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還有一個月時間,杭州亞運會的大幕即将拉開。盡管為時尚早,但關于今年亞運會期間最火爆的單項,似乎早已有了一個明确的答案:年輕人的寵兒電競。

初登廳堂的電競,摩拳擦掌意欲大展宏圖;而初将電競“轉正”的亞運,更需要通過這個改變去完成轉身。大展宏圖的野心是否能夠成功?自我尋求的轉變能夠實作突圍?至少在當下還是個未知數。

一、頂流與牌面

亞運會電競項目的門票,已于8月14日至15日開啟抽簽發售。抽簽發售是啥意思?你先報名,能不能買到要抽簽決定。這形态,與年輕人搶購AJ鞋是一樣的。電競也成了杭州亞運會上,唯一需要搖号購票的項目。

購票通道開啟後,結果是可以預料的:每一個通道都被搶票大軍迅速填滿,相關話題甚至登上了微網誌熱搜榜。能否現場觀賽不靠搶票手速靠運氣,電競賽事締造了體育運動項目史上的一幅奇景。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對于其他運動項目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件新鮮事,但對于電競而言,卻早已不新鮮了。2020年在上海浦東足球場舉行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10),就采取了搖号中簽的政策,彼時的中簽率低到離譜的0.3%。

抽簽發售,如今幾乎成了衡量一項電競賽事是否火爆的标準。更何況,這是電競第一次以正式項目的身份參與到綜合性體育賽事中,受矚目程度可想而知。其實,電競在亞運的火爆完全有迹可循:此前的亞運征途賽事中,26個國家和地區共433名運動員參賽,104場比賽共産生6.5億的觀看量。

不僅是賽事門票的受歡迎程度,票價也從側面彰顯着電競“尊貴”的身份。據悉,杭州亞運會各單項的門票價格從20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60%以上的票價不超過100元,平均票價160元。而電競是多少?最低200元,最高1000元,妥妥的“領跑梯隊”成員,與男籃的200-1000元旗鼓相當,将男足的50-200元甩在身後。

之是以敢“頂格定價”,還是因為門票根本不愁賣。

何為“頂流”和“牌面”?電競當仁不讓,光是門票的火爆便讓人能夠預知,它可能在亞運期間可能掀起的熱潮。

二、還把電競隻當遊戲?

初登“大雅之堂”的電競,被亞奧理事會期待,被運動員期待,被龐大的粉絲群體期待。不誇張地說,在這個傳統體育項目日漸式微的年代,電競扛起了吸引年輕人關注體育的重擔。

與此同時,電競在亞運會的表現也被整個遊戲行業期待。脫胎于電子遊戲的電競項目,其背後承載着整個産業發展的期盼,他們需要更高的舞台和官方認可,去實作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高的商業價值。同時,它也依舊承擔着為自己正名的重擔,盡管它已經為此努力了很多年。

時至今日,依舊有太多人會把“電競”與“遊戲”混為一談。依舊有很多老派觀念認定電競就是遊戲,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鴉片,讓孩子沉溺其中不學無術甚至誤入歧途。持這種觀念的人,基本對于如今電競産業的發展知之甚少。

電競完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打遊戲”這麼簡單,它早已與傳統體育項目那樣有了系統化的現代營運管理模式,其市場規模更是大部分傳統體育項目的幾何倍數級的。

那些走上職業化道路的電競選手,無不是在俱樂部投傾注了幾乎全部心血,進行了大量艱苦的訓練,在職業教練的指導下,訓練個人技法、訓練團隊配合。換句話說,一名職業電競選手與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相比沒有本質的差別,隻不過一個奮戰的舞台在綠茵場,一個奮戰的舞台在電腦螢幕而已。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每年的S賽與世界杯、歐冠這些頂級賽事也類似,都是各個賽區的頂級俱樂部向着最高榮譽發起沖擊的過程。而一場S賽決賽,在國内各平台播放量可能是一場歐冠決賽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相較于傳統體育項目,電競為什麼如此受歡迎?歸根結底,還是項目本身屬性決定着其更刺激的觀賞性。相比足球比賽可能出現的90分鐘消耗戰雙方可能不超過10腳射門的情況,電競賽事的節奏會快很多,密集的對弈和爆點更讓觀衆大呼過瘾。拿電競與足球對比,就好似當今的短視訊與長視訊之對比,雖各有優劣,但僅從傳播度來看,顯然前者更勝一籌。

