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详解古代书写用品,简牍的制作与使用

作者:猪日播放字幕组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文字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石头、陶片、动物骨骼、龟甲、绢帛、竹片等等。随着时代发展,甲骨不再被使用,石刻不便携带,绢帛造价昂贵,那么在纸张没有普及之前,简牍成为了人们记录事件的重要载体。简牍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书写载体,始于春秋战国或更早,盛于秦汉,衰于魏晋,先后使用了一千余年,是我国文字史上辉煌的一笔。

详解古代书写用品,简牍的制作与使用
简与牍的区别

简和牍往往被连起来读,但其形制有着一定的区别。《说文》中记载:“牍,书板也”,即用于书写的木、竹板。一块板子上可以书写数行,比简宽,一根简一般只能书写一行。简牍的制作一般需要四个步骤:备料、片解与刮削、杀青(上胶液)、编联。

制作简牍的材料一般是就地取材,其中以竹木最为广泛。大体上南方以竹为主,北方以木为主。主要的材料有:毛竹、苦竹、刚竹、短穗竹、杉木、云杉、松、水柳、胡杨、毛白杨、芦苇等。在选好材料后用木锯子截取所需尺寸的材料,然后用斧、刀、削、刨刀等工具将竹木进行片解和刮削,使简牍符合规范,保持其宽度和平整,便于书写。

详解古代书写用品,简牍的制作与使用

简牍进行片解后要在火上烧烤,使其失去水分并使竹内有机质凝固,这个步骤叫做杀青,烘烤起到防蠹和易于墨书的作用。木简也要进行干燥处理,一般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胶液,书写时不渗墨晕散。处理好简牍要进行编联,简册一般由丝或麻编联成册,或系联成束。少则几枚,多则几十枚,依内容而定。编绳一般是二道,可三道,多的达五道。简册是先写后编,还是先编后写没有规定。一般长篇文章是先编后写,账目、札记则先写后编。

简牍的发现

商周时期的简牍暂未发现,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简牍已经被普遍使用。战国时期的简牍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时期的简牍,这一时期简牍集中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以及河南。1978年3月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竹简共240枚,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简牍实物。此简记载了车马器和车上的兵器装备,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曾、楚两国关系以及车马制度、丧葬制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详解古代书写用品,简牍的制作与使用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战国晚期的秦墓中出土。内容是秦军中的士卒黑夫和惊写的家信。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年代为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盗者》篇记录的是盗者为何人、相貌特征、所盗之物藏匿何处等的占卜文书。其十二地支日紧接一种动物,与后代流行的生肖应属同一系统,是十二生肖的最早记录。

详解古代书写用品,简牍的制作与使用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中也有类似的记录。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中出土竹简总数460枚。木板地图7幅。内容主要是《日书》和纪年文书,是研究秦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地图木牍绘有山川、河流、关隘、道路,并注明地名。所绘地形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县(今天水市北道区)的行政区域图。

详解古代书写用品,简牍的制作与使用

1914年,罗振玉和王国维合著的《流沙坠简》,对二十世纪初出土的敦煌汉简进行了精辟的考释和研究,其成果为当时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的,至今仍是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简牍的存在让我们得以了解古人生活、作业等方面的细节,让我们查漏补缺,并且对一些史料加以补充或者修正,简牍是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