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美食博主、最懂吃的老头汪曾祺先生极具烟火气的文字(五)

作者:旷野的云

从狗尾巴草到谷子,从爬山虎到葡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变化,是在人的参与之下完成的。人说,要大穗,要香甜多汁,于是谷子和葡萄就成了现在这样。

——《葡萄和爬山虎》

中国的农民留神看他们种葡萄。哦,是这样的!这个农民撅了几根葡萄藤,插在土里。葡萄出芽了,长大了,结了很多葡萄。

——《葡萄的来历》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葡萄月令》

我们买梨是自己吃,赶马的却是给马吃。他把梨托在手里,马就动嘴唇,把梨咬破,咯吱咯吱嚼起来。看它一边吃,一边摇脑袋,似乎觉得梨很好吃。我从来没见过马吃梨。看见过马吃梨的人大概不多。吃过梨的马大概也不多。

——《梨》

宜良石榴都很大,个个开裂,颗粒甚大,色如红宝石——有一种名贵的红宝石即名为“石榴米”,味道很甜。

——《石榴》

桃甚大,一个即可吃饱。我曾在暑假中,在桃子下来的时候,买一个很大的离核黄桃当早点。一掰两半,紫核黄肉,香甜满口,至今难忘。

——《桃》

但是在我的家乡,木瓜只是用来闻香的。或放在瓷盘里,作为书斋清供;或取其体小形正者于手中把玩,没有吃的。

——《木瓜》

正是这点土腥气让我想起地瓜,想起昆明,想起我们那一段穷日子,非常快乐的穷日子。

——《地瓜》

联大的女同学吃胡萝卜成风。这是因为女同学也穷,而且馋。昆明的胡萝卜也很好吃。……她们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塞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

——《胡萝卜》

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第一,栗子都很大。第二,炒得很透,颗颗裂开,轻轻一捏,外壳即破,栗肉迸出,无一颗“护皮”。第三,真是“糖炒栗子”,一边炒,一边往锅里倒糖水,甜味透心。

——《糖炒栗子》

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

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水果店》

是山东大葱,出口的,可能是出口到东南亚的。这样好的大葱我真没有见过,葱白够一尺长,粗如擀面杖。

——《果蔬秋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