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冠”小鵬汽車背後的隐匿事件

作者|趙鑫、萬木橋

3月28日,在公布2021年财報當天,小鵬汽車發生起火事件,讓剛剛登上造車新勢力銷冠的小鵬汽車着實有些尴尬。而從2019年12月份以來,小鵬汽車共發生5起起火事件,起火原因有些沒有公布,有觀點認為與其動力電池脫不開幹系。

一份判決書顯示,上海德朗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簡稱“德朗能”)曾經是小鵬汽車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其供應了小鵬汽車的18650型圓柱形電池,但該公司供應的電池電量不達标,因而被小鵬汽車要求退貨,雙方為此還對薄公堂。

研究發現,德朗能原本是國内新能源電池的十大供應商之一,但引進戰略投資者後業績連續三年不達标,按照對賭協定約定補償了投資者兩年的費用,後來這家公司内部發生了變動,董事長和總經理被下課,至今流落海外,公司處于失控狀态。

更為唏噓的是,投資了德朗能的上市公司,也因為多項投資失誤而陷入虧損,最終以退市結局。面對如今能把豬都能吹上天的新能源風口,無論是德朗能,還是精于算計的投資者,都錯過了讓他們一飛沖天的機會。

新能源車銷冠的尴尬

3月28日,小鵬汽車公布的2021年财報顯示,小鵬汽車全年總營收209.9億元,同比增長259.1%;全年新車總傳遞量為9.8萬輛,同比增長了263%,居蔚來、小鵬、理想三大造車新勢力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第四季度小鵬汽車的營收為85.6億元,同比增長200.1%,其增長态勢強勁。

但令人尴尬的是,3月28日财報釋出當晚,一則小鵬汽車又着火的新聞,着實突兀。

據鳳凰網報道,3月28日晚,深圳市龍華區小區内停放車輛突發火情,經消防人員進行現場滅火,雖控制火勢,但整車依然被燒報廢,所幸未有人員傷亡。3月29日,小鵬汽車官方回應,确認涉事車型為2019款小鵬G3,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小鵬汽車官網顯示,目前小鵬G3在售車型共有六款,售價區間為16.89萬至20.39萬,搭載有磷酸鐵锂和三元锂電兩種電池。另外,還有小鵬P7、P5兩款車型。資料顯示,2021年小鵬共計傳遞新車9.8萬輛,其中小鵬G3占比近三成,約3萬輛,小鵬P7為6.06萬輛,去年10月開始傳遞的P5為7865萬輛。

據悉,自2019年12月份至今,小鵬汽車旗下産品已有5起起火事件,其中G3系列出現4起,P7系列出現1起。

2019年12月,廣州一輛小鵬G3發生自燃,小鵬官方回應稱“自燃”不屬實,隻是尾部出現明火。小鵬汽車聲明中顯示,經對事故車輛檢測,發現電池包完好無損,仍能正常工作。通過對事故現場調查,在車身尾部地面上發現較多燃燒的木炭及打火機,判斷事故為外部火源引發所緻。

2020年8月,廣州一輛小鵬G3發生冒煙起火,小鵬官方回應發現電池箱底部有明顯嚴重的磕碰傷痕,導緻電池嚴重受損,初步判斷是該次事故的原因。

實際上,2021年1月,國家市場監督總局曾釋出《關于部分小鵬G3電動汽車召回的通知》,要求召回小鵬G3共計13399台。據小鵬官方陳述,召回原因是由于G3逆變器内部結構存缺陷、易短路,有可能緻使逆變器無高壓電供應,導緻行駛中車輛當機。

有媒體報道顯示,G3的逆變器供應商,來自精進電動,不算一個獨幕喜劇牌。業内技術大咖朱玉龍分析,造成此次召回的根本,還是小鵬的降成本考量。

反做空研究中心注意到,盡管1.3萬多輛小鵬G3被召回,但小鵬汽車的起火事故還是此起彼伏。

2021年2月,廣東肇慶一輛小鵬P7在公路上起火燃燒,現場濃煙騰起。這次事故據說是小鵬P7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起火事故,當時媒體報道稱小鵬官方已介入調查,但反做空研究中心後來沒有查到小鵬給出的事故原因。

