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作者:审度

不是说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技巧都是空谈吗?有人还偏偏要挑战这个“铁律”。莫斯科战役过程中最逆天的操作,并不是斯大林顶着德军的狂攻搞阅兵,而是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面对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操作。前者的胜利完全是个奇迹,因为彼此的实力差距太大了,恐怕连小说都不敢那么编。

然而,就是这么个强悍的人物,却因朱可夫的一点“小心思”,被从战后的授衔大名单上划去了名字,导致前者的荣誉迟到了整整14年。咱们不妨从头讲起。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虽然苏俄内战时期,卡图科夫便已经参加了苏军,不过那时的他只是个列兵;1927年从高级步兵学院毕业后,他的职位也不过是“例行性”地每年一晋升。直到二战爆发,卡图科夫都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职位也只不过是个普通坦克旅的旅长。虽然在1940年11月被任命为苏军第20坦克师师长,也参加了一些演练和战斗,这并没太多地改变什么,高层给他的评价仅仅是“一位能干的、拥有主动精神的指挥员”。

从卡图科夫生涯的前半段履历来看,鬼知道苏联高层为什么要在1941年10月初挑选他为独立坦克第4旅的长官。这支部队本身没什么特殊的,由于苏军的溃败,这支部队作为生力军被仓促组建,卡图科夫接手时,全旅只有45辆坦克,型号参差不齐,大多是临近退役的旧货。不仅如此,当时他刚做完手术没几个月,摘除了一个肾,时不时地发高烧,身体情况不容乐观。

然而,一位“平平无奇”且身体欠佳的指挥官加上一个账面实力堪忧的“菜鸟旅”,却被分配了一个相当关键的任务——卡图科夫奉命坚守姆岑斯克,要知道,那可是首都莫斯科的“西大门”,一旦此处被攻破,苏军的整条战线都有可能因此崩溃。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最重要的是,历史给他安排了一位可怕的对手:当时,负责主攻这个方向的古德里安统帅着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各式坦克加起来有500多辆。况且此前这支部队打了一连串胜仗,士气正盛。在布良斯克,古德里安所部击溃了叶廖缅科的4个集团军,眼下两边再一对比,德军似乎根本就没有失败的理由。

都说战争是优秀军人的舞台,莫斯科战役这个舞台足够大,配角也足够重量级,咱们来看看卡图科夫是怎么表现的吧。

与其说卡图科夫的军事才华有多么逆天,倒不如说他善于趋利避害,将作战理论同实际情况相结合。他很清楚,敌人毫无悬念地占据兵力上的优势,拼战术,自己也未必是古德里安的对手,不妨换个思路,将劣势转化成优势。那会儿恐怕全世界都知道,古德里安用兵大胆,非常善于在战场上搞突进,进攻锐不可当,卡图科夫便想了个办法,让坦克的威力无法发挥。他做了一个巨大的“诱饵”,即命令士兵挖了两道防线,用木板等材料在第一道防线上设置了一些假的火力点和装甲单位,使其以假乱真,将主力布置在后方的第二道防线上。不仅如此,他还将炮兵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布置在两道防线之间,同时特意叮嘱每个小组开几炮就立马换个位置,让敌人摸不清苏军的底细。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值得一提的是,卡图科夫的命令可不是小工程,况且敌人都打到脸上了,士兵精神本来就高度紧张,哪还有闲工夫去搞这些?又怕又累、被失败情绪支配的官兵因此心生不满,甚至有人向高层打小报告,诬告自己的长官早已通敌,想用这种办法累死苏军将士,从而让德军不战而胜。好在最高统帅部并没有听信,而卡图科夫也不顾满大街的谣言,坚持完成了自己的部署。独立第4坦克旅的官兵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跟一位“军神”并肩作战。

1941年10月5日,德军突然发起猛攻,在10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一个步兵团气势汹汹地杀向苏军阵地。卡图科夫纵敌深入,在敌军逼近假防线时才下令让炮兵开火,对方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雨点般的炮弹让他们无心恋战,只得仓皇撤退。仅此一战,德军就白白损失了11辆坦克。不过,古德里安毕竟是名将,他随即做出了回敬。次日清晨,德军用相同的方式迫近苏军阵地,却在临近时突然变换战斗阵型,摸清了苏军的套路,全歼了后者一个反坦克炮兵连。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一击得手,德军并不打算给对手喘息的机会,立刻组织兵力发起了后续进攻。卡图科夫则下令让炮兵按照既定的作战方案,在一二线之间打起了“游击”,每打几炮就立马开溜。德军受困于苏军不断变化的火炮方位,根本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主攻,只得在迷阵中晕头转向地乱撞,犹豫之中又付出了惨重损失。第二次交锋,德军报销了43辆坦克、16门火炮,另有至少500人伤亡;苏军则只损失了6辆坦克,经过抢修,其中的4辆又恢复了作战能力。

