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作者:作家苏扬

凡是韩国和朝鲜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往扬州,参观崔致远纪念馆。扬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与韩国、朝鲜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尤其在隋唐时期,扬州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级港口城市,人文繁盛,吸引大批的新罗使节、留学生和商人竞相趋往,新罗文化圣人崔致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可以这么说,崔致远如果不到扬州高骈府上做幕僚,后来就不会有“新罗文化圣人”、“东国文学之祖”、"百世之师"的巨大声誉。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崔致远

崔致远出身新罗一般贵族家庭,少年聪慧有胆识,因此,其父对他寄予了光大整个家族的重大使命。

公元868年,年仅12岁的崔致远牢记着父亲“十年不第,非吾子”的告诫,只身西渡到大唐留学,幸运地进入国子监学习。

因为,唐朝国子监的国际影响力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哈佛大学。

唐朝国子监可容纳3000多学生,留学生人数众多,尤以新罗、日本留学生居多,这些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先进文化,希望改变命运。并且,外国留学生的经费主要由大唐出资,即便是自费前来的学子,亦可获得资助。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崔致远属于自费留学,但他是新罗留学生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公元874年,18岁的崔致远考中了进士,消息传到新罗,他的家族无比振奋。要知道,当年考中进士的只有30多人,崔致远是唯一的外国人,何况他才18岁。唐人有句俗语: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50岁能考中进士,已经算年轻了,可见科举非常难考。而崔致远作为一个外国人,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实在是让人惊叹。

崔致远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在等待吏部遴选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许多诗歌。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就是崔致远在大唐写下的诗句。去年疫情期间,我国援韩医用物资上印有这两句话,曾引发韩国媒体的大批点赞。

两年后他出任溧水县尉,一个年轻的外国人在中国做官,这在古代是很少见的,也说明唐朝的包容开放。公元880年,崔致远任职期满后,本打算回到都城长安再求一官职,偏偏黄巢起义爆发,长安陷落。他身陷困境,但不甘心仕途就这样中断了。

崔致远抱着一丝希望来到相对安全又人文繁盛的扬州。扬州是他非常向往的城市,这里聚集着无数文人墨客,是他扩展人脉、结交达官雅士的最佳去处。经友人顾芸的介绍,他以书信自荐的方式入幕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高骈门下,为他撰写公文。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崔致远万万没想到,文人名士荟萃的扬州不仅让他开了眼界,也让他大放异彩、光宗耀祖。

高骈是唐朝名将,也是一位著名诗人,其诗有豪纵之气,无纤弱之词,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广纳贤才,优礼文士,门下文人墨客众多。崔致远的出众才华,很快得到高骈的赏识和器重,两人缔结了亲密的私人情谊。

881年5月,高骈起兵讨伐黄巢,崔志远代高骈拟就《檄黄巢书》,号召天下围剿叛军,全文正气凛然、文采飞扬、气魄恢宏。摘录前后两段,供大家欣赏:

 广明二年七月八日,诸道都统检校太尉高某,告黄巢夫守正修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智者成之于顺时,愚者败之于逆理。然则虽百年系命,生死难期,而万事主心,是非可辨。今我以王师,则有征无战;军政,则先惠后诛。将期克复上京,固且敷陈大信,敬承嘉谕,用戢奸谋。且汝素是遐氓,骤为勍敌,偶因乘势,辄敢乱常。遂乃包藏祸心,窃弄神器,侵凌城阙,秽黩宫闱。既当罪极滔天,必见败深涂地。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但以好生恶杀。上帝深仁,屈法申恩,大朝令典。讨官贼者不怀私忿,谕迷途者固在直言。飞吾折简之词,解尔倒悬之急。汝其无成胶柱,早学见机,善自为谋,过而能改。若愿分茅裂土,开国承家,免身首之横分,得功名之卓立,无取信于面友,可传荣于耳孙。此非儿女子所知,实乃大丈夫之事。早顺相报,无用见疑。我命戴皇天,信资白水,必须言发响应,不可恩多怨深。或若狂走所牵,酣眠未寐,犹将拒辙,固欲守株,则乃批熊拉豹之师一麾,灭乌合鸱张之众。四散分飞,身为齐斧之膏,骨作戎车之粉,妻儿被戮,宗族见诛。想当燃腹之时,必恐噬脐不及。尔须酌量进退,分别否藏。与其叛而灭亡,曷若顺而荣贵。但所望者,必能致之。勉寻壮士之规,立期豹变;无执愚夫之虑,坐守狐疑。某告。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崔志远抓住机会,充分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才华,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被天下传诵。经高骈的致力举荐,崔致远先后担任侍御府内奉、都统巡官、承务郎、馆驿巡官等重要职务,并荣获“赐绯鱼袋”勋位。“赐绯鱼袋”是朝廷特别褒奖三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像高官一样把朝服改成紫色并配带金鱼袋,这是大唐奖给外国留学生的最高荣誉。

从此,崔致远在扬州更加如鱼得水,他的文学创作也达到巅峰。流传后世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汉文典籍之一,其中有300多篇文章和60首诗是他在扬州所写,描写扬州的山水形胜、人文景观与盛世繁华,反映出扬州与朝鲜半岛的交通及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晚唐时期淮南以及扬州的形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4年。884年深秋,崔致远的弟弟带着家书从新罗来到扬州,准备迎接崔致远回国。高骈得知后很不舍,特意向朝廷上奏,请求授予崔致远三品高官的荣誉职衔,这也是当时外国人在中国所能得到的最高官衔。大唐皇帝不仅准奏,还授予他"国信使"的身份。

就这样,崔致远12岁来到大唐,28岁从扬州荣归新罗,他向新罗王递交了唐朝皇帝的国信,将汉文化传播到新罗,新罗王朝授予他要职。

崔致远死后被追谥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由于他在文学上有极高成就,他被朝鲜和韩国后世尊奉为“东国文学之祖”、"百世之师"。

毋庸置疑,扬州是崔致远的文学故乡,是他思想、学术和才艺迸发灿烂光华的地方。

他12岁来大唐留学,18岁考中进士,在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崔致远12岁进入唐朝国子监,18岁考中进士崔致远结缘扬州,以《檄黄巢书》一举成名崔致远在扬州度过了辉煌的4年,28岁以"国信使"的身份荣归新罗

崔致远纪念馆

在扬州蜀冈唐城遗址博物馆西南,建有一座崔致远纪念馆。这是中国首个外国名人纪念馆,每年有大批韩国友人到崔致远纪念馆祭祖,传承崔致远“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崇高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