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作者:书法影响力

王献之,字子敬。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学习书法的人对于王献之是很熟悉的。

《世说新语》中曾经记载过,王献之性格峻整,闲居时仍容止不怠。王献之这个人不善于言谈,性格有一些孤傲。王献之的高迈不羁在当时是很有名的。他的高迈风流,有的时候非常接近那种贵族子弟特有的傲慢无礼。也就是说他的这种性格与常人是很难相处的。有一次王献之路过吴郡,听说当地著名的地主豪族有一所名园,于是他就到了这个人的家里,不经过家人的通报就直接进去游玩观赏。恰好园子的主人正在与宾客在家中商量要事,王献之如入无人之境,根本不把主人放在眼里,主人见况,直接斥责了王献之并将其赶出家门。王献之根本就不屑一顾,也不争辩。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王献之的高傲还表现在绝不与寒士交往,就连当时才学冠绝一时的习氏人王献之都不放在眼里,并耻于与其并榻而坐。他要表达的其实就是那种高门子弟的优越感而已。

王献之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书法了,他七岁从父亲学书,八岁跟随父亲来到山阴县。据说那个时候,王献之就能够拿着笤帚沾泥水在墙壁上书写大字,很多人都凑过来观看,就连王羲之都啧啧称叹。后来,王献之又学习张芝书法,在张芝书法基础上对行草进行了改制创新。后来我们看到的张旭怀素的大草其实都是由王献之初创而来,张旭怀素完全继承了王献之的书学衣钵。王献之所有的兄弟都善于书法,但是却只有他的成就最高。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有一次宰相谢安问他,你的书法成就与你的父亲相比,谁更高?王献之当仁不让,明确是自己的书法水平高于其父。谢安说:可世上的人不这么认为啊,王献之回答道:世上的那些平凡的人哪里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就是这一句看似狂妄无知的话,也奠定了王献之书学成就在南朝的稳固地位。

那么王献之的书法真的超越王羲之吗?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理性地看待,王羲之学习钟繇,属于尚古一派,王羲之与钟繇的区别在于王羲之的书法意境开始由古向今转变,只是这个结果王羲之并没有完成,恰巧,王献之却在张芝书法的意境中体会到了向今体转变的思路并完成了这一举世创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献之的功绩和水准是高于王羲之的。这也是王献之书法在南朝时期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h1>

王献之喜好书艺,一生中留下的书法作品也很多,那么这些作品历经各朝代战乱,时聚时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少,实际数量其实到了唐朝之后就基本无法统计了。尤其是自梁武帝推崇王羲之开始到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之后,无论是民间存在的王献之书法还是内府留存的王献之墨迹都越来越少,到了宋朝期间,王献之墨迹以及碑刻仅存四十余帖。

王献之的细楷代表作(细楷就是小楷,魏蜀吴时期称为细楷)《洛神赋十三行》是曹植的文学名篇,王献之用细楷工整的抄写下来,这也是他在书法史上的著名小楷作品。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最初可见到的记载是在北宋的《宣和书谱》中,共有两本,一本小楷,一本草书。小楷是残本,草书是全本。但是这两本的真伪是存疑的,后来,北宋著名的鉴藏高手黄伯思鉴定之后得出结论,小楷洛神赋才是王献之亲自书写,而草书洛神赋并非王献之亲笔,应该是王家后人智永的笔法。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还有我们熟知的《鸭头丸帖》、《二十九日帖》、《舍内帖》、《十二月帖》、《授衣帖》、《诸舍帖》以及《先夜帖》。这些行书和草书的代表作是目前可以肯定为王献之亲笔的作品。其余归在王献之名下的书作都或多或少的存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王献之的艺术成就</h1>

王献之能够使用多种书体进行书写,除了楷书,行书和行草草书之外,王献之还能够书写隶书,八分书,章草和飞白书。历代在评说王献之书法的时候,往往都与王羲之书法进行比较,毕竟王羲之的历史地位和书法水准是历代公认的圣人级别。当然具体和详细的评论也都不同。比如楷书,虞龢说:二王书乃不相似,只称不同,不言得失。而张怀瓘则是按照字的大小进行评说。他说:王献之能够书写很小的楷书,可谓穷微入胜,筋骨紧密,水平不在王羲之之下。又比如评说二王的草书。虞龢说王献之的草书与王羲之的草书不是一种类型,婉转妍媚胜过书圣王羲之。李嗣真也说过:王献之草书逸气胜过王羲之,这个逸指的就是超凡脱俗的气质。所以王献之可以被称为草圣。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王献之的行草奇逸神骏,南朝人争相效仿学习,但是却没有人可以说明其中的艺理。直到400年后,唐朝张怀瓘的出现才阐明了这一艺理。张怀瓘在书断中阐述道:

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也。尔其雄武神纵,灵姿秀出,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或大鹏搏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察其所由,则意逸乎笔,未见其止,盖欲夺龙蛇之飞动,掩锺、张之神气。

相比王羲之的草书,张怀瓘颇有微词,他觉得王羲之的草书有女郎质,无丈夫气概。在张怀瓘看来,王献之的草书,不仅具有掩盖钟张的气势,更可以称尊于大王。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王献之的今体贡献</h1>

王献之是魏晋新书风的受益者,也是魏晋风韵的创造者之一,他在东晋后期更是开行草书法风格之门,是推陈出新的成功典范。书法诸体的今体开端和发展,都是在王献之书法的影响之下逐步开始发展的。唐朝虽然推崇王羲之,但是王献之的书法对于唐朝众位大家的创新思维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行草书体方面。王献之的今体书法尤其是对唐以后的五代和两宋时期影响最大,米芾就是受到王献之的影响而称雄于宋时期。

所以说王献之的书法贡献和水准还真不见得低于王羲之,虽然总体上看是持平于书圣的,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把书法向艺术化过渡的话,那么王献之的书法贡献和水准就一定是在王羲之之上的。

王子敬自认为书法胜过王右军?从王献之书法看他对今体书学的贡献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的今体贡献

很多人都是王献之书法的内涵和骨力不如其父,这个说法是没错的。但是骨力和内涵只是随着时代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标准而已。在唐代也许是如此,但是在宋代,以神韵为审美标准的时代,这个说法就不一定了。到了今天,标准仍旧会变化。所以说,评价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还是要因时代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评价,不能越过时代标准而实行统一的评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