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作者:宋亚群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十大元帅

朱德排第一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他参加革命很早,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解放军总司令,“朱毛”的称呼很能反应他和毛泽东的关系,而且,朱德是“五大书记”之一,属于党的领袖人物,级别比其他人明显不一样。

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明显被低估了,人们只是看到他在南昌时的作为,但他真正的贡献是在起义失败后,队伍即将溃散时,和陈毅振臂一呼,把起义军余部带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如果不是朱德,南昌起义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作为人民武装的缔造者之一,井冈山三巨头之一,红军之父,毛泽东军事上的第一合作者,朱德名列元帅第一应该无人不服。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元帅和夫人康克清

彭德怀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也算是实至名归。

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历史地位虽然比不上“三大起义”,但意义却很重大,红五军就是脱胎于平江起义的。随后彭德怀率部上井冈山,“带资入股”,意义非凡,之后中央苏区的创立则和彭德怀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

红军时期彭老总就是骨干将领,是红军绝对主力红三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从此奠定了军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仅次于总司令朱德。这一关系一直延续到解放军时期,他不仅是解放军副总司令,还兼任西北野战军(一野)司令员。

建国之后,彭德怀又为新中国立下奇功,率军北上朝鲜,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掰了掰手腕,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

彭德怀嫉恶如仇,性如烈火,军中无人不怕,他成为排名第二的元帅也顺理成章。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和彭德怀下棋,站着围观者为邓小平

林彪资历浅,但功劳太大,有战神之称,所以排名第三元帅也有相当的道理。

再说,林彪是毛泽东亲自提拔出来的干将。他在参加了南昌起义后,随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从此他的军事才能逐渐被毛泽东和朱德赏识,一路高升,到长征之前,林彪已经是中央红军的骨干将领,任红军绝对主力红一军团军团长之职。

八路军时期林彪唯一耀眼的战绩是打了“平型关大捷”,随后就因被友军误伤缺席了大部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林彪的高光时刻,三大战役他指挥了两个,东北和华北全是他解放的,所以把林彪放在元帅第三名,因为他的战绩太硬核了。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林彪和开国元勋们

论资历,刘伯承是老革命,川中军神,南昌起义时就位至军长,中央红军的总参谋长,这个资格足可碾压绝大部分高级将领。

论军功,他是八路军129师师长,和邓小平长期搭档,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晋冀鲁豫解放区,又是中原野战军(二野)司令员,和邓小平、陈毅以及粟裕合作,共同指挥了气势磅礴的淮海大战,一战歼敌55万,这个记录是空前绝后的;随后的渡江战役中,一举推翻盘踞金陵22年的蒋家王朝,这个战绩恐怕在元帅中也是相当耀眼的。

所以,把刘伯承排在元帅中的第四,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邓小平和刘伯承

贺龙资历太深,三大起义中最具代表性的南昌起义的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这三个重量级的职位是贺龙排名元帅第五名的最有力保障。

解放战争中,贺老总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如果说彭德怀解放大西北是最大的英雄的话,贺龙则是最大的幕后英雄。但无论如何,贺龙在解放战争中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野战军首领,多多少少是个遗憾,单纯从战绩上看,他比聂荣臻还要逊色一些。

但贺龙无疑是元帅,不仅因为他资历深,更因为他还是红二方面军和八路军120师的代表,除了他之外,只有萧克胜任,但萧克的量级最多能评上大将,和贺龙是比不了的。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聂荣臻、周恩来、叶剑英、蔡树藩、贺龙和萧克

陈毅也是老资格,早在法国时期就在周恩来、朱德以及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建立了革命友谊。

陈毅是南昌起义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和朱德力排众议率部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是他的一大贡献,又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一度取代毛泽东成为军委书记,中央苏区江西军区总指挥,又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的代表人物。

作为曾经的新四军军长,陈毅后来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但这个职位有些尴尬,上有饶漱石居间调度,下有粟裕神仙般的发挥,陈毅起的是资源协调的角色。

比起贺龙,陈毅应该说是资历要差一些,但战功要高出一筹。但陈毅的新四军势力比起贺龙的势力形成较晚,所以他的排名比贺龙次一位,也可以接受。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陈毅和毛泽东

罗荣桓作为毛泽东思想在军队中贯彻的“第一责任人”,可谓居功至伟,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再到井冈山,罗荣桓深得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的精髓,就这一点,十大元帅中无人可及。因此,他名列陈毅之后,徐向前之前,也算是个适合的座次。

但罗荣桓不仅仅是政工元帅,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创立的山东根据地,兵源最多,地盘最大,基础最好,解放战争之初,输送了大量兵源给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随后,他出任东野政委,林彪的战功,至少有罗荣桓的一半。

毛泽东对罗荣桓十分欣赏,罗荣桓去世时毛泽东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他写的唯一一首写给党内高层的悼词诗,最精华的是最后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毛泽东和罗荣桓

徐向前是军中最被低估的高级将领,没有之一。

红军时期是徐向前的高光时刻,如果说谁是红军战神的话,那非徐向前莫属了。但徐向前运气不太好,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某种程度上,他也受了一些影响;红四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129师时,曾经的总指挥徐向前成了129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是徐向前的又一高光时刻,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在解放战争中缺勤较多,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以一己之力将阎锡山几十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虽然他只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但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却是一个大军区的战略作用。

徐向前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八,倒数第三,感觉有点低,但看下他曾经的上司聂荣臻仅仅是第九元帅,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徐向前和邓小平

聂荣臻作为元帅,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资格老,第二是有一定军功,第三是根据地建设大师。这三大特点决定了即使他的军事指挥造诣不是很高,但仍足以成为一大元帅。

说聂荣臻资格老,是因为他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就是军级将领;说他有军功,是因为从红军时期起,他就一直率部冲杀在前,是红军绝对主力红一军团政委,是林彪的搭档,抗日战争他是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师长是林彪,解放战争他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打了平津战役,这一大决战是和东野合作的,东野司令员还是林彪。

聂荣臻最大的成就是作为115师副师长,率部开辟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这一根据地后来直接演变成了华北军区,虽然没有独立成军,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当成“第五野战军”。聂荣臻不擅长打大军团正规战,但却是元帅中的根据地建设大师。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聂荣臻和陈云

叶剑英作为十大元帅最后一名,虽然几乎没有独立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但他的军政生涯仍旧可圈可点。

首先,叶剑英参加了中国现代史上所有的历史重大时刻,几乎从未缺席;第二,他是参谋型在元帅中的代表,从红军时期到八路军时期再到解放军时期,无一不是这样;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叶剑英屡次在危急时刻扮演关键角色,挽狂澜于既倒。

毛泽东对叶剑英非常欣赏,评价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所以,叶剑英最后也得以名列十大元帅之一,而且,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特点,在封帅二十多年之后,叶剑英虽然英雄迟暮,但又上演了一次。

十大元帅:为何说最后的名单就是最合理的结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剑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