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作者:影艺独舌

尽管电影《金刚川》票房不达预期,但也取得了7亿多的票房,并且引发不少讨论。而几乎与之同时,在优酷、央八联播的抗美援朝题材剧集《战火熔炉》,在播完13集大结局之后,几乎毫无声响。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加上复杂的国际局势,官方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高规格的纪念。

就文艺作品而言,不仅排播了不少纪录片、专题片,还对一些老电影、电视剧进行特供剪辑。但就“新出炉”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而言,严格来讲只有两部——电影《金刚川》、剧集《我们的战争》。

众所周知,《金刚川》上马仓促,8月初开机,10月底上映。紧张的制作周期导致其在文本上也使用了“巧劲”——把一个故事从四个视角讲四遍,这也引起不少争议。

据报道,《我们的战争》2018年9月底开机,2019年3月杀青——它不是一部“赶工”出来的剧集。

今年7月底,总局将抗美援朝纳入“重点题材电视剧”序列中。彼时,《金刚川》正准备开机。全国影视剧库存的这一题材作品只有一部《我们的战争》。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物以稀为贵,《我们的战争》被剪辑成了一部网剧,和一部院线电影。这部网剧就是“深藏功与名”的《战火熔炉》,电影则是之前官宣过海报的《英雄连》。

不久前,中影股份总经理傅若清透露,电影《英雄连》是从一部17集的网剧中梳理素材,并补拍适合大银幕的镜头和场景,重新制作而成,预计将于11月6号上映。

今天,笔者就为尚未关注到这部13集战争剧的观众强力推荐一下《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讲述了一名“解放战士”(解放战争中俘虏后加入解放军)赵和在朝鲜战场,和四连的战士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互相接纳的故事。这部剧的短板是明显的,但这依然难掩其在国产战争剧中的光彩。

《战火熔炉》最大的短板是不连贯,情节与情节之间、战斗与战斗之间,经常会出现跳跃。虽然已经用字幕板进行串联,依然难掩戏剧中间的割裂。

以第三集为例,开篇是战士们在谈论冬装的问题,一切换就变成排长命令赵和去和黑人美军连队进行谈判;这一集结尾四连准备在夜间发起攻击,一眨眼战斗就开始清扫战场。也就是说如何与黑人连队遭遇以及夜间战斗的过程都略过了。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整部剧只有最后4集与美军空降兵的遭遇战,是比较完整的。

这种“残章”的出现有两个原因,第一,要把素材剪到电影中去,挪用了;第二,压根没有拍,后期也没完成补拍。毕竟战争戏太烧钱了。

尽管有点残缺,《战火熔炉》依然是一部有特色的战争剧。武戏讲究,文戏出彩,主题深刻——这三个长板一定程度可以掩盖住“残章”对观剧造成的破坏性。

先说武戏。在早期的海报上,《我们的战争》就被形容为“一次对标国际级制作的战争剧集”。并且“首度启用即时军械装甲,全景还原战场群像”。从最终呈现的质感来看,片方不算吹牛。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从故事结构上来看,《战火熔炉》有点类似hbo的《兄弟连》。这不仅仅在于两部剧都聚焦于战场中的一个连队,还在于二者都通过连队的战斗任务不断推移战线,最终呈现出战争的全貌。

《兄弟连》的故事从诺曼底登陆一直延续到攻占柏林,而《战火熔炉》则串联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况。

而为了表现这种时间推移,《战火熔炉》使用了冬、夏两个外景地来拍摄。在第4集中,四连接到临时任务支援东线,战斗打响后,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在冰湖上冲刺,这很可能就是“长津湖战役”。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不管是军械、战斗经过,还是战场氛围的还原,《战火熔炉》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它能一下子把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带入到敌我装备差别极大却依然士气昂扬的惨烈战场。相比之下,之前绝大部分抗战剧在这方面都过于简陋了。

再说文戏。剧中有不少“闲笔”,其实都没有那么简单。四连俘虏了一位美联社随军记者,作为懂英语、又熟知美国人的“前国军士兵”,赵和与这位美国记者有不少共同话题。

但当这位美国朋友心平气和说出“十个美国人中有九个人认为中国人该有辫子,在遇到你之前,这是我对你们的全部认知”“这场战争是超级大国的游戏,中国不在这个行列,没资格参加这个游戏。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时,他还是被刺激到了。这是赵和思想改造的开端,他开始思考——“我为何而战?”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作为四连的一位女战士,雨三湾有一个传奇的身世。她是一个弃婴,1927年在三湾村被工农九班的8名战士在雨中捡到,所以取名“雨三湾”,于是有了八个爹。

“雨三湾”的出生象征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她的八个爹的人生轨迹则勾画出一部人民军队光荣奋斗史。

“一爹在直罗镇,死在东北军手里。”这是西南事变前的“反围剿”。

“二爹死在平型关,三爹、五爹‘五一大扫荡’的时候跳崖了;四爹在关家垴之战被鬼子炸掉一条腿,失血太多没救过来。”这些都发生在抗日战场。

“五爹后来去了上海,死在76号的手里;六爹被调到平西,四三年局面紧张,每天亲自盯电台,走几十里山路送情报,累到吐血,咽气之前还在写电文。”这分别是沦陷区与敌后的情报战。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七爹在延安去了炮校,后来去了东北,1948年10月初在义县,朱校长要上去看弹着点,他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踩上了反步兵地雷。”朱校长指的是朱瑞,东北炮校校长,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八爹则是她现在的上司、军政治部主任余万里,战斗在朝鲜战场。

最后说主题。一部抗美援朝题材剧集,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为谁而战?为什么能胜利?这两个问题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志愿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如果撇开这些问题不谈,那么真是白瞎了抗美援朝这个题材,它和其他抗日剧没有区分度。

故事的主人公赵和,是一位没有完成思想改造的“解放战士”,他日常交流中用“我们”和“你们”来区分解放军和国军。同时,由于和美军打过交道,他有很强的惧美心理,一开始认为志愿军是在白白送死,牺牲没有意义。

而就在每天的战斗中,赵和一步一步融入了志愿军当中,从思想、信念、精神上焕然一新,不再区分“你们”“我们”——因为这是“我们的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火熔炉》与电视剧《特赦1959》在主题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讲战败后国军的思想改造,一个在功德林战俘监狱中,一个在朝鲜战场。

是的,电视剧《战火熔炉》可以为《金刚川》补补钙

当赵和最后一集中以代理连长身份做战斗动员时,他已经获得“重生”:

“我们现在面前的敌人从未将我们视为敌手,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配。他们可以无视我们的警告,他们可以肆意轰炸我们的国土,他们认为,屈服或者死亡,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他们错了,因为我们来了,我们站在这里,我们绝对不会退让,我们也绝对不会妥协。

我们的民族曾经用了100年的时间来谋取独立和平等,我们已经战斗了100年,我们可以继续战斗100年。在平等还没有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在胜利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在正义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文/杨文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