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的小科普

作者:生活也可以拿来看
“云”的小科普

云是大气层中以水为主,包含其他多种较少量化学物质构成的可见液滴或冰晶集合体,这些悬浮的颗粒物也被称作气溶胶。研究云的科学称为云物理学,为气象学的一支。实际上,云专指距离地面较远的液滴冰晶集合体,距离地表较近的则称为雾,不过两者在化学构成上其实是相同的。在太阳系的其它一些行星和卫星上也观测到云。由于各星球的温度特性不同,构成云的物质也有多种,比如甲烷、氨、硫酸。

另外已经知道云的主要结构为水,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蒸汽压时,便会成云。在地球上,水汽能达到饱和通常肇于两种原因:空气的冷却和水汽的增加。当云的密度超过空气浮力时,有些云会落至地面,形成降水;幡状云则不会形成降水,因为所有液态水在到达地表前就先被蒸发了。云是地球上水循环和能量的最好例子。太阳辐射电磁波至地表,提供热能使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最后,云再借由降水的方式释放潜热并将水回归至地表。

“云”的小科普

云的“姿态”也是各种各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依照其形成的原因或外观命名。

锋面云

“云”的小科普

当冷暖锋交会时,温度较高,水汽含量通常也较高的暖气团因为重量较轻,而在锋面处抬升,成云。台湾每年4至6月的梅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象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长条状的连续云带。

地形云

“云”的小科普

当潮湿空气因为海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原因被吹送至一个地形爬升的地方时,湿空气会沿正地形上升至低温的高空,形成云。由地形云导致的雨称为地形雨,印度的乞拉朋吉地区便常因为地形云、地形雨导致大量降水。

平流云

“云”的小科普

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便可能成云。

对流云

“云”的小科普

对流云当空气对流时,通常含水量较高的暖空气会因为较轻而上升,到低温的高空时便有可能成云。

气旋云

“云”的小科普

海面水汽随气旋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例如台风系统丰富的云胞。

火积云

“云”的小科普

火积云是一种相当浓厚的积云,常伴随火山或山火等高温环境中形。火积云是因为来自地表的空气被加热到极高温而形成。高热会产生对流使气体上升到稳定的区域,成云。世界气象组织并无将火积云列为独立的类别,而是列入积云中。

蕈状云

“云”的小科普

蕈状云,是一种由烟尘组成的蘑菇状火积云,通常由大爆炸引起的水蒸气压缩造成。当水汽解压缩时,温度会降低,形成云朵。蕈状云常见于核爆炸、火山喷发和撞击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并无将蕈状云列为独立的类别,而是列入积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