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作者:上官朝夕

如果可以选择在中国哪个朝代当文人,我会选择宋朝。幸甚至哉,因为我喜欢的词之大家,都在那个朝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也在。那时的文风清新,婉约,豪放,质朴,每一个文字都是书法史上的上乘极品。我向往之久矣。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h1>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九月二十五日,晁补之逝世,年五十八。那天,雨下得很痛快。同是“”苏门四学士"的张耒为他写了墓志铭,黄庭坚为他题了墓志铭:好兄弟,一辈子;下辈子,再做兄弟。

两年前,晁补之厌倦朝堂的纷纷扰扰,辞官在家建了一个归来园,想做第二个陶渊明。他喜欢柳树,于是池塘边榕树旁栽上了杨柳;他最喜欢梅花香,于是庭院有了几株白梅;他喜欢《归去来辞》,于是他自号归来子。朝廷里的人也很矛盾,既喜欢他的才华,又要浪费他的才华,折腾晁补之人生最后的四年,一会儿让他去西京,一会儿让他去南京,一会儿让他去达州,一会让他去泗州,所以,四年就是东南西北让你跑遍,就像一只无法落地的飞鸟,一刻不让你落脚得闲。

在离开归来园的时候,他给他的池塘和柳树写了一首词《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很多人说他的词有他师父东坡的豪放,我觉得他的文风还兼含欧阳修的沉咽。你看春风抚柳,沙鸥翔集,月光轻柔,雨痕犹在。依依不舍故园,可壮志未酬。来吧,喝完这杯酒,我们“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这真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文人既上得了官场,又上得了战场,诗词写得又好,书画又清新绝妙,兵法也背得滚瓜烂熟,随时准备上前线骂人和砍人。

可是,人生只剩这四年了。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晁补之出生于山东巨野。那时候,连风都是甜的。补之记忆力自小就非同寻常,又好学上进,很快就传到了大宋一个叫王安国诗人的耳朵里。这个王安国有个哥哥叫王安石。这俩人就非常好奇,觉得后生可畏。后来才知道,这个晁氏一脉那时候可真是望族,家产殷实,人才辈出,只要一出生,相当于就含上了金汤匙。单单宋朝这一晁氏望族,中进士的都有三十多号人。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连雨也是甜的。父亲去杭州做官,带上晁补之。晁补之一路上饱览苏杭一带秀美之美女,多姿的江南,写了一本道尽杭州山川风物的史书:《七述》。父亲就带着晁补之拜见了恰好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苏轼看完之后大呼:我本来就想写一本杭州的风景史,有了你这一本,我就可以搁笔了。于是收晁补之为徒,并时时教之,不久,晁补之的名气在文人墨客之间流传开来。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h1>

有了家庭的熏陶,又有名师的指点,所以,才华横溢,聪明卓绝的晁补之毫无疑问,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晁补之轻松考中进士。然后鲤鱼跳龙门,他接着参加开封府的考试,第一名;又参加了礼部安排的考试,又第一名。宋神宗在殿试的时候看到他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绝: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里,很难看到这样一个沉浸于经典之术的人才了。大笔一挥,去,到鎕澶州去做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26岁的翩翩少年晁补之,于是就走马上任,开始了他为民做主的生涯。和晁氏家族的前辈们一样,大部分都是为官清廉的家族门风,且各个都是重文轻武。梁山泊的好汉晁盖算是他的后人,如果真有其人的话。想起小时候,父亲逼他在书院里苦读经书,学诗词,工书画,到后来十二岁开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从绍兴到杭州,从杭州到苏州,从苏州到汴京、又从汴京到洛阳,一路走来,诗词歌赋出口成章。还记得孩提时问到的白梅夜香,写下了一首别开生面,咏梅第一的词: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h1>