以本屆亞運會7個正式比賽項目為例,《夢三國2》、《DOTA2》、《王者榮耀亞運版本》、《FIFA ONLINE 4》、《和平精英亞運版本》、《街霸5》、《英雄聯盟》,無一不是節奏很快、觀賞性極強的項目。配得上最先進的舞美和視聽技術,賦予了觀衆極緻的沉浸式觀賽體驗,雖票價勝過其他項目,但現場觀賽一場電競賽事,仿若有參加一場演唱會的快感,值回票價了。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除了遊戲競技的本身外,電競的可拓展性還是非常寬敞的。比如,一場電競被扣上了“中韓大戰”的帽子後,味道立馬不一樣了,話題爆表。我們一直在說,不需要通過傳統體育競技的勝利來換取民族自尊心,但在新一代年輕人眼裡,仿佛還是很熱衷于通過電競找到“國家”“青春”“熱血”這些詞的存在感。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是以這才會有了5年前雅加達亞運會上的一幕:哪怕隻是作為表演賽項目,但當Uzi率領的中國隊在英雄聯盟決賽中力克老對手南韓隊,讓五星紅旗在賽場上飄揚時,迅速霸屏了微網誌熱搜榜,無數人為此淚奔,話題的熱度勝過了中國軍團在任何其他項目上的摘金奪銀。

三、一場“各取所需”的嘗試

一個亟待踏上廳堂的爆款人氣項目,一個急需新爆點來開拓活力的綜合賽事,可以說,電競與亞運的結合是一場“雙向奔赴”。

整個電競圈對于項目闖入亞運會的重視程度,甚至不亞于每年的S賽,其背後的邏輯也不難被了解:撬動了亞運的門檻之後,新的、更高的門檻是什麼?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這樣一場亞洲範圍内最高規格的綜合性賽事,國際奧委會的決策者不可能不在密切關注。電競在亞運賽場内外發生的點滴,都可能影響着決策者的判斷。未來有沒有可能入奧?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評測。從這個層面看,電競非常需要亞運會。

同樣的,亞運也在積極敞開懷抱去擁抱電競。因為擁抱電競,才意味着擁抱開疆拓土的可能性。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演藝市場出現了各種瘋狂的搶票熱,千元的演唱會票價被炒到萬元更是常态。對比之下,體育市場要平淡許多,除了成都鳳凰山足球場的觀賽熱,其餘多數情況還是供大于求的狀況。如今電競入亞帶來了一些颠覆式的改變,也是體育圈許久未見的改變。

一句話來概括,雖還未至“自我革命”的地步,但傳統綜合性體育賽事真的很需要電競這樣新鮮血液的加持迸發出新的活力,去适應這個時代的改變。

電競與亞運的互相需要關系,也是當今社會底層商業邏輯的直覺呈現:本質來看都是生意,生意并不丢人,如何把這門生意做好,才是體育圈最需要思考的問題。像傳統體育那樣靠情懷、靠政策是支撐不住持續的賽事熱度的,除非遇到像姚明、劉翔、李娜那樣的絕對巨星,當然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四、牽手之後還能“純粹”嗎?

當然了,電競想要在亞運賽場綻放,也并非完全一片坦途,同樣也面臨着被質疑、被否定的聲音。

比如,規則的改變。亞運會官方規定電競比賽不容許使用“擊殺”之類的詞彙,這也導緻在此前的亞運征途賽中,解說鬧出了不少笑話。

一直以來,氣勢澎湃的解說風格都是電競賽事鮮明的名片,但在亞運會上,解說員可能面臨着比平時大得多的難度,因為要改變很多常年以來的解決習慣,比如用“積分”來代替“擊殺和人頭”,“罪惡快感”技能和“超究極死神飛彈”大招也隻能用“勝利快感”和“大火箭“來代替。

同時,解說的過程中,必須念出選手的真實姓名,而不是選手ID,這不僅會讓解說員别扭,也會讓觀衆聽得變扭。

一個最簡單的比方:就算是從來不參與電競的素人,faker、Uzi這樣的ID你肯定聽說過,但如果變成李相赫、簡自豪……相信很多人會是黑人問号臉。

沒辦法,這些都是電競想要登廳堂必須要做出的妥協。但在很多電競迷們看來,這是不能被接受的,失去了本應有的味道,這種妥協是一種“委曲求全”,讓他們喜愛和熱衷的項目變得不再純粹。

“甯可不入亞運,也不願接受這樣的改變”,持這種觀點的不在少數,在他們的觀念看來,本身電競圈子已經足夠龐大,即便沒有亞運這樣的舞台,也不會妨礙他們活得很好。

電競與亞運,誰更需要誰?

與這部分電競迷相呼應的,是在傳統體育迷的群體中的類似聲音。也并不是所有傳統體育迷都願意接納電競這個新成員。在他們的觀念裡,(接納電競)這是亞運向資本、向市場低頭的展現,如果體育最終都淪為資本的遊戲,那同樣丢掉了關于“純粹”二字的定義。

這樣的紛争會持續下去,很難有一個标準意義上的答案,也很難有一方完全去說服另一方。

總體來看,對于電競、對于亞運,這都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有更多種未來被拓寬的可能性,也有遇到更多疾風驟雨般批判的可能性,一切都将通過一個月後的賽場來給出更多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