2021年4月,廣州一輛小鵬G3在充電樁旁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後來多家媒體緻電小鵬,回複說正在查找事故原因,反做空研究中心未查到小鵬給出的事故原因的報道。

盡管小鵬汽車多起起火事件原因不明,但梳理事故可以看到的是,多起起火事件似乎均與其動力電池脫不開幹系。

事實上,不止小鵬,近年來,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理想、威馬等均被爆出起火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到2019年公開報道的新能源車爆炸起火事故有127件,涉及38家企業和48種車型。從起火時所處的狀态來看,其中29%是處于停放中,39%是在行駛中發生的事故,23%是在充電中發生事故,還有一些是充電後停放或充電後行駛發生的事故。

對于消費者而言,每一次新能源汽車起火、斷軸等“失控”事件的發生,都會加劇消費者的不信任情緒。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安全性則備受關注。

蹊跷的小鵬電池供應商

2021年7月12日廣州中院的一份判決書公開,讓人得以對小鵬汽車的電池供應商知悉一二。這份判決書的原告是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XPEV.US;09868.HK,以下簡稱“小鵬汽車”),被告是上海德朗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朗能”),案由是锂離子電池的買賣合同糾紛。

經法院查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小鵬汽車與德朗能簽訂《供貨保障協定》,約定德朗能向小鵬汽車供應锂離子電池INR18650-320。但經過試驗,德朗能電池電芯衰減嚴重;電池模組有漏液情況;電芯壓降異常;出貨電芯存在内部微小短路風險、使用隔膜存在一定比例光點可能被擊穿形成微小穿孔,對電池高自放電存在風險;由于管理問題,出貨電芯存在外部短路,鋼殼和端子凹坑等品質問題。

經過協商,小鵬汽車退回有品質問題的電芯,但德朗能未退回相應貨款。法院确認,小鵬汽車的訂單數量總共為563410顆,已退貨數量為438803顆,實際交貨數量為124607隻,金額合計1651361.6元。據此,在無其他證據證明的情況下,認定小鵬汽車尚有124607顆電池未退回給德朗能。最後法院判決,德朗能退還貨款93萬元及利息,并支付經濟損失共計192.695萬元。

公開資訊顯示,小鵬汽車G3最早的電池供應商中,PACK(锂電池)由欣旺達(300207.SZ)供應,電芯來自比克電池,采用的是圓柱形三元锂電池18650型。但實際上,由于電芯供貨問題,市面上的老款小鵬G3同時擁有兩家電池供應商:NEDC續航351公裡的版本由比克供貨,NEDC續航為365公裡的版本由關聯天翼供貨。關聯天翼承包了松下無錫工廠的18650生産線,供應的電池基本與特斯拉一緻。

2020年7月上市的新款小鵬G3,分為G3520、G3400兩個型号,NEDC續航裡程分别可達520km和401km。其中G3520采用了來自甯德時代(300750.SZ)的NCM811方形電池。G3400采用圓柱電池,官方并未透露供應商,隻表示為國内其他電池供應商。

但随後有媒體發現,這家供應18650圓柱電芯的神秘供應商是上海德朗能。紅星資本局向小鵬汽車求證,對方并未否認。

此外,PACK也來自兩家廠商,分别為欣旺達和猛獅科技(002684.SZ)。而G3之後,小鵬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主要為甯德時代和億緯锂能(300014.SZ),不再采用來自德朗能的電池。

“銷冠”小鵬汽車背後的隐匿事件

圖檔來源:搜狐網

德朗能的電池究竟給小鵬汽車造成了多大的麻煩,目前不得而知,隻能通過法院的判決書知道,兩家公司已經因為電池的問題對薄公堂,說明已經撕破臉了。

引進新股東電池出問題

上海德朗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朗能),成立于2009年10月20日,法人代表吳江峰,注冊資本1.76億元。德清美都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為最大股東。

