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末,一家报纸对洋人做了两件事,结果创刊半年发行量便破万

作者:大文创之淘历史

清末,《京话日报》创刊不久,北京五城地方官派人找到该报创办人彭翼仲,传他到衙门喝茶。彭翼仲清楚,他们刊登的非洲华工受虐报道起反应了。到了衙门,地方官训话,说那条报道惹火了英国公使萨道义,并指控他造谣,让他写份保证书,不要再登这些有碍邦交的新闻。

清末,一家报纸对洋人做了两件事,结果创刊半年发行量便破万

​官怕洋人,但彭翼仲不怕。第二天一早,他就到英国公使馆跟萨道义当面交涉,结果两人没说几句话就辩论起来,但始终也没个结果。最后,彭翼仲让萨道义自己到报馆更正“真相”,如果24小时内没有回复,会将华工之事和盘托出。彭翼仲回来后,接连两天都没有收到消息,便又登了报纸。其后,英国人在中国招工,门可罗雀;非洲的华工待遇明显好转。

此次舆论监督,让京城百姓意识到什么叫“公众的言论机关”,对《京话日报》刮目相看。不过十日,该报发行量由五千涨到八千。

接着,《京话日报》刊登“德国人在山东的举动”,说:“德国人经营山东,最注意军政,其次便是商业……铁路经过的地方皆有德国陆军来往,其用意可想而知。”德国公使见心事被戳穿了,面子上挂不住,照例是外交抗议,给外务部施加压力。外务部有了上次的经验,就让彭翼仲直接跟洋人交涉。彭翼仲又亲访德国使馆,说报道是从上海报纸上转载来的,如要追究责任,请跨省,原报更正,本报就更正。交涉之后,德国公使没再提过分要求,此事不了了之。

清末,一家报纸对洋人做了两件事,结果创刊半年发行量便破万

​其后,彭翼仲又一次让德国公使难堪。有一次,彭翼仲坐人力车到东交民巷,遇见德国兵赶车运货回营,德国兵嫌前面的一辆中国人力车太慢,挡了路,连连举鞭痛打车夫和车上一老者。彭翼仲大怒,嘱咐车夫尾随德国兵到兵营,并在门岗看了卫兵的手表。第二天,《京话日报》上登出德国兵无礼施暴的事,警告德国公使非惩罚凶手不可。

德国公使这次倒也坦荡,说如果彭翼仲能认出打人的士兵,自会惩戒。其实,彭翼仲也没看清那兵痞的面目,但他说可以指出同行的两个德兵,出事时间也很明确,据此不难查出其人。后来德国公使居然认真追查,查出并惩戒了那个兵痞。

跟洋人交涉,为国人争权,次次都扬眉吐气,舆论哗然,《京话日报》一时风行。彭翼仲自己也很得意,在报上说:“本报自出版以来,幸得英、德两国公使提携。假如因此被封,也算国人与外国人争权的纪念。”

清末,一家报纸对洋人做了两件事,结果创刊半年发行量便破万

​隔几日,彭翼仲在广告页又放了颗“大卫星”:“本报篇幅虽小,日进两宫御览,议论出入,关系重大。”奉劝来函广告一定要确实不虚。其实,这条广告的亮点在于“日进两宫御览”,连老佛爷和皇上都是《京话日报》的读者,这广告效应该有多大。

办报不过半年,《京话日报》声价日起,发行量突破万份,成了京城第一家发行过万的报纸,京城的商家百姓几乎人手一报。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带刀客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