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年初,對于2022年中國車市的走向,大家認為将延續去年上揚态勢。中汽協今年1月預測,今年大陸汽車總銷量預計達2750萬輛,同比增長5.4%。

今年1月車市确實平穩向好,中汽協資料顯示,汽車銷量為253.1萬輛,同比增長0.9%。但進入二三月,俄烏沖突、疫情接踵而至。大部分車企生産節奏被打破,業績銷量承壓巨大。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表中的16家中國上市車企2022一季度财報顯示,有6成淨利處于下滑狀态,最高同期跌幅接近80%。此外,16家車企的業績整體上還呈現出階梯狀特征,有3家車企淨利超30億元,但其他大部分卻都在2億元以下,還有5家處于虧損狀态。其中,北汽藍谷以-9.57億元墊底,小康股份也虧損了8.39億元。

鑒于疫情對車市的影響,業内普遍對車企二季度業績和銷量沒有信心,大部分上市車企二季度财報甚至全年業績都将受到影響。

“疫情”難掩燃油車頹勢

對于一季度業績和銷量下滑,包括長城汽車在内的部分車企歸咎于疫情影響。

長城汽車一季度淨利為16.34億元,同比微降0.34%。對此,長城汽車解釋道,受國内多地疫情影響,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受到波及,導緻工廠産能受限。疫情導緻銷售收入減少,進而影響到淨利。

淨利下滑接近20%的上汽集團,并未在财報中過多解釋營收淨利雙降的原因。但其對一季度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1.43億元,同比下降555.3%一事做了回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财務有限責任公司擴大貸款規模;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銷售收入減少所緻。

但在蓋世汽車資深分析師看來,疫情對傳統車企影響沒有新能源企業大。上汽集團、長城汽車這樣以燃油車獲利為主的車企,一季度淨利減少主要是銷量下滑所緻,“量起不來,盈利弱是必然的”。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圖檔來源:蓋世汽車

近年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不同市場表現印證了這一觀點。2021年,中國汽車年銷量能結束三連降(同比微增3.8%),關鍵在于新能源汽車拉動(同比增長1.6倍)。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倍速高增長,累計銷量125.7萬輛,市占率升至近兩成。反觀燃油車市場,一季度累計銷量同比下降12%。

新能源對車企營收的助力,在廣汽集團一季度财報中得到展現。财報中強調,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埃安的銷量大增,助力其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27.17%,達30.08億元。廣汽埃安一季度累計銷量為4.49萬輛,同比增長1.5倍,4月銷量繼續破萬。小康股份銷量實作同比微增,也在于新能源汽車品牌拉動。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衆所周知,晶片短缺、原材料上漲對汽車行業的影響總會得到解決。大衆、寶馬在5月5日釋出的一季度财報中預測,晶片供應瓶頸最早到下半年會緩解。但燃油車整體市場按目前趨勢來看前景并不明朗,長城汽車、上汽集團等企業,亟需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站穩腳跟,以填補燃油車銷量下滑引起的業績困境。

與此同時,商用車企業也面臨績銷量齊降問題。資料顯示,淨利同期跌幅超過70%的就有兩家,分别是中國重汽和一汽解放。江淮、江鈴等企業雖然強調商乘并舉,但由于乘用車轉型并不成功,一季度淨利也大幅下滑。

這主要與整個商用車市場大環境不佳有關。有業内人士表示,國六标準切換、基建項目啟動、治超治限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商用車市場産能在去年上半年已經提前釋放,中汽協去年底就已經預測,商用車市場在2022年下行趨勢已經在所難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在持續走高。中汽協3月最新資料,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97.87%,達4.9萬輛。

長安比亞迪翻倍增長

即使一季度車市整體淨利下滑是常态,但總有部分企業實作逆勢上揚。長安汽車和比亞迪淨利增幅引人矚目,前者暴增4倍達45.36億元;後者翻番為8.08億元。不過,雙方淨利上漲的主要原因卻不同。

在長安汽車看來,如果不是晶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導緻生産成本和産能受到影響,其銷量和業績或許能再上一個台階。長安汽車3月産銷資料顯示,一季度累計銷量達65.15萬輛,同比微增1.63%。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圖檔來源:長安汽車

有業内人士認為,月均銷量破萬的UNI系列一定程度上助力長安汽車單車利潤提升。以往,長安汽車毛利率多在10%左右,而今年一季度升至18.21%,超過長城汽車的16.7%。

但仔細分析長安汽車一季度财報會發現,其淨利上漲最大的功臣來自非經營損益項目。在其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一欄中,阿維塔科技通過增資獲利21.28億元,占長安汽車淨利近五成。

這已經不是長安汽車第一次借助非經常性損益大幅獲利。2020年半年報顯示,長安汽車持有的甯德時代股價上漲,以及為長安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出售長安标緻雪鐵龍50%股權,合計獲利達52.2億元。

不同的是,比亞迪淨利翻番更多來自銷售收入上漲。其第一季度累計銷量達29.14萬輛,同比增長179.78%,4月銷量再次突破10萬大關。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圖檔來源:蓋世汽車

現階段,比亞迪受疫情影響較小,主要是其一定程度上實作了三電、半導體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給自足。在市場端,刀片電池和DM-i混動系統等比亞迪目前主打的産品亮點,獲得了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多款新能源車型銷量都在節節攀升,有業内人士就直言,比亞迪或是唯一能抗衡特斯拉的中國品牌汽車。

二季度乃至全年業績承壓加劇

不過,随着疫情影響進一步凸顯,接下來一段時間内,大部分車企的營收或許都将加劇下滑。

此次疫情波及到了吉林、廣東、上海等汽車零部件核心區,導緻汽車供應鍊停擺,進而影響到了車企生産。4月中上旬,包括蔚來、長城在内的數家車企相繼對外表示,零部件斷供導緻生産暫停。

疫情對車市的沖擊超出預期,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考慮宏觀經濟的影響,疫情沖擊和汽車産業恢複情況等因素,在中性場景模型下,預計2022年國産乘用車全年将減産64萬輛。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該預測正在得到佐證,5月6日,身處疫情風暴區的上汽集團釋出最新産銷資料,4月銷量僅為16.66萬輛,同比下滑60.3%。日前,蔚來、小鵬等釋出的4月傳遞量顯示,環比均出現下滑。産能緊張尚需時間緩解,如蔚來表示,新車訂單需求仍在持續增長,但需要進一步克服疫情、供應鍊等帶來的壓力。

吉林、上海等地複工複産雖然已有一段時間,但是疫情反複還是影響到了企業複工複産的實際效果。以上海為例,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預測,如果上海疫情能在5月中旬得到緩解,長三角汽車供應鍊條實作正常生産最早要到6月初。

車企Q1财報: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圖檔來源:蓋世汽車

有業内人士認為,疫情反複将導緻消費者消費需求降低,車市終端像2020年那樣大幅反彈的幾率不大。蓋世汽車走訪北京部分4S店發現,一汽-大衆、奔馳等4S店在疫情期間加大了營銷力度,但客流量少得可憐。經過無數輪疫情的洗禮,消費者已開始勒緊消費,将“維穩”作為首要考量。

很顯然,2022年的車市開局并未如所有人預期一樣延續去年上揚态勢。1月疫情零星爆發,2月俄烏局勢更新,3月疫情愈演愈烈,帶來的是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疫情區汽車供應鍊停擺。加上持續的晶片短缺等問題,再度對中國汽車市場形成重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