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计算机系统:系统架构与操作系统的高度集成》——1.6 操作系统的演化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系统架构与操作系统的高度集成》一书中的第1章,第1.6节,作者:(美)拉姆阿堪德兰(ramachandran, u.)(美)莱希(leahy, w. d.)著,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操作系统的演化与处理器的演化以及围绕处理器构建的计算机系统的演化相吻合。操作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例如fms(fortran monitoring system,fortran监控系统)和ibsys(ibm 7094操作系统)。今天,操作系统存在于如图1-7所示的多种计算设备上。微软的windows和mac os主导了桌面计算机市场。linux则在企业市场站稳了脚跟。嵌入式设备如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需求,因此出现了满足其需求的专业化操作系统。专业化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例子包括symbian os(塞班操作系统)和blackberry os(黑莓操作系统)。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桌面操作系统的衍生物,例如ios和windows ce。

可以根据操作系统所支持的计算机系统以及用户日益增长的期望来追踪操作系统的演化。批处理操作系统支持大型主机系统。多任务操作系统能够更好地利用大型机和小型机的硬件资源。分时操作系统则用于满足用户交互式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期望。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pc操作系统中集成了图形用户界面,例如微软的windows 95及其后继者。

最终,操作系统要向用户提供计算资源,如处理能力、内存、存储以及其他i/o设备等。最近出现的趋势是通过因特网访问这些计算资源。网格计算是这种趋势的开始,它是一个纯粹的科研行为,目标是通过因特网在不同管理主体之间共享高性能计算资源。网格计算这个词源自电力通过电网来传输并进入千家万户,象征着计算能力也应该像电力一样随处可得。今天,一些公司如亚马逊和微软正在通过web提供计算资源(处理能力和存储)。云计算是一个商业界的流行语,用来描述这种给最终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的新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