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反坫、盤坫、撒坫、垓坫、壇坫

作者:思维什锦店

反坫,◆1.坫,土築的平臺。互相敬酒後,把空酒杯放還在坫上,為[周]代諸侯宴會時的一種禮節。○《論語‧八佾》:“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何晏]集解引[鄭玄]注:“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2.外向室。○《逸周書‧作雒》:“乃位五宮……咸有四阿反坫。”○[孔晁]注:“反坫,外向室也。”○[明][楊慎]《丹鉛總錄‧反坫》:“按《說文》無‘店’字,坫即店也。今外向之室,若[宋]時行在所之[騏驥院]、[牛羊司]也。”○[清][金鶚]《求古錄‧禮說三》:“堂之四隅有坫,屋之四隅曲而翻起為阿。‘四阿反坫’者,謂阿反於坫上也。四阿翻起於坫上,故曰四阿反坫。反之為言翻也。”○[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卷八三:“坫當為圬之形訛。四阿為上棟之制;反圬即反宇,為下宇之制,亦即所謂屋翼。”○[金鶚]、[孫詒讓]二說與[孔]注不同。

盤坫(盘坫),◆古代祭祀時放飲器的托底。○《元史‧祭祀志四》:“爵洗仍實以瓚,爵加盤坫。”

撒坫(\撒阽),◆打得火熱。○[元][曾瑞]《鬥鵪鶉‧風情》套曲:“強作科撒坫,硬熱戀白沾。”○[元][睢景臣]《六國朝‧收心》套曲:“抽箱羅帕,倒袋香囊,將俺拘鉗,做科撒阽。”

垓坫,◆邊際。○《淮南子‧俶真訓》:“道出一原,通九門,散六衢,設無垓坫之宇。”○[高誘]注:“垓坫,垠堮也。”

壇坫(坛坫),◆1.會盟的壇臺。○《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曹沫])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明][宋濂]《燕書》之二三:“[襄公]曰:‘人皆相率,約君以禮,子奈何欲興戎乎?壇坫之間,玉帛交錯,而使甲士廁之,人其謂我何?’”◆2.指談判場所。○[李大釗]《國民之薪膽》:“[日本]于此次交涉,以區區一紙恫嚇之書,居然索我巨量之權利於壇坫俎豆之間,所獲不可謂不豐。”○《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公電‧陳光遠請力爭青島電》:“合全國之心,結全國之力,一致對外,猶懼不足以爭勝壇坫,保全海疆。”◆3.法壇。○[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受道的人﹞環繞壇坫,不斷地口中念念有詞,向神祇懺悔。”◆4.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明][方孝孺]《宋山言墓表》:“自[長洲][韓公]以文學為海內宗,群士壇坫,莫盛於[吳]中。”○[清][姚鼐]《祝袁簡齋八十壽》詩:“先生築館[冶城]隈,壇坫爭趨末座來。”○[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壇坫無虛日。”◆5.引申指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康熙]間,[蕭山][毛西河][奇齡]、[錢唐][毛稚黃][先舒]、[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長東南壇坫。”○[蔣信]《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簫心劍氣總鍾情,壇坫流傳領袖名。”◆6.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迨近日[吳文中]始從[顧][陸]探討得來,百年壇坫,當屬此生矣。”○[清][查慎行]《到廣州贈大中丞佟陶庵》詩:“節鉞威名行地遠,文章壇坫比官高。”◆7.指講壇或輿論界。○[清][顧炎武]《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目所親見,有斷斷不為者耳。”○[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辯論壇坫上都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