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作者:星火诗集

明代廖森曾作《三迁教子》诗:

今古谁知孟母贤,殷勤教子地三迁。养蒙肯使为屠贩,学礼宁教戏豆笾。一旦功夫私有淑,万年道统果能传。看来作圣皆由此,尽说天生未必然。

赞扬孟母殷勤教子,终使孟子成为一代圣贤。

孟母(公元前?~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亲,姓仉(zhǎng),战国时山西人氏。后随祖上迁徙山东,定居邹(现山东省邹城市),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在我国古代,“胎教”的说法由来已久。早早十月怀胎时,孟母就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性。《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父亲孟激,远赴宋国求仕。孰料却客死他乡,那时孟子才三岁。孤立无援的孟母咬碎玉牙,暗下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此孟母不仅精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更是不厌其烦地注重以“言传”和“身教”来培养、塑造儿子完美的人格。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孟母画像

<h1 class="pgc-h-arrow-right">诚实守信教幼子</h1>

孟母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事。

在孟子很小的时候时,邻居家杀猪。孟子问母亲为什么要杀猪 ?孟母随口答道:"要给你吃肉呗!”可孟母说完就后悔了。孤儿寡母,家境困难可想而知,哪来的余钱买肉呢?刚才她就是顺口一说,本没有买肉的意思。“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 。不行,我不能这样做!"于是,孟母七拼八凑,咬牙筹钱,买了邻居的猪肉做给孟子吃,表明母亲并没有骗他。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买肉啖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为子“三迁”苦操持</h1>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孟家原在马鞍山下,住处在墓地旁边,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孩子们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孟母看在眼里,心中暗道:“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怎么办?唯一办法就是换一个居住环境。

在孟母张罗下,母子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集市。交易时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耳濡目染下,孟子和其他孩子也学会了商人做生意的事情,性格上开始有了锱铢必较的倾向。孟母心下忐忑不安,她不想让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坚持一定要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适合成长的好环境。

大约半年后,她把家搬到了一座学宫附近。那里常有读书人来往,优雅的举止、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附近孩子们,他们便有模有样地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内心大为高兴,由衷感叹:“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啊!”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孟母三迁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为了孩子也要去做。

<h1 class="pgc-h-arrow-right">督子读书喻断织</h1>

贪玩是孩童的共性。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他回家时,孟母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拦腰剪断,在孟子惊愕时,孟母说道: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织绢一样。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学习半途而废的严重后果。“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孜孜勤学,终成天下有名的大儒。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断织督学

面对孟子的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织”一事使孟子明白读书学习不可半途而废的重要性,从而勤学不止。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人为之击节赞叹!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为儿铺就儒学路</h1>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奇斗妍,墨学、道学等学说曾经显赫一时,使人眼花缭乱。然而孟母自有主张,亲自为孟子找到了优秀的儒学启蒙老师。

十五岁时孟子来到曲阜,从此开始接受正规的儒学教育。当时孔子的孙子孔伋教授六艺,他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从此孟子在其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最终学问大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学习儒学

应当说,孟子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都是与孟母早期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教儿律己当自省</h1>

孟母对儿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后,在夫妇相处之道上,孟母也为他操心。教导他在夫妻相处上学会包容,凡事自省,不应诿过他人。

孟子认为自己的妻子太过倨傲,曾有意休妻。孟母对儿子晓以大义: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心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

家和方能万事兴,孟子深感自己错了。于是心中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相处如初。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教子自省

<h1 class="pgc-h-arrow-right">促子远行展大志</h1>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孟子也想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有着传播思想学说,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远大抱负的梦想。无奈虽有青云之志,为了奉养老母,而不忍远离故土。

齐国齐宣王不肯积极地推行他的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又担心母亲无人照料。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光阴荏苒,孟子已到知命之年,他有些苦闷。孟母知道儿子的心事后,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

“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孟母像

她告诉孟子,她的职责是在屋内处理家务,赡养公婆,而不需要远游。而男子的责任,则需要四方游学施展才华。如今儿子去实现自己的道义和抱负,自己在家中继续恪守自己的礼义,各得其所。

这段话掷地有声,出自怀有伟大母爱的伟大母亲之口,是多么的了不起!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施教。她就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为儿子照亮前程。

三言两语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顾虑一扫而空。孟子心情愉悦,便告别母亲,踏上周游列国的征程。孟子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与热烈的欢迎。他的许多政治主张在各诸侯国都得到顺利推行并成功实施。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孟子周游列国

<h1 class="pgc-h-arrow-right">功成身逝留美名</h1>

但就在孟子扬眉吐气,抱负得以施展,享受万人敬仰的时刻,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却一病不起。继而默默离开了这个她热爱的世界和她倾注了全部母爱的儿子。孟母去世时独自一人,并没有在儿孙绕膝下离世。但她却并不孤独凄苦,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在列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终于成长为一代圣贤。满怀着一个成功母亲的欢欣,她幸福的闭上了眼睛。因为这正是她最大的愿望,也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在归葬故里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相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如今在山东邹城市北二十里的马鞍山麓,有古柏参天的孟母墓,有历代石刻颂扬她的坚贞志节与慈母风范,并建有孟母祠。

孟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代圣贤?并不仅仅是“孟母三迁”诚实守信教幼子为子“三迁”苦操持督子读书喻断织为儿铺就儒学路教儿律己当自省促子远行展大志功成身逝留美名结语

孟母三迁祠

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养育一个圣贤的儿子更伟大。孟子因他的思想而不朽,孟母则因她的爱和她独特的智慧见识,在浩繁的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孟母的细心呵护和培养最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由于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孟子合称“孔孟之道”。

“孟母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已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孟母也被誉为“母教一人”。这位伟大的母亲,以她非凡的毅力和韧性,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对孟子用心哺育,精心教养其长大成人,既成就了孟子,使之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其自身也留下了诸多教子佳话,她本人更成为名垂千古的母亲楷模,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孟子诞生地邹城市,选定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为“中华母亲节”,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十余年成功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有力弘扬了儒家思想和母教文化。

参考资料:《孟母》 《孟母教子》《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