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電車火爆,豐田下滑:變化在發生,但沒到樂觀時候

春節新能源車市的火爆行情出乎很多人意料。而這無疑也源于特斯拉的降價帶來的電車行情在延續。據日前媒體報道,不少新能源汽車品牌位于商超的店面春節不休息,在比亞迪、特斯拉、蔚來、岚圖等新能源汽車體驗店中,前來選購的消費者絡繹不絕,許多廠商在春節前或春節期間推出優惠政策,銷售人員需要跟随商場開關門時間正常上班,還需配合看車使用者安排試駕,一片繁忙景象。

春節電車火爆,豐田下滑:變化在發生,但沒到樂觀時候

從這一波春節火爆的車市中,我們看到,潮水的方向已經發生變化。首先是國産燃油車陣營也基本上很少見到上行趨勢明顯的廠商了,而日系燃油車陣營,也基本上是全線下滑。

豐田在華新車10年來首次下滑。據日經中文網報道,豐田2022年在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比2021年減少0.2%,降至194.06萬輛。這是10年來豐田在華銷量首次下滑。

根據乘聯會資料顯示,在過去的2022年,日系車在華銷量僅為409.2萬輛,同比下降10.3%,降幅僅次于韓系(34.7%)。同時,日系的市場佔有率再度跌破20%,較上年下降了2.7個百分點。

春節電車火爆,豐田下滑:變化在發生,但沒到樂觀時候

油車與電車的對抗,在今年,正在迎來拐點之年,變化正在發生。

新能源的價格戰,正在影響日系車的成本效益

我們看到,日系車的下滑與新能源的火爆背後,有多個因素。首先是新能源的價格戰,正在影響日系車的成本效益。我們看到,這一波新能源車市火爆,源于目前電動汽車玩家還在更多依賴價格去擴大銷售市場佔有率,部分車型比國補時候更便宜,引發了消費者的關注。

從目前來看,這一波由特斯拉帶動的降價熱潮,正在影響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而近期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選擇不漲價或降價,也是基于市場競争的需要。

是以,有業内人士指出,未來新能源汽車電池相關的資源将會逐漸降價,這有可能對沖國補取消,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實際定價。

燃油車的下滑,與電動車搶市場息息相關,而電動車之是以能搶走燃油車的市場,有幾個原因,首先從體驗層面,三電技術支撐的電車體驗比燃油車三大件支撐的油車體驗,目前來說是難分高下,但從未來趨勢看,燃油車發動機技術已經趨于停滞了,未來創新空間變少了。而電動汽車雖然依然有不少局限,但還遠遠沒到天花闆,技術發展以及創新想象空間要更大。

幾年前,各大傳統車企都宣布停止内燃機研發,甚至還公布了取消純燃油車的時間表。全球發動機行業的技術發展越來越走向天花闆。

電動車将車的核心競争力從機械素質轉向車機系統、自動駕駛這些軟體,這正在壓制豐田的護城河,豐田的危險之處是内燃機發動機技術已經不再構成他的核心護城河壁壘。

春節電車火爆,豐田下滑:變化在發生,但沒到樂觀時候

而由于豐田燃油車的體量與員工數量以及供應量成熟程度,幾乎不可能抛棄燃油車賽道,但不管未來汽車的趨勢是不是電動汽車,但時代不再可能轉回到燃油車時代。

其次,多少年來,日系車其實有省油、耐用、價格合理等成本效益優勢的,但現在,在新能源車(補貼+降價)的營銷攻勢下,日系車的成本效益優勢正在喪失。日系車的小排量小馬力發動機加CVT變速箱,馬力大一點的混動版本價格往往很高,同樣的錢,在新能源陣營還有更多的選擇。

正如有使用者指出,15萬你去買日産隻能買一個沒有倒車影像,沒有360,内飾簡陋外觀普通,但你15萬可以買到有自動刹車有倒車影像有540度全景,還有道路識别,車道保持等諸多配置、顔值極高的國産車。

這源于在今天,國産車由于品牌與市場規模處于弱勢,主動競争的意識更強,往往在動力、内飾、配置以及安全、智能化等層面拉滿去競争,日系在配置、動力以及安全性、油耗等方面的優勢被逐漸削弱了。

其次是豐田對年輕化市場需求了解不足,在過去一年,不管是油車還是電車,賣的好一點的,往往是往年輕化、數字化這個方向做的好,豐田通過燃油車科技和簡單的構造以及瘋狂減重減配來打造低油耗,有着經濟皮實的思維慣性,但成本效益已經被削弱了。

豐田的另一個問題是市場問題,豐田如今的核心市場其實是中國和美國了,而中美兩國都是要發展電氣化,全球其他市場也可能被電動汽車市場蠶食,在中國以外的亞洲,海外市場,國産車與豐田也将再次狹路相逢,國産車在南美中東東盟等開發中國家已經慢慢打開局面,在東南亞與歐洲市場,國産電車已經在逐漸布局了。

變化正在發生,但國産電車還沒到樂觀時候

客觀來看,目前的變化正在發生,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走下去,未來十年可能是豐田的一個下行的十年,但總的來看,國産新能源還沒有到樂觀時刻。

首先,豐田在技術上儲備豐厚,國産車與之競争,還有很多短闆要補。豐田是紮實造車的典型代表,穩定耐用、皮實經濟是豐田的優勢标簽,保值性高,是在二手市場好出手與修理上很友善,這也是許多消費者偏愛日系車的重要原因。

而從整個趨勢來看,當下的豐田也絕不是下一個諾基亞。畢竟,從外燃到内燃 , 從鋼到鋁到碳纖維 , 從自吸到渦輪 , 從MT到AT , 從機械按鍵到觸屏 ,汽車的屬性沒變,無論是豐田的發動機變速箱等傳統燃油車技術還是日本相關零部件上遊材料還有更深的積澱。

此外,在電動汽車領域,豐田的積累也不可忽視,畢竟,新能源賽道,日本也是具有巨大的領先優勢的,畢竟,特斯拉用的是松下電池,豐田在電驅動和電源形式儲備上也有一定的積累優勢,豐田在氫能源技術上的儲備是全球第一,氫能源能不能為豐田續命目前還不能定論,畢竟從國内的政策扶持以及國産新能源的苗頭來看,氫能源也已經是另一個正在嘗試的方向。

而從目前的國産新能源與特斯拉來看,他們其實更多是依賴價格戰手段在搶市場,雖然它有望将電車的體驗與優勢普及更多的使用者,放大電車的口碑與市場規模,但是一旦恢複原價或者價格上行,其增長勢頭有可能就會放緩,這是國産新能源需要正視的現實。

從另一方面來看,豐田跌了0.2%,其實隻是微跌,而這個微跌,客觀來看,也有過去一年疫情的因素,如果2023年不再有疫情因素困擾,豐田又願意在消費者痛點、訴求上做出改變,依然有回升的可能。

隻不過這個可能性在于,豐田是否願意改變,是否敢于迎合消費者,讓利消費者,重新拿回主陣地成本效益優勢,正如有人指出,以豐田為首的日系如果燃油車取消1.2T 1.5、 1.6等小排量,全部換1.6T,2.0T發動機加混動,CVT全部加鋼帶,未嘗會輸于國内新能源。

目前,豐田還沒有做出改變,這也是國産車追趕的時間視窗期,目前來看,國産電車從電池成本、續航、充電效率、保值性、維修成本、長途補能基礎設施覆寫等方面還有很多短闆要補。豐田的未來是上行還是下行,決定因素還在于特斯拉以及國産電車對市場的蠶食速度以及競争力,這其中,留給豐田改變的時間不多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