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作者:风吹草语

阆中又名阆州、保宁,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秦灭巴置阆中县,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1885年,英国人盖士利来到四川保宁府(今阆中市),借住在当地人古鹤龄家开始传教。

1901年,他先后在阆中县城之外建有解元支堂、水观李家山分堂、千佛福音堂。1908年又在保宁府杨天井巷,按照西方哥特式建筑格调,建立了四川最大的教堂一一圣约翰教堂,同时兴办了宗教学校、医院和慈善事业等。使川北阆中一度成为川东北基督教活动中心。

本组图片拍摄于1907-1908年间,为当时在阆中教会医院工作的加拿大医生查尔斯·科因·埃利奥特所拍摄。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江上浮桥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阆中三面环水,四面环山,风光秀丽,自古就有“阆苑仙境”和“阆中天下稀”之称。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仁济医院(1912年)

仁济医院是今天阆中市人民医院的前身,由英国传教士盖士礼先生所创办。1897年底,英国人白尔茅来到阆中任院长,他购地十余亩先后建起了两栋西式楼房,这座医院也因此被称为“白尔茅医院”。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医院门外(1908年)

仁济医院是一座教会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先后更名为“川北第二医院”、“南充专区第二人民医院”和“阆中县人民医院”。上图为当地妇孺和洋人妇女在医院的大门外合影,图中的孩子们都是在这座医院里出生的。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建筑工地

仁济医院附近,数名男子用木杠把一块巨大的石头搬运到工地上,这些巨大的石块将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夯实地基

烈日之下, 戴着大草帽工人们正齐心协力夯实用大石条做成的地基,这里将建起一座楼房。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上梁的日子

这是给楼房架梁当天所拍摄的,贴对联、放鞭炮自然少不了。房屋的主人也是照片的拍摄者埃利奥特还按照当地风俗给了工人小费并放了半天假。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建成之后的楼房(1908年)

楼房建成之后,埃利奥特在门前进行了绿化。相信阆中当地的朋友会很熟悉这栋楼房。现在这座楼房还屹立在阆中市人民医院内,转眼已经是一百一十多年过去了。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教会学校

这是三年级学生在上课。课桌很高,与孩子的身高不相称,因为不是他们的专用教室,还有更高年级是学生甚至成人在这里上课。墙上贴着基督教教义的宣传画还有地图。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教会学校的男生

新年将至,这些孩子每人获得一份新年礼物:一张去年拍摄的照片。这是一座很了不起的学校,当年从这里走出去一位少年,后来成为了中国的“平民教育之父”,他的名字叫晏阳初。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教会学校的女生们

当时的教会学校是男女生分开的,这是女子学校的孩子们在学校的花园里合影。在后排的左右两侧,分别站着一位穿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西洋人。左后是埃利奥特的夫人玛丽女士,以后小编会专门介绍他们一家在阆中的生活。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阆中东河

阆中境内有“一江四河”。除了嘉陵江南北纵贯全市;还有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河四条河流,分别从东西两侧注入嘉陵江。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停泊的木船

一条席篷船静静地停泊在东河岸边。船蓬是用篾片和芦苇编织而成,可以前推后移、相互交叠,十分轻便。

1908年的四川保宁(今阆中市),一百多年前的东河风光

河上渔夫

一位戴着草帽的船夫独自摇着双橹。航行在东河之上,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群山连绵,宛如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