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保障流式处理的数据一致性背景Tradeoff方案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hadoop这样的batch分析平台,流式分析的优点就是实时性, 即可以在秒级别延迟上得到分析结果 。 

当然缺点是, 很难保证强一致性,即exactly-once语义 (在海量数据的前提下,为了保障吞吐量,无法使用类似事务的强一致性的方案)。 

一般流式分析平台都会promise较弱的一致性,即least-once语义,保证数据不丢但允许数据重复。

但这只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当流式分析的任一环节发生故障,整个流被堵塞时,会导致层层队列被打满,最终仍然是会丢数据的。

所以对于流式分析平台,如果要保证一致性,必须借助外部的replay的能力。

原理其实很简单,既然流式分析没法保证一致性,那么我们就用hadoop存全量数据,通过batch数据分析来保证强一致性。 

流式分析只用来计算实时热数据,而冷数据由离线计算来做,用户查询的时候,只需要把两份数据做下merge。

如何保障流式处理的数据一致性背景Tradeoff方案总结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不能算beat cap,因为只是结合batch分析的强一致性和流式分析的高可用性而形成的架构。 

但确实给流式分析如何保证一致性,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方案。

lamda架构的缺陷也很明显,太复杂,太重,需要搭建实时和离线两套系统,对运维而言成本过高。 

如何保障流式处理的数据一致性背景Tradeoff方案总结

并且由于kafka的数据存在磁盘上,是可以被重复读取的,这也是kafka在流式场景下更优于其他队列中间件的原因。

1. 用流式job_n去实时计算热数据,结果存入table_n,可以用于用户实时查询 。 

2. 在需要的时候(发生故障数据部分丢失或处理逻辑发生变化)开启流式job_n+1来处理全量数据,存入table_n+1,当数据catch up的时候,把用户流量切到table_n+1 。 

3. 删除job_n和table_n。

这个架构比较轻,并且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流式分析平台的一致性问题,也可以用做参考。

但是对于我们的场景,这个方法太理想化:

原因是数据量太大,存储7天的日志需要近2pb的磁盘空间(kafka需要做replica)。

如果要在可接受时间范围内replay完这些数据,所需要的分析资源也是很难满足。

并且线上业务做数据源的切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所以我们的思路是,补全丢失的数据,而非replay全量数据。

如何保障流式处理的数据一致性背景Tradeoff方案总结

步骤1. 重置线上job至kafka latest offset,读最新的数据。 

用线上job去补旧数据,会很影响用户的体验,因为实时流量本身就很大,catchup的速度会比较慢,会导致用户长时间看不到最新日志。

步骤2. 找出需要补全数据。 

这步方法有很多,我们的方法是, 

用monitorbolt提供实时业务监控,我们可以知道服务什么时候异常,什么时候恢复(秒级别)。

步骤3. 启动catchup job,从earliest offset开始读。 

通过配置在处理bolt里设置时间过滤条件,只处理规定时间范围内的数据,其余的数据全部丢弃。

步骤4. 数据恢复后,停止catchup job。

这个方案可以解决数据不丢的需求,当然这个方案也并不完美,问题如下,

1. 无法保证exactly-once,只能保证least-once 

因为发生异常的10小时中,还是有比较少量的日志数据是被成功写入的, replay时,这部分数据会重复。

2. 读取了部分不需要被replay的数据 

为了简单处理,我们的catchup job是从earliest offset开始读的,并在业务bolt里面进行过滤。 

更好的方式,是定期在kafkaspout中对已处理的offset做checkpoint(比如分钟级别), 

然后恢复的时候,可以从某个checkpoint开始读,这样更精确些,但方案上会复杂很多。

我们最终通过这种方案找回了丢失的用户sql日志,可以作为一种思路给大家借鉴。

cap理论对于流式处理仍然奏效,并没有被beat。 

对于流式处理这样强调高数据可用性的场景,要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是需要依赖于外部系统的replay能力的,并且对于海量数据是要付出很大的资源代价的(存储和处理)。

实战中,我们通过一定tradeoff,可以做到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保证流式处理中发生故障时,仍然可以保证least-once的一致性。

本文章摘自博客园,原文发布日期:2015-07-3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