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作者:元儿讲史

相信看过电影《金刚川》的朋友,应该还对下面这组镜头有印象,危急时刻,“喀秋莎”的火箭弹划破黑夜,一举端了美军的阵地。看完电影之后回到家看到有人在网上问,“既然喀秋莎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早点放?”,对于这个问题,简单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时机问题,二就是太贵了。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当年被称为“绞肉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因为我志愿军209团在反击时多放了一次“喀秋莎”,还被军长秦基伟批评了,说这一轮“喀秋莎”过去,就是几百两黄金啊!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喀秋莎”的故事。

开路先锋——火箭炮

“喀秋莎”的本质其实是火箭炮,而火箭炮在陆地战场上可以称得上是“开路先锋”了。火箭炮是一个大面积的杀伤武器,对付群体目标非常有效,一个火箭炮通常有好多个发射管,一排排一层层地排列起来,就好像一个运动自如的火炮群,一次性就可以发射10-20枚火箭弹,就像电影画面中那样,非常壮观。

除了火力密集之外,火箭炮还射程远,并且机动性很强,操作也简单,因此,在大部队发起进攻之前,通常会先用火箭炮发起一轮大面积的攻势。还有就是,火箭炮一般是由汽车运载,打完了就跑,神出鬼没,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战争女神——喀秋莎

而在火箭炮“大家族”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前苏联的“喀秋莎”。因为“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凶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消灭敌人的密集部队,从而压制敌军火力和摧毁敌人的防御系统。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大显身手,令敌人闻风丧胆,被德国军队称为“鬼炮”。

“喀秋莎”最初亮相在战场上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而对于“喀秋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出于极端保密的原因,连操作这种火箭炮的炮手都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只能在炮架上看到印有俄文“k”这个字母(共产国际工厂的首字母),俄语音为“喀”,于是便用苏联著名歌曲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为它命名,亲切地称其为“喀秋莎”。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喀秋莎”火箭炮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八条发射滑轨,一次可发射口径为132mm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可达到8.5千米,可以单射,也可以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

“喀秋莎”火箭炮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大约需要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要7-10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总共有四大系列,分别是bm-8系列、bm-13系列、bm-30系列和bm-31系列,最为典型的是bm-13系列。

“喀秋莎”在二战中赢得了苏联士兵们的广泛好评和青睐,它曾在莫斯科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喀秋莎火箭炮的诞生,也开启了火箭炮大面积压制敌方的时代,不愧是士兵心目中的“战争女神”。

喀秋莎火箭炮的首次亮相

1941年7月14日,苏军大尉弗列洛夫率领指挥一个刚刚组建的炮兵连,抵达了战场第一线。这个炮兵连装备了七门新式火炮,这种新式火炮没有人们熟悉的粗大炮管,看上去只像是一排铁架子。但是随着弗列洛夫一声令下,这排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铁架子,一下子就射出112发炮弹,一举摧毁了德军的一列军用列车和交通枢纽站。德军慌了神,立即把苏联红军使用的武器向希特勒做紧急汇报:“在俄国人的东方战线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武器,击中的地方,钢铁会熔化,土地会燃烧…….”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喀秋莎”

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我国也以志愿军的名义被迫参加了这场战争。当时,为抗美援朝战场做出突出贡献的有我志愿军的209火箭炮团。当时为了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军抗争,我军就用了苏联支援我们的“喀秋莎”。

209炮团下面有两个营,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武器更为先进并且霸有制空权的美军,我志愿军打出了多次漂亮的反击战,而在几次重要的反击战中就使用了“喀秋莎”这种火炮。

“喀秋莎”虽然威力很大,但是真正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完美使用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喀秋莎”火箭炮的炮弹打出去的时候火光一片,目标很大,所以一旦发射炮弹以后就得赶紧转移,否则敌人的炮弹就会接着打过来。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因为这个炮既先进又珍贵,所以火箭炮营都对她倍加珍惜和爱护。在209炮团,通常,每次用“喀秋莎”都是炮团的两个营先后齐放,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在对炮火使用上,炮兵非常注重边用边打边改,让敌人无法掌握我们的发射规律,“喀秋莎”狂飙过去,打出去的炮弹落下以后既爆炸又燃烧,这样就能把敌人阵地上囤集的一些弹药,或者通信器材什么的都给烧毁。

因此,“喀秋莎”发射过去以后,能让敌人的机关枪和炮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丧失还击能力,因此在上甘岭战役上,我志愿军的炮是占绝大优势的,也因此两次反击战都取得了胜利。

所以,指战员们真是格外珍惜这个火箭炮,“老大哥给的呀,价钱很贵,一个富农一年的家产,一发可就打没了啊”这些话都常常挂在嘴边。士兵们给“喀秋莎”取了个外号叫“娇骄”,什么说法呢?就是说它又“娇贵”、又有“骄人”的战绩。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在反击战中,209炮团用“喀秋莎”进攻的时候用了两个齐放,虽然痛歼了美军,但是却挨了秦基伟军长的批评:“为什么叫你们搞一个齐放,你们却搞两个啊?!”

战士赶紧解释说:“为了迷惑敌人嘛,让敌人摸不着我们的炮火规律嘛!”

可是秦基伟还是对多打出去的炮弹心疼不已:“你看看,你看看,几百两黄金呐,都被你们打没了!”

秦基伟一再指示要选择好发射阵地,掌握好发射时机,也要节约“喀秋莎”,但总而言之,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喀秋莎”比一般的火炮更显示了无比的威力。战役全过程,发射了十次,发射炮弹2600多发,但是喀秋莎在志愿军缜密的设计和保护下分毫未损,齐射前就准备好了转移的路线,专门为喀秋莎挖了转移坑道,因此“喀秋莎”始终没被敌军击中,发挥了它最大的优势。

除了上甘岭战役以外,在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中,“喀秋莎”也充分展示了它的威力,在这次战役中,“喀秋莎”共计齐射达69次,极大地支援了我志愿军的行动,因此每当步军战士看到“喀秋莎”在头顶呼啸而过的时候,都兴奋地大喊“炮兵万岁”,足见“喀秋莎”的威力。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喀秋莎”后继有人吗?

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喀秋莎”这么厉害,那之后还有没有更牛的呢?当然有。

随着科技的发展,“喀秋莎”的性能也在不断改进,前苏联在“喀秋莎”的基础上又继续研制了多种先进的火箭炮,仅20世纪50到6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苏联的军队就已经装备了bm-14系列、bm-20系列、bm-21系列和bm-24系列等多种系列的火箭炮。

从40到80年代,苏联军队一直是全世界装备火箭炮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军队。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一传统,比较典型的有9k58型火箭炮,拥有更高的射击精度、反应能力和作战威力,之后典型的还有2013年推出的9m542式,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20千米。

志愿军多发射了一轮喀秋莎,秦基伟心痛不已:几百两黄金打没了

我军的火箭炮研制技术也是日臻完善,突飞猛进,比如a-200/300型远程火箭炮,还有sr5多管火箭发射系统都是目前最先进的火箭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当年要靠“老大哥”的帮扶到如今我们研制出最先进的外贸火箭炮,可以向中东国家销售,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是很坚定,当年连多放了一发炮弹都心痛不已的节俭朴素的精神和战争年代辛酸的记忆,激发了国人刻苦钻研、自主研发的决心,换来了如今各项武器装备都先进腾飞的时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