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幕下的伦敦,惠斯勒的画作《蓝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桥》

作者:一代棋王

若不仔细看这幅画,会觉得它无比单调,给人一种颜色涂鸦的感觉。因为在青灰色的黑暗中,只有深绿色的丁字桥墩矗立在那儿。因此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观者一般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幅难以理解的画上,而是加快脚步去欣赏别的作品,对于一些对艺术创作有着偏执的人总是会误以为这副画作是作者不经心的作品。

夜幕下的伦敦,惠斯勒的画作《蓝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桥》

《蓝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桥》

但凡在伦敦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或是在日落时经过泰晤士河的游客都知道,如此完美地再现泰晤士河夜晚的画作极为少见,这样就不难理解这副画作的简单之处了。事实上,除了盛夏之外,每到日落时分,泰晤士河都会升起水雾,加上傍晚的朦胧,泰晤士河会如这幅作品一样变身成满眼青灰色的风景。

《蓝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桥》(nocturne: blue and gold-old battersea bridge)是惠斯勒以泰晤士河边的夜晚为主题创作的“夜曲”系列作品之一。因为惠斯勒喜欢肖邦的钢琴曲,于是将“夜曲”作为系列作品的名字。为了创作泰晤士河系列画,他曾坐船往返于泰晤士河两岸,醉心于他的艺术创作。惠斯勒在伦敦生活的时候(惠斯勒在美国出生,1859年,25岁的他搬到伦敦生活,直到1903年逝世),泰晤士河边一直在建港口和桥梁。

夜幕下的伦敦,惠斯勒的画作《蓝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桥》

然而惠斯勒想画的并不是文明的利器,而是泰晤士河本身,以及泰晤士河的河面上倒映的点点灯光,点点灯光倒影在水面上,再糅杂上傍晚的夜色与星光,显得格外的宁静与安详,这也正是这副画作的独到之处,在繁杂的世界中能追寻到点点的宁静。因此他选择夜晚的泰晤士河作为主题,而不是白天。惠斯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到了晚上,工厂烟囱和高楼大厦都消失无踪,整个伦敦市区笼罩在天堂般的寂静之中,好像来到了精灵的世界。”

惠斯勒在这幅画中只描绘了老巴特西桥的轮廓,没有画出其他具体的形态。只露出骨架的木桥看起来比实际的大桥更高大。为什么这座大桥看起来这么高、这么大呢?因为惠斯勒并不是在河边,而是坐在泰晤士河里顺流而下的船上。坐在船上仰望大桥,画出来的大桥自然比实际看起来要大。经过桥墩前的船夫站在船上,望向惠斯勒和游客所坐的这条船。大桥上面闪闪发亮的金色光芒是刚放的烟花留下的,右侧还有一束金色的烟花正拖着尾巴飞向夜空。模糊不清的灰色水波轻轻荡漾,倒映着远处摇曳的灯光和星光。

看到这幅画时,我被绝妙地捕捉到泰晤士河夜景的惠斯勒深深地迷住了。从写实的角度来看,这幅画里确实没有什么内容,但是画中的风景正是灰色泰晤士河最本真的样子。特别是在细雨蒙蒙的夜晚,泰晤士河就会呈现出惠斯勒画中的梦幻灰,那是没有见过的人无法理解的,是犹如“灰色旧毯子”般模糊温暖的氛围。比起写实地描绘对象,惠斯勒更致力于呈现对象具有的美学形象,因此他的画给人一种音乐般的感觉。

夜幕下的伦敦,惠斯勒的画作《蓝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桥》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但讽刺的是,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拉斯金并不喜欢惠斯勒的作品。拉斯金高度评价描绘逼真的拉斐尔前派,却极其贬低惠斯勒模糊抽象的画风。1877年,惠斯勒无法忍受拉斯金的恶评,以《泰晤士报》上刊登的文章侮辱了他的名誉为由,将其告上了法庭。经过一年多的诉讼,惠斯勒最后胜诉,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赔偿。为了支付昂贵的诉讼费用,他不得不卖掉在伦敦新盖的房子,可谓得不偿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