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作者:孤寡老人讲历史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古代攻防作战中,烟幕、毒气等化学手段常被用作出奇朝胜的日的,与现代的化学战相比具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古代战争中的化学手段运用,揭示其运用的主要方式方法,进而启示我们更好地重视化擘坊护建设。

战争双方总是力求攻敌不备出奇制胜,以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

化学武器可在瞬问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急剧改变战场力量对比,是出奇制胜的一种重要手段,自古以来就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在古代战争中多次被用于攻防作战中。

古代战争中,由于当时的化学工业还不发达,可用于作战的化学资源十分有限,主要是一些刺激性、窒息性、易燃性物质及毒药。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h1>

烟幕在战争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能迷惑敌方,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我国古代很早就懂得烟幕的作用,远古传说“蚩尤能作大雾,军士昏迷”。这里的作大雾,就是指施放烟雾。

墨翟在所著的《城守篇》中,主张用发烟器材,进行城池的防御战斗。所采用的发烟 材料有柴草、艾叶和嫩豆叶,将这些材料点燃后,用鼓风设备送人攻者的坑道内。

由于柴是易燃的,嫩豆叶是耐燃的,燃烧后将放出二氧化碳,加上艾叶燃烧后放出刺激性烟雾,这种催泪的方法,可说已经奠定了化学毒剂的基础。

除用于城池防守外,烟幕在古代还常被用于掩护进攻。

南北朝时期,齐兵占据清水,魏兵渡过淮河前来进击,“扎筏积草,因风纵火,烧齐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砍。齐兵溃逃“,这是古代一次施放烟幕掩护进攻的典型战例。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史籍中最早记载烟幕用于战斗,是在公元589年,当时,隋朝大将贺若弼奉命伐陈,当挺进到陈都城建城郊时,和陈将鲁广达所率陈军发生遭遇战。

隋军败退数次,死者无数,形势十分危急,这时贺若弼灵机一动,“纵烟以自隐”迷惑陈军。

陈军以为隋军已败,即持隋军士兵人头向陈后主请赏,因而阵势大乱,隋军趁势反攻, 转败为胜,最终生俘陈后主。

施放烟幕不仅在陆战中广泛使用,而且在海战中也常用来掩护进攻,在古代的海战中。曾创制有各种火攻的战船,舟舱内装有茅草、柴薪和火药,待舟船接近敌船时,即发火冲向敌船,施放烟雾。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h1>

毒剂在作战中的运用由来已久,毒剂的运用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

最初,由于毒剂的数萤和性能十分有限,难以大量运用,主要是通过在武器的杀伤部位上敷毒,从而增加武器的杀伤效能,并运用于对关键目标的作战。

据《后探书·耿恭传》记载,后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北匈奴进攻金浦城(今新疆孚远县),耿恭为校尉,以毒药缚矢,中矢者视创皆沸,(匈奴)大惊,遂遁去。

施放烟幕固然能刺激人的呼吸器官和减低能见度,但却不能使敌人丧失战斗力。

于是,古代军事家们考虑到在发烟材料或者燃烧材料中添加毒剂,产生毒烟毒气,藉此给敌人以较大的杀伤。

公元256年,波斯人进攻由罗马人驻守的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拉拉欧罗普斯城,波斯人在攻城时采用了一种新技术,挖地道。

他们用采矿的方式在城墙下挖了一条高2米、长不足11米的地道,试图使城墙坍塌。

不料,罗马士兵将计就计,主动进人地道向波斯人发起进攻。当时波斯人立即将沥青和硫磺混合在一起燃烧,将产生的有毒气体送进地道。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波斯人还使用了火盆和风箱,以便让气体更多更快地进入地道,吸人气体后的罗马士兵几秒钟之内便失去了意识,数分钟后便死亡。

显然,毒烟毒气可大面积杀伤有生力量,大大提高了用毒的效率,逐渐成为用毒的一 种重要方式用。

火药用于军事后,大大提高和发展了毒剂的使用效能。

据北宋仁宗时编著的《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当时有一种类似毒剂弹的 “毒药烟球”,临战时用炭火烧红的烙锥将球锥诱发火,随即用炮把毒药烟球发射出去,其中毒药燃烧后,蒸发出毒剂,侵人口鼻,使敌人中毒,口鼻出血,甚至死亡。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公元1219年的宋金枣阳(今湖北枣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中化学战的典型战例。