“銷冠”小鵬汽車背後的隐匿事件

公開資訊顯示,德朗能主要生産18650型圓柱型锂離子電池,曾為國内動力電池比能力冠軍。公司擁有上海、甯波、張家港三大生産基地,2017年5月産能3.5Gwh,處于滿産狀态。

總經理陳瑤接受人民出版社《尋找中國制造隐形冠軍》課題組采訪時表示,該公司是分别由留學美國、日本和澳洲的三位博士創立,電池供應國内低速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還有一半出口美國。但該公司三位創始博士經營能力欠缺,效益并不理想,為此引進了戰略投資者。

公開消息顯示,2016年11月,已經退市的美都能源以3.97億元收購德朗能49.597%的股權,成為公司最大股東及實控人。美都能源進入德朗能時,簽有對賭協定,德朗能團隊承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為不低于1億元、1.25億元、1.56億元。

但2017至2019年,德朗能按照承諾利潤計算基礎計算,其歸母扣非淨利潤分别為-1940.91萬元、-12039.41萬元、-7595萬元,連續三年為負,未達成業績承諾。公告顯示,美都能源收到了2017年度、2018年度德朗能支付的兩筆業績補償款5970萬元、12170.81萬元,但未收到2019年度的業績補償款。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德朗能曾位居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電池裝機量排行榜第十名。其客戶包括東風汽車(600006.SH)、南汽集團、成都大運、中植一客、廈門金龍、時空新能源、山東吉海新能源、山東凱馬、大運汽車等。

“銷冠”小鵬汽車背後的隐匿事件

圖檔來源:生态環境視點

但在美都能源收購德朗能49.597%的股權後,德朗能業績承諾未能完成,并存在未按期釋放産能,産品合格率不高、裝置折舊要計提等問題,可以說是問題不斷。甚至2020年一季報顯示,德朗能未達到承諾淨利潤總數(3.81億元),但德朗能原股東浙江亞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收到上市公司股權回購通知書後,一直沒有回複。

天眼查APP顯示,截止到2022年4月20日,德朗能動力電池公司的自身風險高達293條,周邊風險387條,司法風險367條,開庭公告115份,法律訴訟73起,涉訴金額1.2242億元,公司及法人代表吳江峰共11次收到限制消費令,有6條被執行人資訊和17條曆史被執行人資訊,被執行總金額和曆史被執行總金額共計約2億元;現有被申請司法協助7條資訊,曆史資訊有4條,被當機股權共計11億元。

德朗能的現狀令人驚訝。

如今,德朗能生産的18650大圓柱電池已不能滿足電動汽車對電池性能的要求,市場正在不斷縮小,而德朗能的裝機量也隻占據了很小的份額。針對18650大圓柱電池過氣的局面,再加上國内産能過剩,大批18650圓柱電池企業轉向了電動自行車、低速車、電動工具和儲能等領域,但德朗能卻沒有轉型的打算。

最近幾年各地發生多起電動車起火事件,和德朗能的關系可能并不好說,但小鵬汽車的起火和德朗能公司的狀态,确實都讓人疑惑。

股權隐患和對賭鑄就敗局

實際上,投資德朗能的美都能源日子也不好過。據媒體報道,美都能源因為投資失誤,高管套現走人,該公司早在2020年多次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和監管函,最後于2020年8月13日夜間釋出公告,宣布次日退市。

“銷冠”小鵬汽車背後的隐匿事件

圖檔來源:股扒扒

公開消息顯示,美都能源由美都集團2002年借殼海南寶華實業形成,其主營業務包括石油天瓦斯開采銷售、新能源、商業貿易、房地産、類金融業務以及石墨烯研發等。從公開消息梳理,該公司借殼寶華實業後更名為美都控股,2014年再次更名為美都能源。

