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场球赛风波引出两年诉讼 武汉汉阳:深入调查解“法结”,用心沟通化“心结”

作者:星星飞翔

原标题:一场球赛风波引出两年诉讼武汉汉阳:深入调查解“法结”,用心沟通化“心结”

一场球赛风波引出两年诉讼 武汉汉阳:深入调查解“法结”,用心沟通化“心结”

双方当事人在汉阳区检察院握手言和

两年前,足球场上的一次抢球致何某受伤,林某坚称无过错拒绝道歉和赔偿,伤者坚持诉讼讨要“说法”。近日,历经两年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握手言和,何某不仅撤回了民事检察监督申请,还向检察官送上了锦旗。

不服判——上诉两年讨“说法”

2019年5月,何某在比赛中摔倒受伤。何某认为与其抢球的林某应负全部责任,但林某不仅矢口否认,对何某伤情也不闻不问。何某遂诉诸法院,请求判决林某侵犯其健康权。

庭审现场,双方各执一词。何某认为是林某将自己踢倒,林某则表示是何某自己踩球摔倒,双方各提供了2名证人,所证事实却完全相反,现场亦无视频监控。法院审理后认为,足球比赛中的摔倒受伤系文体活动的合理风险,判决何某败诉,并根据公平原则,判决林某补偿何某经济损失3000元。

何某对该判决不服,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再审申请又被法院驳回。2021年8月,何某向武汉市检察院申请检察监督。案件后转交汉阳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资晓露审查后很快锁定争议焦点:在足球比赛中,林某是否对何某有触碰行为?若有触碰,林某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法院判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查证据——监督方向更明确

带着这些疑问,资晓露前往案发现场查看。当时送何某就医的医生李某某,既是现场目击证人,又是判断何某受伤严重需要立即就医之人。经向李某某调查核实,林某在案发时应与何某有过身体接触。资晓露又对林某、何某两人在案发前是否存在纠纷、双方家庭情况及踢球经过进行了调查,确认两人赛前并不相识,也无矛盾,踢球过程中也未发生纠纷,从而认定林某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证据不足。

随着案件事实的明晰,资晓露认为,根据民法典和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并无不当。按照《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检察机关应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决定。但“一纸决定”真能让何某心服口服吗?资晓露心里也不免打问号。“也许促使两人达成和解,才能实质性化解矛盾。”思索一番后,资晓露作出判断。

化“心结”——反复沟通显成效

在多次电话交流和当面沟通后,何某终于袒露心声:“这两年我一直坚持要把官司打到底,不是为了物质补偿,也不是非要把对方整垮,而是要给自己讨个公道。自从我受伤后,对方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还在法庭上坚称自己没有碰到我,法院居然判我输了,换作是你,能接受吗?”

明确何某的诉求后,资晓露与林某取得了联系。林某表示,案发时其对法律规定认识不清,心理包袱很重,所以事后一直躲避,近期其父亲病重住院,导致他无暇顾及此事。资晓露遂将何某受伤后的艰难康复过程讲给林某听,正照顾生病父亲的林某此时对何某多了一分理解和同情。当得知何某只想要个公道后,林某坦承自己的行为确实给何某造成了伤害,事后躲避的态度更是不应该。

检察官“背靠背”“面对面”地听取双方意见,加之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搭建沟通桥梁,当事双方的“心结”被逐步打开。

搭平台——化解矛盾暖人心

9月29日下午,何某与林某在汉阳区检察院进行了3个小时的对话。这是两年多来两人第一次心平气和地面对面沟通。资晓露将调查核实的证据一一出示给双方,在证据和事实面前,双方在检察官耐心引导下坦诚交流。最终,林某主动表示愿意支付3000元补偿款,并向何某赔礼道歉,何某也对林某表示谅解。双方握手言和,何某随后撤回了监督申请。

“案结事了人和是检察机关的办案目标,案子结了不算完,解开双方心里的‘疙瘩’才算完。”谈及此案,该院副检察长梁志顺深有感触地说,在办案中,坚持不懈做好息诉服判工作,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让人民群众体会到司法的温度,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才是真正为民办实事。(周晶晶 资晓露 余佳)

来源:检察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