就这样,风风火火,恍恍惚惚,到了宋哲宗亲政的时期。皇帝说,来吧,来朝廷当秘书省正字,过段时间,又迁校书郎。就这样才发挥热度五年,汴京居不易,生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又要柴米油盐,又要买宣纸,买毛笔、买经书,老婆小孩还得照顾,还要交房租,诗词歌赋没灵感都停笔好多天了。于是,请求朝廷说还是让我到下面生活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历练历练吧。皇帝一想,也好,这样还可以节约成本,大笔一挥,通知他到扬州做通判。恰好,师父苏轼在扬州做知州呢,于是,第二天早上,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

烟花三月下扬州,孟浩然去扬州的时候还有李白送,晁补之去的时候更妙,已经有苏东坡亲自接了。在扬州的梦里水乡,苏轼又和晁补之为民勤勤恳恳,顺便也游山玩水,互相诗词唱和。只可惜,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的短,但两年的时间在扬州留下了不少的诗词,在当地带来了不错的政绩。所以,诗人,一旦身在朝廷,写的都是策论,一旦到了江湖,写的都是诗词。宋哲宗有一天开始想起晁补之,把他拉到朝廷做著作郎,专门写他父亲神宗实录。老实人写老实话,把他父亲该写的和不该写的都写进去了,没想到,宋哲宗突然开始起用改革新党,冷板凳还没坐热屁股的晁补之就被贬到他老家济州当知州。

晁补之虽然面上不痛快,可心里着实开心死了。刚好晁补之还不想在这个京城居不易的地方呆着,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那时候,山东的好汉和强盗非常之多,他们智商堪忧,不喜欢晚上打劫,喜欢白天行动。有一次,有一群不知道是不是梁山泊混不下的好汉在街巷四处烧杀抢掠,晁补之面不改色,暗中套出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行踪,然后自己设宴请宾客喝酒,并通知府衙的负责抓贼的官员这么干,那么干,酒还没喝完,还没两下,这些江洋大盗都被抓了。从此以后,济州成为一个路不拾遗的州府,百姓们安居乐业,拍手称快。话说这办案的手段果真了得,这波澜不惊的心胸和智慧果然有他师父苏轼的一半。

然而,新党就开始翻旧案,新党给皇帝上奏说你和黄庭坚二人之前写的神宗实录,有很多不实的地方,你们这不胆大欺君吗?去,给我去南京做通判,晁补之说,臣领旨,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车子都还没到南京,朝廷又说,等着,你岳父的弟弟在那边当官,为了避嫌,你还是到安徽亳州做通判吧,晁补之说,臣领旨,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又不到两年,朝廷又说,这样,你到浙江丽水去当盐酒税,晁补之说,臣领旨,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没想到车子还没到丽水,母亲去世,于是,回老家山东丁忧三年后,贬到更远的江西上饶当盐酒税。晁补之说,臣领旨,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5</h1>

好不容易熬死了四个皇帝,宋徽宗一上任,皇太后听政,朝廷宣他赶快来汴京吧,来当你擅长的著作佐郎。晁补之说,臣领旨,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不自由的地方飞去;晁补之的官最大做到了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然而,不自由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朝廷说,你再下去历练历练吧,去山西永济做知州吧,晁补之说,臣领旨,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快马加鞭,向自由的地方飞去。还没几个月,帮当地的人修建了桥梁,百姓们感恩他的大德,都画了他的画像进行祭拜。朝廷说我都把你贬了,你过得这么受待见,继续贬,从永济贬到浙江湖州,从湖州又贬到山东密州,从密州又贬到四川果州。

可惜,人生只剩这四年了。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6</h1>

也许,这四年,是晁补之最快乐的四年。因为,总结了他这一生,共流传下来了词160余首,《鸡肋集》70卷,其中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喃喃自语: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于文无所不能,于诗词风骨高骞,笔如游龙01020304050607

<h1 class="pgc-h-arrow-right">07</h1>

补之兄,我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穿越到宋朝,和你师父一起,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

(作者简介:上官朝夕,12岁开始写作,读书会创始人,写作变现实践者。一年读100本+书,写30万+字的终身践行者,欢迎关注和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