在美都能源的發展過程中,最為高光的是其通過并購填充資産并做高市值,在2015年的那一輪牛市中,美都能源在6月份股災爆發前最高市值曾經達到287億。不過在此之後,美都能源為了轉型新業務,沉迷于并購遊戲,為退市打下了雄厚基礎。

且來看美都能源的并購。2016年11月、2017年9月和2017年10月,美都能源分别公告要以3.97億元、2.4億元和29.06億元收購或增資入股德朗能49.597%股權、海創锂電60%股權和及山東瑞福锂業98.51%股權。

然而這些被并購的企業2018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德朗能、海創锂電和瑞福锂業的業績對賭方分别承諾2018年度完成業績應為1.25億元、3000萬元和4.2億元,但按其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實際分别為-1.2億元、1855.09萬元和-2.8億元。雖然德朗能支付過兩次業績補償款,但對于美都來說,損失的本金遠比得到的補償款多,這次投資是一次隻虧不賺的買賣。

另外,美都能源2016年12月通過子公司美都金控以7.14億元增資及收購鑫合彙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34%股份,成為千億級P2P平台鑫合彙的第二大股東。但鑫合彙最後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而被公安查辦,要求鑫合彙業績承諾方履行補償義務也因為案件查辦而變得遙遙無期。

僅這四次收購,所涉及交易價格就高達42.57億元。但并購不僅未能讓公司的經營迎來轉機,反而接連“踩雷”,直接導緻公司發生了巨虧,結果美都能源對這些公司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等,直接導緻了該公司2018年度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歸母淨利潤-10.96億元。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包括實控股人聞掌華等在内的主要股東,幾乎将公司的股權全部質押,套現離場。公開資訊顯示,聞掌華股權質押率達99.99%,美都集團質押率94.76%,德清百盛股權投資質押率98.89%,杭州五湖投資、杭州志恒投資、深圳阜财等質押率通通達到100%。美都能源的異常,收到上交所的關注函和監管函,最後黯然退市。

認真分析美都能源的投資就會發現,美都能源的投資都占據了目标公司大比例的股權,比如占德朗能49.597%、海創锂電60%、山東瑞福锂業98.51%股權,并且還要求這些公司團隊簽署業績對賭協定,這些股權占有之後,其公司原有經營團隊幾乎不可能再次融資,導緻了這些公司一旦資金不足,隻能硬抗,抗不過隻有同歸于盡。

熟悉股權投資的人士表示,正常的股權投資一般都有個邊界,就是不占有超過25%的股權,以對原有團隊表示尊重,也便于原有團隊決策。當然,對賭協定是投資機構要求原有團隊進行業績保障的有效手段,一般還是要簽的,以保證投資款的安全,甚至有的要求用房産等固定資産做抵押。

但美都能源的投資方式,似乎追求的是另一種盈利模式,就是靠業績補償款賺錢。這種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占據超過正常比例的股權之後,能夠絕對地控制公司,并簽署業績對賭協定,如果業績不達标,則要求原有團隊補償損失,這樣反而讓被投資公司迅速失血,繼而進入不可挽救的境地,德朗能就這樣入了套。

投資觀察人士認為,這種做法看起來處處為自己考慮,處處設計了對手,但直接的後果是,大機率逼死了對手,最後也逼死了自己。

在看到小鵬汽車起訴德朗能的新聞之後,反做空研究中心請教了德朗能法人代表、創業牽頭人、原董事長吳江峰,他表示德朗能電池品質之是以下降,原因是該公司已經處于失控狀态了。

吳江峰表示,大約2020年前後,美都能源的人就和他的助手一起,“安排懂事會把我下課,不允許我面對管理,我一直有申請,他們也不理,沒有辦法”,“我被拿下非常的冤枉”,“結果都輸了,甯波已經破産”。雖然吳江峰已經不參與管理,但他一直是德朗能的法人代表,原因是新團隊希望吳江峰繼續承擔法人責任。

