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作者:上观新闻

来源 | 闵行检察

小a

学校周边小店上新了,这个“蒸鱼派”可好吃了!

我才不吃呢,零食多没营养。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小b

怎么会,包装上写的可是“高蛋白”,吃了它就不用吃鸡蛋啦。

且慢,大家先来看看他真的是“高蛋白”吗?

检察官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排摸线索、发现问题

近期,闵行区检察院“童心未闵”团队积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发现校园周边商铺售卖的儿童食品存在 “雷区”:

“雷区”一:虚构含量声称

部分食品在包装上标注“高蛋白”“低糖”等含量声称,但实际未达到标明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有些标注“儿童酱油”“宝宝酱油”的产品,宣称使用“轻盐”“淡盐”等看起来专为儿童设计的原料,但其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与普通酱油无异。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国家规定,预包装食品每100克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20%nrv(nrv是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的才能称为“高蛋白”食品,小a口中营养丰富的“蒸鱼派”每100克蛋白质含量为15%nrv,并非“高蛋白”食品,涉嫌虚假宣传。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标准来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下同)

同样,每100ml酱油中钠含量小于等于120mg的才能称为“低盐”酱油,为儿童挑选酱油的时候可别被“轻盐”“淡盐”的含糊表述蒙骗哟。

类似的还有糖分标识,检察官为你整理了“低糖”“无糖”的标准,购买时记得要核对一下营养成分表。

如果宣称了“低糖”“无糖”“低盐”“不含盐”,但未在营养成分表中具体标注含量的,也是违规的,可以向我们的线索平台举报哦~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11)

第4.1.4.2条 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雷区”二:挂羊头卖狗肉

同样是肉, “素食风干羊肉”“唐僧肉”真好吃,感觉比家里肉菜好吃多了!

“素食风干羊肉”“唐僧肉”看着像肉,但仔细看看产品名称,他们可不是肉类,而是豆制品。如果长期以此代替肉类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同样是牛奶,“果奶”“钙奶”的口感比牛奶好喝多了!

“钙奶”“果奶”≠加了钙或者果汁的牛奶,他们只是含乳饮料,并不是奶制品,不能代替牛奶和水果。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根据国家规定,纯牛奶、纯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均不得低于2.9%,而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营养价值相差近3倍。

不少商家利用孩子和家长对食品原材料、所含营养成分的化学名称、商品名称、通俗称法不了解、不熟悉、客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故意混淆食品的成分和功能,误导消费者。“素食风干羊肉”“唐僧肉”等食品没有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容易误导消费者。国家规定,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

第3.4条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

第4.1.2.1条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雷区”三:添加大量添加剂

说到以假乱真,就不得提一提同学们最爱的辣条了。辣条的红油澄亮、口味鲜香、咬劲十足让同学们欲罢不能,可这些都是大剂量添加剂带来的。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例如某知名品牌辣条中,就添加了辣椒红、单硬脂酸甘油酯、呈味核苷酸二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三氯蔗糖、特丁基对苯二酚、食用香精等等,钠含量高达128%nrv,而且产品中的辛香料经过辐照处理。过量摄入含有盐分、添加剂的零食容易降低儿童味觉灵敏度,破坏肠道菌群,导致孩子食欲变差,降低消化吸收能力,不利于未成年人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检察建议、专项整治

“童心未闵”团队检察官在发现上述线索后,积极研判,调查取证,向有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及时下架清理涉嫌销售包装标识违规、虚假宣传的儿童食品,开展校园周边儿童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保障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并当面送达检察建议。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书面回复并采纳了建议内容。

❀制定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方案,累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93户。

❀向经营户开展涉未法治宣传,切实强化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的法律意识,督促相关经营者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其加强进货查验及食品贮存环境自检工作,严把儿童食品质量安全关,禁止销售违规标识、虚假宣传的儿童食品。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组织未成年人参加食品安全的宣传和实践活动,通过职业体验、参观科普站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科学认知食品健康和安全,助力闵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选购零食tips

最近几年,“儿童专用”成为家长心中的“白月光”,认定标注“儿童”字样的产品更加营养健康,更加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求, “儿童牛奶”“儿童酱油”等食品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殊不知部分商家为了迎合儿童口味,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糖分、色素、香精等不利于未成年人生长的成分,也冠以“儿童食品”的名称,不但没有促进生长发育,反而造成摄入单一、营养不良。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儿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根据《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挑选零食时可以遵循“四少三不要”原则。

四少:

少油、少盐、少糖、少添加剂。

三不要:

不要替代正餐、不要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要使用辐照或微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