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脾气——李文柱《沧桑悟道》之十二

作者:云卜2d9M

原创 李文柱

谈脾气——李文柱《沧桑悟道》之十二

李文柱(后排左二)与朋友合影

我有我的优点,比如爱岗敬业,做事认真,对人真诚,克己自律,生活简朴,随和好处等。但也有不少缺点,其中一个最致命的缺点就是脾气不好。这大概也是影响我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接触我的人,大都认为我面带笑容,慈眉善目,温文尔雅,脾气挺好,用当下流行的话讲就是“暖男”。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我的脾气并不怎么好。特别是我的家人、亲戚,几乎没有说我脾气好的。突出表现是性情急躁,喜欢雷厉风行、干净利落,不喜欢磨磨唧唧、拖拖拉拉,遇到后者缺乏耐心,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再就是受激易怒,遇到违反常规、蛮横无理、无故加之者,不够冷静,容易被激发怒。通常情况下,对外人尚能忍让,对自己家人则比较苛刻;对年龄小、职务低于自己的也能宽容,对年龄大、职务高于自己的往往“不让步”。

我也知道这是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会造成追悔莫及的严重后果。脾气不好,伤人害己,教训多多,很想改变,但成效不明显。我后来研究发现,脾气与性格不完全是一码事,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性格温和的人,脾气相对会好一些;性格暴躁的人,脾气大都不怎么好。区别在于,性格更为理性,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脾气则较为感性,易受外界环境刺激,改变的难度较大。

应当说,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脾气。心情不好时谁都会发泄,头脑发热时谁都会冲动,气得难忍时谁都会冒火,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脾气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发脾气。有人说:“如果你是对的,你没有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有资格发脾气。”胡适先生甚至说:“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过于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控制脾气,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一个人的本事。遇事易冲动,难免不失误。懂得控制脾气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能不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脾气。古人讲:“瞬间之激情,多遗悔于后日。”今人说:“人在动怒发脾气时,智商几乎为零,很容易做错事。”深以为然。实践证明,好的脾气,会让你的人生更好走些,会让你事半功倍;坏的脾气,能搞砸你的事业和生活。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真正优秀、厉害的成功人士,总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而不是让脾气左右自己的言行。愤怒无不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所有的坏脾气,最终买单的都是自己。

动怒发脾气除了于事无补外,对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有人说:“生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发怒是典型的慢性自杀”。还有人说:“每一次发脾气就是闹一次大地震,人的整个身心都会被震得四分五裂,好久好久都很难完全复原。”的确如此,据资料介绍,人在愤怒发脾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身体会自动释放出大量有害呼吸系统的因子,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不仅会强化诱发心脏病,而且会增加其他疾病发作的机率。所以有人讲,善待自己,要从不生气开始。还有人说:“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善待自己不生气”。

有人说,“人的脾气,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教养。”我认为并不尽然,脾气不好,固然有遗传基因方面的原因,有外界环境方面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后天自身修为不够。有人讲,“气和读书多,性躁见识少”,是有些道理的。如何管控好自己的脾气?这是我长久以来苦苦以求而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我体会以下三点很重要:

要正确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外界刺激是动怒发脾气的诱因。年轻时读过陈毅元帅的诗,有两句至今印象很深:“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人生在世,谁都不会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坎坷不平,谁都会碰到不开心、甚至气人的事情。如经商,会遇到竞争对手不择手段,不讲诚信,恶意压价,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的事;不少人还会遇到借钱不还(或不及时还),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事;即使到餐馆、茶坊消费也可能会遇到服务员呼之不应、爱理不理、恶语伤人的事等。如何应对这些外界遭遇烦心之事的刺激,使自己不为所动、不生气发脾气?这是很考验一个人的修养和智慧的。既要有“一览众山小,一笑泯恩仇”的气概,又要有“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怀,还要有“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的精明。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处世风范值得借鉴,一次他家中飞书京城,说与邻里发生宅地纠纷,请他出面干预,他回信劝家里人主动退让,并附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书明理,主动退让三尺,邻居也深受感动退让三尺,从此两家院墙之间留下了闻名的“六尺巷”佳话。

要注重管控自己的情绪。情绪是决定脾气的内因,非常关键。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乔布斯也说:“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而且首先是被自己的情绪打败。”还有人说:“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机遇,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谁都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爆发情绪是人的本能,掌控情绪才是人的本事。真正有能耐的人,都是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们不会被易怒的情绪困住自己的心智,不会让被触怒的情绪自由泛滥。情绪决定脾气,稳定良好的情绪是制怒、息怒不发脾气的基础和前提。发脾气、脾气大,主要反映在说话上,往往是声音变大,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出口伤人。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再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所以,最好是保持良好的情绪不发脾气。一旦火气上来,说话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压低嗓门,放慢语速,想好再说,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切不可歇斯底里大吼大叫,翻旧账、揭伤疤,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人格。遇到想发脾气的时候,转移“视线”回避、搁置争议“冷处理”和换位思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容易发脾气的人,或者学习林则徐,在大堂悬挂“制怒”字样,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想到后果和危害,也能把脾气有效地控制下来。南怀瑾不生气的秘诀也可作为借鉴,他说每当自己生气时,立马做个气功,张开嘴巴,先吐一口气,然后再用鼻子吸口气,咽下去之后,再问问自己要不要发脾气。

遇事不要急躁。急躁是发脾气的导火索。容易急躁的人属于“激动型”性格,这类人天生肾上腺素偏高,是一种生理现象,尤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慢慢地加以改变。从古到今,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不着急。遇事不急磨脾气,欲速不达要谨记。要时刻警示自己,遇事不要急躁,很多事情,欲速不达,太过于急切只会物极必反,越是着急越容易出差错,千万不要轻易去点燃“易怒惹”的导火索。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一句名言叫“缓则圆”(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缓圆,急难成效。”),就是凡事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缓缓行”,就会有更好的应对和解决办法,也会减少脾气爆发的频率和造成的危害。遇事缓行,犹如两个人过独木桥,互不相让谁也过不去,只要一人停让就会顺利通过,难题迎刃而解,怒气不发自消。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