反做空研究中心從德朗能的年度報告中看到,該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中繳納社保的員工隻有12人,2019年是48人,2018年是164人,2017年是210人,2016年是245人。這說明這家公司已經幾乎走向靜默。

無奈錯過的新能源風口

在全球碳中和、碳達峰程序加速的背景驅動下,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如井噴式發展。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汽車國内零售滲透率由5.8%,快速上升到14.8%。由于需求激增帶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使得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産業鍊受益頗豐。

然而,于2021年至今,新能源汽車上遊原材料碳酸锂價格從5萬/噸左右漲至50萬/噸左右。這給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鍊造成了較大的成本壓力。而锂作為一種大宗商品,大陸僅占世界已探明锂礦的7%,無法壟斷,對其進行價格管控,導緻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行業頗為狼狽的局面。從2021年甯德時代與贛鋒锂業的搶锂大戰中可窺見一斑。

在锂資源嚴重匮乏,動力電池價格持續飙升的壓力下,自2021年底以來,至2022年二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陸續開啟漲價模式。小鵬汽車于3月18日微信号釋出公告稱,受上遊原來料價格影響,小鵬汽車将對在售車型的價格進行調整,補貼前售價的上調幅度為10100-20000元不等。此次價格調整将于3月21日零時起生效。4月20日晚上華為問界M5也發短信通知客戶将于5月5日24:00進行價格調整。

除了上遊原材料被國外拿捏,新能源車供應鍊上也不乏“壟斷商家”,國内動力電池供應商,甯德時代可謂一家獨大。2021年,甯德時代全球裝機量96.7GWh,市占率32.6%,拿下全球近乎三分之一的裝機量,位列全球第一。而據市場研究公司SNEResearch公布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合計為53.5GWh,同比增長超100%,甯德時代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和市場佔有率分别為18.4GWh和34.4%,名列榜首。

有消息稱,甯德時代将于四月份正式釋出“麒麟電池”以叫闆特斯拉4680大圓柱電池。同時,續航1000km更高比能的無熱擴散技術也将在2023年實作量産。其他腰部動力電池企業比如億緯锂能、孚能科技等,也在圍繞提升技術、降低成本等方面積極布局,以抵抗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

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上遊原材料價格,甯德時代曾經發出一個建議“車企可以從提高産品性能和能量密度,優化産品設計,改進生産工藝,提高産品良率,實作更高效的自動化生産,與産業鍊達成深度合作等方式降低生産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而叫苦不疊的車企直接放大招,投資上遊供應鍊。2022年2月25日,19家企業向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增資24.3億元,其中不僅有國内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還包括上汽、廣汽、東風等老牌車企。

不過,行業的熱鬧在德朗能這家公司面前,有可能是擦肩而過的光和影,這家公司似乎已經徹底躺平了,越來越多的訴訟和司法協助、強制執行都集中到這家公司頭上,這家公司似乎都懶得聲辯一下。

我們看到,目前德朗能遭受的訴訟、司法協助申請、限制消費令等,都紛紛落在德朗能公司和法人代表吳江峰的身上。而從德朗能公司的年報可以看出,該公司2017年給員工上社保的總數是210人,2018年上社保的員工總數為164人,2021年上社保的員工總數為12人,說明該公司已經基本上散了。

吳江峰表示,早在2020年被下課之後,一直滞留國外,越來越多的敗訴文書,讓他再難回到中國,因為回來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有可能遭到司法機構的追訴和強制執行。而投資德朗能的美都能源,收到兩筆業績補償金是不假,但其本金徹底失去了,美都能源也早在2021年8月15日退出了股市。

觀察人士表示,本來德朗能是有機會成為新能源電池領域一個不錯的玩家,但市場拓展的艱難加上獲得投資後與資本的想法各異,最終在适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大潮中成了過客,這個創業團隊也就成了天不亮就過早起來的雞,餓瘦了自己,終于迎來了與自己無關的黎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