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作者: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海口行。海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但每位来海口的游客,一定会去五公祠去看看。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去五公祠交通便利,公交车就有五公祠这一站。五公祠有两个入口,一个是图中的海府路上的西北门,另一处在海口市博物馆对面的东北门。五公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总体建筑依地势而构建,占地面积99亩。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这里植被葱郁,小溪潺潺,环境清雅,作为东北人,这就是我心目中得天独厚的热带风光。从五公祠中刚刚走出几位游客,一位游客表示没啥看头,另一位调侃道,20块钱门票,你还想看啥?其实,在我眼中,五公祠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绝佳之地。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五公祠主要由五公祠、苏公祠、伏波祠、观稼堂、学辅堂、洗心轩和五公祠陈列馆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五公祠中的伏波祠为纪念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而建,是海南较早的古迹之一。海南最早建伏波庙可以追溯到宋朝。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清光绪十五年朱采主持修建五公祠时,把“汉二伏波祠”迁建在五公祠内,并改名为“两伏波祠”,同时增建了拜亭,民国年间和解放后该祠有几次较大规模的重修。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一九八三年老一辈革命家廖沫沙同志在参观五公祠时,适逢两伏波祠重修竣工,应邀欣然为祠名题匾。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两伏波祠”内有关于两位伏波将军事迹的图片展,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这位叫作“马援”的伏波将军。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扶风)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隗嚣的属下,很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不断请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又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深得后人的崇敬。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马援先祖是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赵奢善相马,封号曰“马服君”,后世子孙遂以“马”为姓。马援十二岁丧父,自小有大志。曾做督邮官,因怜悯囚犯,将其释放,自己弃官,逃往北地郡养牛马,时间一长,依附着甚众。他常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后刘秀涤荡中原,于建武元年(25年)即皇帝位,建立东汉,其时马援在陇右,被当地的割据势力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马援善相马,亦有识人之能。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前往探查,他回来后说道:“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东方即光武帝刘秀。后数年,公孙述果因短视而为刘秀所灭。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后来,马援与隗嚣失和,马归顺了光武帝刘秀。建武八年(32年),刘秀亲征隗嚣,大军不熟悉陇西地理,前途难明,裹足不前。马援聚谷米为山,指画山川形势,标示众军进退路线,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刘秀大喜,遂灭隗嚣,平定陇西。马援也因此成为战争史上有记载的首位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恩威并用,抚平羌乱。自新朝末年,西羌时常寇边,入据塞内,多掳边疆百姓。建武十一年,马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羌人。然而西羌路远,变乱反复,朝廷欲弃之。马援于是上奏朝廷,置长官,缮城郭,起坞候,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百姓安居乐业。在马援的精心治理下,陇右从此安定。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建武十七年(41年),南方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聚兵叛乱,九真、日南、合浦诸郡皆有响应,攻占岭南六十余城,征侧自立为王,封妹妹征贰为大将军,与东汉朝廷决裂。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大军缘海而进,随山开道,长驱直入千余里。建武十八年(42年)春,大军至浪泊(今越南东京州封溪县),与征贰所率的先锋交战。征贰不敌,败退交趾城。马援率军围城,二征姐妹连夜逃进金溪穴。金溪穴地势险要,仅有一出口,易守难攻。马援兵围数月,终得诛杀二征,然后又率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向南进击九真郡,搜捕征侧余党,斩杀了五千多人,岭南方才宣告平安。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马援在班师还朝之前,特意在日南郡立了一根大铜柱,上书“大汉伏波将军马援建此”,夸耀武功之余,也表示此乃大汉疆界之最南端,史称“马援铜柱”。马援南征,不仅威服越人诸部,所过之处,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修城治郭,穿渠灌溉,当地百姓多得其利。与此同时,马援在当地强力推行中原郡县制。曾上奏皇帝说:“越律和汉律有十余条不相同,请求在越族地区推行汉律,取消世袭制度,废除当地法律。”这些举措大大地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文明进程。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北征乌桓。交趾既定马援班师回朝,光武帝赐马援兵马一乘,朝见时位列仅次九卿。亲友为他祝贺,马援感叹道:“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不过月余,匈奴、乌桓寇边,马援请愿出击,乌桓见汉兵至,顿时溃散而去。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武陵郡少数民族暴动,马援再次请求出击,时年已六十二。不料此一去,马援竟一病而死。随后,马援被人诬陷指挥失当导致损失惨重,皇帝刘秀大怒,褫夺马援新息侯印绶。先是马援征交趾时,常吃薏苡治疗风湿,避除瘴气。马援回京时,拉了一车薏苡籽准备用来做种子,时人以为是南方珍怪之物,权贵皆望分一杯羹。马援仗着受宠,不予理会。待马援死后,立即有人上书诬陷说此乃一车明珠文犀。刘秀更加愤怒。马援家人惶恐不安,甚至不敢将马援遗体埋葬原来的坟地,只得草草埋葬。宾朋故旧也不敢去吊唁。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儋州白马井的传说,相传,马援平定交趾,率军渡海来琼,在儋州白马井一带登陆。《正德琼台志》记载,“马援乘白马刨沙得泉,因井去海涛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白马井因此得名。

他是伏波将军,“马革裹尸”成语由来,第一个使用军用沙盘的将领

伏波将军武功威震岭南,千百年来在民间被当做神灵来膜拜。历代王朝,也将对伏波的祭祀纳入国家正祀,对伏波屡加封敕,以致岭南地区伏波庙(祠、庵)处处可见。怎么样,20元门票的五公祠也挺有看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