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頂尖球員在不同時代,差距可能沒大家想象中那麼大。上世紀90年代與本世代最大的差別,其實是籃下空間的寬窄,影響的更多是突破。冠絕古今的外圍射術,以及随時随地都能投出手的自由攻擊能耐,在任何時代都是吃香的。

這問題去年讨論過了,整理一下思路再補幾句。

我覺得:

巨星在哪個時代都會是巨星,庫裡亦然。

差別無非隻看不同教練治下,能巨成什麼樣——如果能遇到老尼爾森或者萊利,那也許時代會提前變化。

斯蒂芬·庫裡在馬克·傑克遜手下,場均24分9助攻的全明星後衛;科爾接班,配好陣,庫裡立刻起飛成為曆史級進攻手,連莊MVP、曆史資料、總冠軍一通拿。

比如納什在達拉斯老尼爾森手下,全明星,聯盟三陣;到了太陽丹東尼這裡,配好陣,兩屆正常賽MVP、助攻王、曆史級進攻手。

當年庫裡剛紅時,許多人給他找老模闆:類似的能運能傳還有手神奇籃子的:馬克·普萊斯、阿蔔杜勒·拉烏夫之類。

普萊斯是個矮小白人版庫裡。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1992-93季NBA不流行投三分,全NBA三分投籃比10%而已。

不妨礙普萊斯帶騎士東部第三,自己場均18分8助攻,命中率48%+42%+95%,和喬丹并列聯盟一陣後衛。第二年他還去了夢二隊。

看過普萊斯打球的都知道,那算是個弱化版的庫裡——其實比起庫裡,他也許更像矮小版納什——但他也能聯盟一陣。

題外話,那支騎士對射手很友好,他們的4号,是斯蒂夫·科爾。

科爾後來去公牛穿了25号——騎士的25号,就是普萊斯。

庫裡的持球打法,可參考騎士版本的普萊斯;無球配置,可參考步行者版本的雷吉·米勒。

米勒的正常賽資料不太顯,但生涯六次東部決賽,其中三次3比4惜敗,不然都能進總決賽——那三次分别是輸給尤因的尼克斯、鲨魚的魔術和喬丹最後一年的公牛。

拉裡·布朗和拉裡·伯德二位,圍繞米勒做正确的建隊,就能讓米勒帶着斯密茨、老馬克·傑克遜、兩個戴維斯這種配置進NBA總決賽。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庫裡持球能耐高過普萊斯,無球走位高過米勒,身兼兩人之長。

給他配好步行者/騎士那樣的長人策應前場,給他個多爾蒂/斯密茨那樣的聰明長人,給他南斯/戴維斯們那樣的堅韌鋒線,就行。

最适合庫裡的配置,是1996-97季夏洛特黃蜂:

當時的黃蜂,防守+組織前鋒201公分高的梅森(場均16分11籃闆6助攻),策應中鋒大胡子迪瓦茨(場均13分9籃闆4助攻2封蓋),聯盟頂尖颠兒投射手全明星賽MVP格倫·萊斯(場均27分),加上庫裡自己的親爹德爾·庫裡,輕松54勝。

梅森就是1990年代的追夢。

迪瓦茨可以算是1990年代的博古特。

庫裡平替進去代替萊斯——他的無球、持球和遠射都在萊斯之上——或者代替他親爹,這陣容不就能打了?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本來話題該說完了,但還是想多聊幾句:

實際上,頂尖球員在不同時代,差距可能沒大家想象中那麼大。

庫裡時代和喬丹時代,也不是沒人貫穿過。

雷·阿倫1996年入行。

喬丹在公牛最後一年,雷·阿倫二年級坐穩首發,場均20+5+4,43%+36%+88%,PER16。

35歲時,雷·阿倫場均36分鐘17分3籃闆3助攻,49%+44%+88%,PER16。

雷·阿倫算出了名的穩定不變的球員。1998年和2010年,喬丹時代到庫裡時代,差距似乎并不大?

鄧肯1997-98季每36分鐘19+11+3+2,命中率55%。

到2009-10季,鄧肯每36分鐘21+11+4,命中率51%。

鄧肯算出了名的不動如山了。喬丹時代最後一年到庫裡時代,似乎差距也沒那麼天懸地隔?

2009-10季,庫裡二年級,場均19+4+6,三命中率是48%+44%+93%。

好像沒什麼征兆能顯出,他在1990年代打不了吧……

當然咯,我知道好多人會說,“庫裡的三分球在1990年代施展不開”,的确1990年代不流行投三分,他剛開始大量投,估計會被教練罵。

但換個角度:老年間教練也不都瞎,尤其1990年代初期,正是三分球大流行的時候。如果你真投得準,自會有教練給你開綠燈。

回到喬丹時代,說一個典型案例。

達納·巴羅斯,一個小後衛,生涯前四年一共打了27場首發。

1993-94季每場13分5助攻,三分率38%:因為他有一手強拔三分。

下一年的1994-95季,費城76人給達納·巴羅斯無限開火權,巴羅斯場均5.2發投進2.4個三分球,命中率46%。進了全明星——這個全明星現在說起來估計都沒人認識,憑啥?就憑他有一手持球強拔三分球。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下一年他去波士頓打替補,還是無限開火權,每場4.6投進1.9個。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實際上1996-97季,蒂姆·哈達維每場34%的命中率投8個三分球呢。

——投三分球在那時代的确不受待見,但如果你投得真準,還能運球投,全隊都給你開綠燈。

——你如果投得神準,喬丹都會在關鍵時刻給你傳球……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是以咯,就巴羅斯、蒂姆·哈達維這種級别的準度和射程,都能讓球隊給他們無限開火權。

斯蒂芬·庫裡到了1990年代,以他冠絕古今的無球威脅+運球投三分的能耐,教練還不得讓他投個夠?

1990年代與本世代最大的差別,其實是籃下空間的寬窄,影響的更多是突破。

冠絕古今的外圍射術,以及随時随地都能投出手的自由攻擊能耐,在任何時代都是吃香的。

如果庫裡在1990年代打球?

最後,說一段傳承。

蒂姆·哈達維1989年進NBA,第一個賽季場均13個投籃,投1.1個三分球。

兩年後,每場投5個三分球,場均23分10助攻;誰許他投的?瘋狂科學家老尼爾森教練。

到1997-97季,他在邁阿密熱場均投7.3個三分球。誰許他投的?帕特·萊利。

老尼爾森和萊利的開拓意識,如此明顯。

納什新秀年場均投不到1個三分球,2001-02季場均投4個三分球。誰許他投的?老尼爾森。

後來納什去了太陽,成了MVP。

2009年,科爾在太陽,曾經想選庫裡,想讓庫裡接納什的衣缽,但勇士捷足先登。

勇士的總經理拉裡·萊利。他以前是幹嘛的?

答:老尼爾森的助教。

老尼爾森和他的助教以及勇士、蒂姆·哈達維、達拉斯、鳳凰城、納什,許多大膽的試驗,許多權限的放開,許多瘋狂的念頭——最後融彙到庫裡這。

時代對創新理想主義者的回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