这一年的三月份,金兵在完颜额尔克的率领下,大举围攻枣阳。

金兵在弓弩的掩护下,用云梯、天桥登城不成,继尔募银矿石工,昼夜挖地道攻城。宋军守将孟宗政则挖深坑以防地道,并施放毒烟烈火薰之,使金兵惨遭失败。

后来,金兵以湿毡堵塞在地道内,防止毒烟呛窒,继续挖地道攻城,把城墙陷塌一段。

这时,宋军便把术材堆引燃,造成火山阻止金兵,同时在城内筑月城百余丈,堵塞塌坍的城墙部位。

由于宋军在战斗中施放了多种毒火毒烟,迫使金兵人人穿厚甲,个个戴面具作战。

双方在枣阳城下浴血奋战八十多天,最后在援军的配合下,在内外合击中,使金兵死伤三万余,完颜额尔克遭到惨败,单骑逃遁才得以幸免。

由于毒剂杀伤威力巨大,制作过程复杂,在古代通常被作为一种杀手锏,运用于作战的关键目标、关键时节。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h1>

在古代的战争中,除烟幕和毒剂外还广泛使用了燃烧器材。

最初在守城战斗中,一般用沸水来烫伤爬城的敌人,由于沸水容易冷却,后来改用沸油,有时还用铁汁。

公元715年,唐将张巡守淮阳(今河南商丘)时,曾从城上泼下铁汁,将安禄山的攻城木驴烧毁。

五代时,周德威守幽州(今北京密云东北),也曾用铁汁抵御契丹军的攻城。

用燃烧器材实施火攻,在古代不乏其例,但火攻要使用得法,通常有五种,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

火人即是焚烧对方的士卒,火积即是焚其蓄积,火轴即是焚其辎重,火库即是焚其府库,火队即是焚其队伍。

楚汉相争时,彭越烧楚积聚,以破其业。皇甫嵩以纵火焚波才的营垒,曹操计焚袁绍鸟巢粮库,陆逊火烧蜀军的连营七百里,这些都属于燃烧得法。

石油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燃烧武器的性能,石油在中国古代也称为猛火油,战争中作用发挥最大的时期,是五代以及宋金辽元时期。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公元917年,吴王杨隆滨派使者给契丹主送去猛火油,“攻城,以此油燃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

公元919年,后晋贺瑰将领率水军攻打后梁德胜南城,后梁局势吃紧,“汴将攻德胜南城,以战目叶余艘。竹窄维之,扼断津路,王师不得渡。城中矢石将尽,守城将氏延赏危急”。

紧急关头,后晋将领李建及把火油装在瓮中,然后“令上流具瓮,积薪其上,顺流纵火,以攻其舰。须臾, 烟焰腾炽。梁军断缆而遁,建及乃人南城,贺瑰解围而去。”

西方的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希腊油”类似于中国的“猛火油”。

公元678年,阿拉伯人进攻被围困多日的拜占庭人的君士坦丁堡。

作战一开始,拜占庭便将一些小船驶近阿拉伯战船,坐在小船上的士兵手中握着一个长长的管子,驶近敌船后,只听一声令下,从士兵手持的管子之中,喷出了一股熊熊燃烧的火焰。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这些火焰有的直接突到靠近的阿拉伯船上,当时,战船都主要用木材造成,故而一经燃烧,阿拉伯舰队便陷入火海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

拜占庭海军乘胜进攻,在西莱夫基亚附近再次动用了他们神秘的火焰,使一度称雄海上的阿拉伯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失利,是阿拉伯军事扩张势头正处于强劲时遭到的最严重的挫折,阿拉伯人征服欧洲的计划被打断了。

欣喜若狂的拜占庭人,把拯救了自己命运了神秘火焰称为“海洋之火”,而阿拉伯人却将这种恐怖武器称为“希腊火”。

正如“希腊火”阻断了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进程所显示的那样,燃烧武器是一种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一旦成功运用,可对敌造成致命打击。

由于古代的化工业不发达,化学资源十分有限,化学战并未大规模实施,通常只作为一种智取巧胜的手段。

漫谈古代中、外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知识不发达情况下的杀手锏一:烟幕—最早出现的化学武器‍二:‍毒‍剂一攻防作战的杀手锏‍三:‍燃烧器材,决战决胜的重要手段‍

随着化工业的发展,可用于化学战的资源越来越来丰富。

1915年,德军在伊珀尔附近进行的大规模化学攻击,揭开了现代化学战的序幕。

当然,今天的化学战与古代有很大的差别,但它的战术原则、使用范围及化学武器的类别,仍然是基本相同的,对我们今天做好化学防护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