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今天周末,就不写太长的文章了,刚不小心看了篇性能比较的文章,有感而就写了此篇。

这年头,好多人都对性能比较产生了兴趣,然后就开始写比较示例,之后就得出了一个正确但误导新手的误区。

本文不是性能比较文章,只说说观点,没有具体的测试数据,相关的性能比较文篇,园子里一搜,都是一堆一堆的。

这里举较常见的说:

1:string和stringbuilder

2:反射和emit

3:==和string.equals

通常比较都怎么比?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1:写个测试示例

2:for它个10万百万次

3:看输出时间

4:得出结论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结论与“推荐”

后者速度比前者速度快了n倍,然后就开始“推荐”使用后者。

很多学者爱看比较性文章,然而内容他不看,就看“推荐”两字。

然后就盲目“推荐”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士。

广泛“推荐”及人推人之后的现象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于是现在看很多人的代码,都喜欢:

动不动就来个stringbuilder。

动不动就来下emit。

动不动就来次string.equals。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看文章请认准性能临界点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什么是临界点,下面是一个精略的估算次数:

600次循环之前,string比stringbuilder快。

500次循环之前,反射比emit快。

90000000的循环,才换来:1.6392576秒和1.1163117秒间46.675%的性能差别。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应用应该看场景

别动不动就在stringbuiler,或以砖家的身份还在嫌人家的string+="xxx"慢。

别动不动就在emit,虽然写emit是个相对难以理解和编写的。

别动不动就在string.equals,难道你的代码真会循环9千万次?

简单说句是什么?

认准你的代码的应用场景,是否会产生大于n百次的临界点,再决定使用哪个。

再简单?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通常你的string循环不会超过600次,老实的用string+=“”。

通常你的list<t>的集合不会超过500条,老实的用反射。

通常你的==没什么问题,该用就用。

其它提示:object对象比较时,记得该用object.equals。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本文就到此结束了,欢迎有感者留言。

附加: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发表于博客园,作者为路过秋天,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cyq1162/archive/2011/05/08/204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