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迪威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在他的军队中很强大

作者:知兵堂光亭

旧周

摘要:史蒂夫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负责美国对华援助的分配,后来被提升为四星上将,那么他的军事才能有多强?

史迪威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在他的军队中很强大

史迪威在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负责分配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后来被提升为四星上将。

要谈谈这一点,让我们从史蒂夫的经验开始。

约瑟夫·史迪威于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帕拉特卡。他于1900年被西点军校录取。他于 1904 年从西点军校毕业,被派往菲律宾的第 12 步兵团服役。1911年11月,他首次来到中国,访问了上海、厦门、广州、漳州、香港等地。1919年8月,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中文。1920年8月,他作为驻华美军的语言军官第二次来到中国。1921年至1922年,他被国际救灾委员会借用,担任从庐阳到山西军都,陕西韶关到西安的道路总工程师。1922年至1923年6月,他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办公室任职。回到美国后,他继续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利文沃思指挥和参谋学院学习。1926年9月,他第三次来到中国,担任天津美军第15团营长,因此他遇到了担任副司令的马歇尔。1929年6月,他回到美国,担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马歇尔恰好是本宁堡步兵学校的副校长,再次成为史迪威的上级。

1935年7月,史蒂夫第四次作为武官来到中国,担任美国驻北平大使馆的武官。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史迪威一直在兰州、台尔庄、长沙、重庆等地调查战情。1939年8月,他回到美国,担任第2步兵师、第7师和第3集团军第3旅旅长。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史迪威在美军中被公认为"中国通行证"——多次在中国服役并说中文,他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和美军在中缅印战区的司令——正是马歇尔把他推荐给罗斯福担任该职位。

史迪威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在他的军队中很强大

除了在中缅印战区指挥美军外,史迪威的工作是"指挥分配给他的中国军队,帮助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中方在设立中国战区联合参谋部时,显然美国驻华代表和高级军官应该接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克制,但战区参谋长必须接受战区司令员的命令。换句话说,史迪威没有权力指挥军队,除非得到蒋介石的授权。但史迪威当然不想成为这样一个橡皮图章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史迪威在中国的使命必须以悲剧告终。而从史迪威之前的执政经验来看,没有实实在在的战斗指挥经验,自然也没有战争努力来展示他的军事指挥能力。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加入缅甸战争,史迪威也随远征军进入缅甸,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史迪威与远征军司令的关系,但这次蒋介石仍然对史蒂夫抱有很大的信任,让杜玉明等远征将领绝对服从史迪威的指挥。

但在指挥第一次进军缅甸的行动中,史迪威干脆服从了英国陆军的安排,解散了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的侧翼和庙宇,使远征军无法集中精力组织战争,从而为缅甸战争的失败, 史迪威显然是负责任的。

在日军突破盟军防线并占领曼德勒后,缅甸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下令全面撤退。在这个关键时刻,史迪威无视蒋介石撤退远征军的命令,"获取美国装备,用美国装备发财",诱使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命令部队撤退印度。史迪威的意图很明确:由于美军在中印缅战区人数很少,他渴望在自己的控制下拥有一支部队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一旦远征军撤退到印度,远离中国,蒋介石鞭打得遥不可及,也都接受了美国的装备和训练,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真正的主人的"历史学家军队"。

史迪威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在他的军队中很强大

这个相关的视频编号"老周信观察",可以在电台内搜索,同时网络各大视频平台同时推出,请大家多注意多重支持。

但毫无疑问,这种与蒋介石命令截然不同的命令,给远征军带来了指挥混乱,拖延了宝贵的撤退时间。更令人不快的是,史迪威在下令撤军印度后,立即抛弃了罗卓英和远征军司令员,只留下十几名随行人员从小路上逃往印度。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在组织撤军的关键时刻,弃兵,只能自己逃跑,显然连士兵的最低底线和武德都没有。

然而,远征军最后九个师中有七个师是奉蒋介石的命令撤退到印度的,只有新的第38和第22师的残余部队撤退到印度,然后,根据两个师的残余,加上通过驼峰路线增派的部队,印度军队在拉姆加成立。 印度,史蒂夫被任命为印度陆军总司令。但他并不满足,执意要换驻印度的部队,完全服从自己的部队,于是以"中国军官素质低下"为由,要求更换印度所有营级以上的军官,全部由美国军官服役。

