

第二次,博迪无意间听了音乐伴奏时的朗诵,再次来找罗格。罗格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比如:放松下巴,放松肩膀,甩嘴唇,扩张胸腔,说绕口令,不停地读词语,开窗大喊等等。

第三次,父亲去世后,博迪来找罗格,说了一番心里话。

第四次,两人在路上聊起王位继承一事,博迪很气愤,直接宣布:疗程结束。

第五次,哥哥大卫退位,博迪继承王位后,来到罗格家,为之前莽撞的言辞道歉。

经过这五次的接触,博迪愈发信任罗格,在罗格面前,他可以飚脏话,可以边说边唱,也可以对他吐露心声。他的心灵之窗被罗格开启,作为倾听者,是罗格帮助博迪找回了自信。

《国王的演讲》:如果你没尝过努力的苦,就不会懂得执着的甜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总结:

罗格是“功臣”无疑,而在我看来,打开博迪的心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也就是博迪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此后,博迪不断练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停止自我训练。这个过程枯燥亦乏味,但他没有半途而废。试想,如果乔治六世仅仅指望妻子的鼓励和罗格医生提出的训练要求,而自己并不付出实际行动,也断不可能有所收获。因此对他来说,旁人的态度和个体的努力,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乔治六世在最终的演讲上,虽不能说完全流畅,但也比之前强太多。他郑重的向罗格表示感谢,我想他更该感谢日复一日,不断练习的自己。在扭转困局的过程中,主动权始终取决于个体的态度。

《国王的演讲》:如果你没尝过努力的苦,就不会懂得执着的甜01、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02、企鹅变成信天翁的故事03、克服口吃的漫长过程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总结:</h1>

在我看来,《国王的演讲》想传递给观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从无坦途,如果恰好在生活的低谷,有人陪伴,有人帮助,虽然是一种幸运,却也可能以失望结尾。

而如果此时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那么势必能迎来新的转机。尽管努力的过程是苦涩的,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风雨过后的甘甜。

这是我的感触,想与你共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