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作者:终南影话

引子:正义使者和十恶不赦双重缺席下的左翼电影。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在左联成立不久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工作者正式进军电影,有了轰轰烈烈的左翼电影运动。作为肩负着时代前驱责任的左翼电影,在这一时期拍摄了许多反映社会与时代真实的影片,开拓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方向,开创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传统,带动了中国电影整体性的飞跃。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影片导演是曾拍过《狂流》的程步高,影片中精细的场面调度、各角度机位的展现以及特别的镜头运动无疑是导演的细致把控,为整部片子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以及画面的纪实性。影片一开头,三十多秒的长镜头,从“顺德里”这个门上的牌匾出现,镜头跟随垃圾车缓缓进入弄堂里面,到了一扇门前,虽然画面并没有非常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故事所发生的小环境,也奠定了整部影片平缓的基调。这便是程步高口中的“运动技巧”,长的运动镜头在那个时代一定不多见,而就是这样的导演技巧,为我们呈现出了这样一部完整流畅度很高的影片。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新旧上海》这个故事来自于编剧洪深,它不像有的左翼影片一样有着强烈的教化群众的意味,只是用着近乎白描的手法绘制了一副最普通大众的平时生活,从中我们看不出它带有什么感情色彩,似乎就只是单纯的记录着几家人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这正表现了左翼电影提倡电影“大众化”和“平民化”这一观点。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这样一个故事在当时放映,会让大众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从而增加对这部影片的喜爱。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影片中所体现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住房紧张、失业下岗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较大、夫妻关系问题以及关于孩子的教育等等,都仍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热点。而这样的情节在当时左翼思潮中是少见的,是被忽视的,但却不该被忽视。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除了故事本身的特别之外,人物刻画应该是影片中的最大亮点,在《新旧上海》中每个人物都是完整的、有多面性的,没有绝对的善,也不是绝对的恶。这与之前以及左翼时期的电影又有了不同,整部影片中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正义使者”,也没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这似乎和我们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影片伊始就给我们绘制了一幅小市民的众生相:一个清晨的六点,汽车夫根泰和他的妻子两人六点就起床,雇主七点要用车,所以早早出门;一大早就起来收拾房子的二房东太太;住在阁子间里被早起的房东太太叫醒的教师陈先生;木器店跑街的范先生和她多病的妻儿;早上刚从舞场里回来的舞女姐妹;早起去“上班”的袁先生。影片花了五分之一的时间来描写这样一个普通的早晨,却让我们看到了每家每户的生活不易,更是当时上海经济大萧条下,底层上海市民的真实生活场景的缩影。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二房东太太在整部电影中并不占最重要的部分,但二房东太太的出现才让六户人家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影片中对房东太太的展示,让我们看到房东不是只有“好坏”之分。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房东太太坐在会客厅里,看着每一户人家进进出出,然后几句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进出时只在生活条件不错的袁先生经过的时候站起来问好,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设计和细节描写,把房东太太善于察言观色、心思细密以及势利一心认钱的人物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看起来就是一个“恶”房东的代表形象。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但之后房东太太在知道袁氏夫妇生活拮据不好时,还在节日里专门为袁先生烧了他爱吃的红烧蹄髈,在欠了大房东两个月房钱时才向已经欠了她三个月的房钱的范先生一家要房租,这不仅让房东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立体了,也更加贴近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物,而不是出现在故事里的“纸片人”。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影片中最主要的人物便是袁氏夫妇,影片对二人的刻画也可谓是细致入微的。袁先生在丝厂做工,有着一个相对体面的身份职业,在这六户人家中算是生活最好的了,但因为上海经济不景气,丝厂停工,袁先生却要为了面子,仍然坚持早起去“上班”,其实是去茶馆打发时间,家庭没了收入来源,却还要维持之前体面的生活,为了不让房东太太起疑心。而在之后他们中了五千块时,却说红烧蹄髈不吃了,生怕邻居知道自己发了财,这样看来袁先生是个好面子、虚伪、小气的人。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但在情节中还有这样的场景,袁先生才用当当的钱勉强凑好给别人还的钱,却在失业且家庭拮据的邻居范先生向他张口想借点钱看病时,慷慨地太不像话。他也许也是为了面子,给邻居摆阔,才借钱给他们,但也是这样类似的情景,让观众袁先生有了更多面的认识。而就是这种邻里邻居之间的互相提防、相互打量却又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个人多面性的呈现。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而袁太太看起来是一个泼辣不讲理的女人,跟丈夫拌嘴时总说的对方哑口无言,但同时又体贴丈夫,她还是有着相对“先进”的思想的新女性,“好像女人是不会有钱的”、“你有你自个儿的钱,我自然也有我自个儿的钱”、“这五块钱穷也穷不到哪儿去,阔也阔不到哪儿去”。这几句台词又让袁太太为当时社会的广大女性发声,充实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此外,袁氏夫妇承包了整部片子的大多数笑点,两人的对话放在现在来看仍然时髦,作为一部喜剧,我认为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就是,妻子中了五千一百块后,两人躺在床上的对话。两人都说快睡吧,却又都忍不住对着五千块做已规划设想,然后偷笑,还商量着日后怎么装穷,两个人一来二往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镜头一直是固定的,就是靠两人的语言和细微的神态演出了逗人发笑的效果,在发笑的同时又引起观者的思考,这似乎是喜剧最好的一个归宿,是黑色幽默在八十年前的展现。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纵观过去,在影片《劳工之爱情》中,那些惹人发笑的场面好像是在演一出滑稽戏,通过一些夸张的动作神态、一些故意设计出的搞笑场景来逗笑观众,只是浮在表面;再放眼现在,喜剧片是数不胜数的,但惹人发笑的点似乎有很多还是回到了用夸张的演技神态、故意设计的搞笑情节去逗笑观众,虽有笑声,怕只是被场景逗的尬笑几声。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而《新旧上海》里的喜剧色彩并不刻意,看起来只是导演向观众呈现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十分自然,但其中情节巧妙,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编剧的别具匠心。夫妻争吵本是最没有逻辑的口舌之争,但在《新旧上海》中,两人的争吵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有十分的表达论证天赋。[1]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我并不认为《新旧上海》是一部合格的左翼电影,因为它有太多不像左翼电影之处。1933年11月后,上海艺华电影公司被捣毁,标志了左翼电影运动初期的结束。之后的1934-1935年,左翼影片一共还不足20部,在表现形式上更加隐晦,像之前直接表达尖锐的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的影片越来越少。[2]

《新旧上海》|左翼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而作为产于1936年的《新旧上海》,它自身的左翼色彩就十分受限,而且它只是描绘着当时上海最普通的平民生活,这种态度在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里是绝无仅有的。[3]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它静静地给我们展示着生活本身的样子,单是这样也足以被珍视。

[1] 1936年:有声片《新旧电影》读解 袁庆丰

[2] 中国电影史 课件

[3] 被忽略的《新旧上海》 宋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