这显然是将驻印度的驻军改造成一支类似外国枪炮旅的殖民地军队,也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自然受到所有驻印军官的反对和抵制,最终未能实现,来到兰巴的美国各级军官不得不转为联络官。

在随后的缅甸北部反攻中,史迪威大量使用梅丽尔、贝尔特诺的平庸,导致战役进展缓慢,特别是在密支那战役中,错过了一枪俘虏Thetina战士,导致密支那战役整整100天的延误,伤亡自然成倍增加。

在战场上指挥不假思索,用一点细心的思考来计划抢劫中国军队——这次不仅是该地区驻军在印度的两个师,而是整个中国军队拥有数百个师的最高指挥权!

史迪威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在他的军队中很强大

为此,他小心翼翼,即使对于这个目标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不仅勾搭了地方势力派系,还与延安的八路军联络,以向美国提供援助物资为条件,要求八路军接受他的指挥。然后,他通过向延安提供美国援助来威胁蒋介石。不要以为他真的是亲共,纯粹是八路军作为蒋介石棋子的游戏。当然,八路军并不愚蠢,即使美国提供装备,也不可能完全服从他,甚至对国民政府一贯坚持的独立原则,会不会完全听从史迪威的命令?如果史迪威认为他可以靠美国的援助控制第八路军,那他就天真幼稚,对中国的理解太肤浅了。

最终,史迪威利用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4年9月逼迫蒋介石交出中国军队的指挥权,最终导致蒋介石的强烈反对,蒋介石与美国决裂,要求罗斯福接替史蒂夫,史蒂夫自然不必召回他到美国,史迪威和中国彻底撕脸。

史蒂夫溜离了中国,马歇尔自然的脸色光秃秃的,蒋介石形成了一束光束。然后,当中国共产党在抵抗运动胜利后和解时,它有意或无意地蒙蔽了国民党,然后在内战爆发后,它鼓励对国民党政府实施武器禁运。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内战期间,美国军事咨询小组的负责人巴达维少将在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第7步兵师的负责人,一名师级军官担任中国咨询小组的负责人。相比之下,加伦的真名是布鲁尔,是1935年苏联红军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1930年代德国军事顾问团的两名总顾问塞克特和被称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弗兰肯豪森是一等将军,弗兰肯豪森是将军。相比之下,目前尚不清楚马歇尔派出什么态度来领导咨询小组。

回到史迪威后,他在重庆对著名记者白淑德和布鲁克斯·阿特金森说,他在离开之前被蒋介石排斥过。阿特金森立即写了一份新闻稿,并在史蒂夫还没有回到美国的时候发表在《纽约时报》上。通过这篇文章,史迪威赢得了美国公众的同情,因为他将此事描绘成"一个被邪恶,狡猾的亚洲人阴谋击败的简单,真诚的美国人"。

史迪威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在他的军队中很强大

史迪威在美国休息了一下,1945年6月,通过当时他在菲律宾的老上司麦克阿瑟的关系,他接替了刚刚去世的巴克纳中将,担任第10大队的指挥官,该大队正在参加即将结束的冲绳战役,第10集团军的任务是清除冲绳岛上剩余的日军,而没有任何困难。就在他上任两个月后,日本投降了。

1945年10月,他成为军事装备委员会主席。1946年1月,他被调任第6集团军司令。他于 1946 年 10 月 12 日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去世,享年 63 岁。

史迪威一生,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谓乏善可陈,在缅甸逃兵的损失更是难以形容。就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而言,基本上,世界大战那套落后和陈旧的战术,所以有人评价史迪威的军事能力,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步兵连指挥官的水平,这种评价虽然有些尖锐,但相当到位。第一次缅甸远征的失败以及随后对缅甸北部的反攻进展缓慢,与史迪威的指挥密切相关。完全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大规模深背、空对地联合突击这样的新型军事思维。这样的军事指挥人才,在二战中,和许多有名望的人一样,都说平庸就是要把他举起来。至于他在寻求指挥印军和中国军队的各种表现,丑又笨拙,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管战争的整体情况如何,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军队的指挥真的给了他,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兵连长的水平,一定不会搞得一团糟啊。于是他得以登上四星上将制高点的顶端,而周恩来似乎除了与马歇尔的私事之外,几乎什么也没看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