有意思的是,就在面对弱旅的接连两次失利令德军不得不暂作休整之时,卡图科夫竟然转守为攻,趁夜调来了一批喀秋莎火箭炮给德军洗了个澡。突然被照亮的夜空、密集的炮弹连同刺耳的尖啸令德国人乱作一团,伤亡之重难以统计。

接连的失败终于耗光了古德里安的耐心,向来倚仗装甲部队的他也不得不叫来了空中支援,于10月9日的进攻发起前先让战机对苏军阵地展开轰炸。随后,德军步兵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兵分多路,试图依靠优势兵力从各个方向对苏军防线造成压迫。卡图科夫则随机应变,充分发挥了部队的机动性,让德军迟迟无法洞穿苏军防线。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苏军蒙受了一定损失,但德军的损失显然要大得多。直至10月11日凌晨,独立第4坦克旅接到了后撤命令,而苏军已在后方构建起了足够坚固的新防线,姆岑斯克的得失便显得无足轻重了。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德军费了半天劲儿,以对方数倍的兵力,却付出了数倍于对方的伤亡,最终打了个寂寞,这样的结果实在是难以令人接受。让古德里安主攻莫斯科西大门,恐怕是想用最锐利的矛一举刺穿对方最薄弱的要害,将莫斯科战役变为一场速战速决的大捷,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斯大林尤其欣赏能打硬仗的将领,此役过后,卡图科夫获得了高层青睐,得以参加了诸如杰米扬斯克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关键性决战。卡图科夫也不负众望,他在每一场作战中均有上佳表现,这也令他一度成为朱可夫最为倚仗的得力干将之一。

然而谁能想到,这对战术天才和战略大师的“黄金组合”,居然因二战末的一件“小事”反目抽成,朱可夫更是威胁卡图科夫,要像“打死一条狗”一样打死他。

原来,苏军总攻柏林的过程中,朱可夫认为理所应当由自己占据这份历史殊荣。然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集团军已几乎攻入柏林,情急之下,朱可夫命令前方的卡图科夫,要他拦住科涅夫。不料卡图科夫对这个命令十分不解:都是战友,何必如此较真呢?要是科涅夫不同意,难道自己还要把炮口对准友军?总而言之,卡图科夫拒绝了朱可夫的奇葩要求。恼羞成怒的朱可夫扬言要摘掉卡图科夫的全部勋章,然后“像打死一条狗一样毙了他”。卡图科夫也不怂,当即回怼道:“元帅同志,您对我喊也没用,我宣誓效忠的是祖国而不是您。”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虽然这事儿当时没闹出什么后续,但它显然极大地影响了卡图科夫的前程。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将授衔名单交给朱可夫,不料后者直接翻到了“装甲坦克兵元帅”(兵种元帅,相当于陆军大将)一栏,划掉了卡图科夫的名字。不仅如此,朱可夫还曾想要把卡图科夫打发到总参军事学院“深造”,旨在将其彻底边缘化。如此明晃晃地打压连斯大林本人都看不下去了,他警惕地质问道:“眼下局势这么紧张,他走了谁来负责西部的防卫工作?”随后毫不犹豫地驳回了朱可夫的请求。

苏联“坦克兵节”设立后,卡图科夫自然也受到了邀请。但在“贴别关照”下,这位功勋卓著、两次荣获“苏联英雄”荣誉的传奇将领居然被安排在了第42排。得知此事后,卡图科夫拒绝出席活动,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种羞辱。直到赫鲁晓夫掌权后,在访问美国时莫名想到了这位老将,连忙打电话吩咐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赶紧给卡图科夫安排装甲坦克兵元帅军衔。

胜利后,斯大林搞了份授衔名单,朱可夫却说:这人的元帅不能给

好在卡、朱二人的恩怨最终有一个算是圆满的结局:20世纪60年代末期,被排挤出局的朱可夫赋闲在家,心里很不是滋味。更让他不爽的是,昔日自己高高在上时,身边的人无不巴结;如今自己倒台了,多数人为了讨取高层欢心,反过来落井下石,试图踩着他的“尸体”上位。朱可夫偶然听人提起了卡图科夫,被自己折腾得很惨的“老冤家”如今状况很不好,因健康情况不得不住院治疗,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说朱可夫哪怕半句坏话。

朱可夫听后很是感慨,连忙托人到医院把自己的祝福送给卡图科夫。对方听完后似乎松了口气,无比平静地说道:“当初又何必那样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