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作者: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沈正华 金伟

实习生 湛泽梅

电影《长津湖》正在向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总部位于武汉的央企中铁十一局,前身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在这场“立国之战”中,作为入朝最早的一支铁道兵部队,铁一师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保障了志愿军后勤物资供应,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杨长林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

在抗美援朝中,铁一师“登高英雄”杨连第(曾用名杨连弟)英勇牺牲,年仅33岁。

初冬时节,极目新闻记者远赴天津,采访了杨连第长子杨长林,听他讲述长津湖战役背后铁一师的故事。

“跨过鸭绿江,人人都一样”

11月7日,天津市河北区光复道街道某干休所内,陈旧而整洁的家里,78岁的杨长林老人热情相迎,笑声爽朗。谁也看不出来,老人其实已经与癌症抗争十多年了。

听说是父亲单位湖北武汉来的记者,杨长林非常高兴,他拿出一本印着杨连第照片的画册,“这就是陇海铁路‘八号桥’,1949年解放战争中我父亲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三天突击爆破一百多次,终于将桥梁修复,因表现出色荣获‘登高英雄’称号。”看着父亲的照片向记者介绍时,杨老的眼眶湿润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杨连第随部队入朝作战,任志愿军铁道兵1师1团1连副连长,多次出色完成前线抢修任务。在朝鲜平安南道清川江大桥抢修任务中,他带领一个排搭设浮桥13次,提前修通清川江大桥,有利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铁道兵奔赴朝鲜站场

1951年1月,沸流江桥被敌机炸毁。抢修期间,铁一师派杨连第现场指导拼组及架起钢梁工作,巧妙利用敌机轰炸间隙,白天出工,工效不断提高,提前三天修复沸流江桥。 在抢修龙津江桥中,杨连第冒着敌机骚扰,勇敢地沿着一根下垂钢轨攀登上18米高的孤立桥墩,取下墩顶40余根方木解决施工急需,“登高英雄”二次登高,给全团指战员以莫大鼓舞。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登高英雄”杨连第二次登高

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抢修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33岁。那一年,杨长林只有9岁。

杨连第牺牲后,被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父亲牺牲时尽管我年纪小,但父亲果敢、机敏、坚强、忠诚的形象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杨长林回忆说,受父亲影响,他和弟弟妹妹立志报效祖国,相继应征入伍。

杨长林说,父亲牺牲前回国时有记者采访时问他:你怕不怕美帝国主义?他说我不怕。记者说那你是英雄!“我爸爸说我不是英雄,你不要采访我,跨过鸭绿江,人人都一样”。

铁一师立下赫赫战功

“我父亲1919年出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上过私塾,学过武术,当过架子工、水电工,但30年啥都没干成。”杨长林激动地说:“从1949年到1952年,3年的时间,他成了英雄,因为这三年,他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在战斗。”

铁一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相继担负京义线、满浦线和平元线铁路保障等任务,全体指战员在极端危险、艰苦的条件下,与狂轰滥炸的敌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同兄弟部队一道,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抢架钢梁

“英雄不止我父亲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杨长林向记者介绍了“人体螺丝钉”史阜民、“拆卸定时炸弹能手”李云龙等英雄的事迹。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登高英雄”杨连第

1951年12月,一师二团五连连夜执行抢修大桥任务,在连接最后一根钢轨时,发现两根钢轨无法对接。在18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进入车站急等过江的紧急情况下,史阜民用螺丝扳手的尖端代替螺丝钉插进钢轨接头处的孔眼,使出全身力气抵住螺丝扳子,直到火车顺利通过,保证了军用物资按时运到前线,被誉为“人体螺丝钉”;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人体螺丝钉”史阜民

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李云龙一人就拆卸了34枚定时炸弹,并教会了13名同志,分散到各连成立拆卸定时炸弹小组,先后共拆卸47枚定时炸弹,大家都称他为“拆卸定时炸弹能手”;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拆卸定时炸弹能手”李云龙

……

期间,铁一师还涌现出多位一等功臣。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修复后的清川江大桥通过第一列军用列车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铁一师全师共抢修、新建、复旧加固桥梁280座次,延长11.08公里(其中37座无长度记载),线路107公里,通信线路4931条公里,给水63站次,隧道、涵洞10座,完成土石方82.72万立方米。1953年11月11日,部队奉命从朝鲜回国。

英雄精神在英雄的城市传承

杨连第牺牲后,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连队所在的铁一师,也于1984年集体转业为中铁十一局,迁往湖北,2004年总部落户武汉。

“‘杨连第连’”与武汉的缘分很早就结下了。”杨长林介绍说,1955年武汉修建长江大桥,“杨连第连”就派出了55名技术骨干前来支援,“所以武汉长江大桥也有杨连第的印记。”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杨连第连

杨长林入伍后,从一名普通的海军工程兵很快成长为部队骨干力量。一次,他所在的连队负责爆破施工,放了23炮,听响21炮,2枚哑炮需要排除。“我是党员,我先上!”关键时刻,杨长林第一个进到山洞,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排除了危险。

杨长林来过武汉多次,“让我最激动的,是我父亲的单位中铁十一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投入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多家方舱医院建设中。70年前我父亲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70年后,他部队的后人,在与新冠肺炎病毒进行战斗,这就是英雄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体现,湖北是英雄的湖北,武汉是英雄的城市!”

“杨连第连”的旗帜依然在飘扬。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杨连第队”授旗仪式在广西南宁南玉铁路施工现场举行

中铁十一局一公司党委书记王传斌介绍,长期以来,十一局从寄于物、融于心、践于行三个层次继承和发扬杨连第的“登高精神”。在很多重大项目工地上,通过布置“登高”元素、建造杨连第队队史陈列室和举行杨连第队授旗仪式等活动,让“英雄传人”的身份认同和“使命意识”扎根职工心底,在众多重难点工程中留下“登高精神”的印记:

在湖北武汉,承建了地标建筑“武汉光谷综合体”工程。直径200米的圆盘区内,“杨连第队”向地下掘进34米,开挖土方180万立方米,建成被誉为“亚洲最大、世界最美的城市综合体”;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武汉光谷综合体项目

在福建莆田,承建国内首座跨海高铁斜拉桥——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风大浪急的湄洲湾里,他们在10.8公里的海域上修建跨海大桥,237个海中桥墩平均高17米。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千吨级运架梁一体机已完成架梁作业,大桥预计在11月底即可实现全桥合龙;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项目

在广州南沙港,承建了世界货运铁路建设史上同类型结构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南沙港铁路跨西江斜拉桥。该桥主跨600米,塔柱高200米,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

“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长子深情讲述《长津湖》背后故事:抗美援朝铁一师武汉续写英雄篇章

广州南沙港铁路跨西江斜拉桥

“我父亲当年攀登的最高的桥墩,也不过40多米。现在的小伙子们,建的塔桥都200多米高,了不起!”杨长林激动地说,“父亲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