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子女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作者:藝境

家庭一代更比一代強,就會出現興家子。家庭一代更比一代弱,就會出現敗家子。

沒有人希望家庭出現敗家子,那敗家子為什麼會出現呢?原因有三。要麼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要麼個人選擇自甘堕落,要麼是天生的使命。

一般來說,孩子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已經注定了。

子女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1、家庭氣數走到盡頭,就會出現敗家子。

縱觀曆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不論這個家族多強大,隻要它逐漸走向衰敗,就會誕生出一大堆的敗家子。

秦始皇千古一帝,但他所生的兒子,要麼性格懦弱,要麼坐吃山空,要麼各種折騰,以至于始皇帝駕崩後,嬴胡亥繼位,短短三年,就敗光了秦國的基業。

隋文帝楊堅一代英主,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很有作為,但他的兒子,要麼不懂事,要麼亂搞事,以至于楊堅死後,楊廣上位,很快就将隋朝的家底揮霍殆盡。

不論是始皇帝的嬴氏家族,還是隋文帝的楊氏家族,走到了“盛極而衰”的階段,自然就會出現敗家的孩子。

氣數這種東西,看似玄乎,其實就是“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有春夏旺盛發展的時候,自然就有秋冬凋零寂滅的時候。

子女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2、有些孩子的使命,其實是來讨債的。

民間有一個說法,有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恩的,而有的孩子是來找父母讨債的。

報恩的孩子,就是我們常說的興家子,而讨債的孩子,就是我們常說的敗家子。不論是報恩,還是讨債,都涉及到孩子本身的使命。

明朝中期有兩兄弟,朱祁鎮和朱祁钰,他們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宣宗死後,朱祁鎮繼位,史稱明英宗。他做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一戰,輸光了前幾代人的家底,連自己都被俘虜了。

在關鍵的時候,朱祁钰上位,史稱明代宗。自土木堡一戰大敗後,蒙古瓦剌的兵鋒直指京師,幸虧朱祁钰主張死守京師,才保住了朱家的基業。

明宣宗朱瞻基的這兩個兒子,一個敗光了朱家的基業,一個挽救了朱家的基業。可謂是讨債和報恩的典型例子。

子女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3、父母寵溺孩子,孩子就容易敗家。

談完了氣數和使命的問題,那我們就來談談“家庭教育”的問題。要知道,還有一部分的敗家子,是父母寵溺出來的。

父母是創一代,吃了很多苦,但也賺了一些錢,就不願孩子去受苦,而讓孩子在溫室當中成長,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一個孩子,從小就沒吃過苦,也不知道人間疾苦,更沒有“一飯一粥來之不易”的觀念,那他就會大手大腳花錢,根本不會珍惜父母的家底。

随着創一代的父母離開,富二代的孩子,要麼到處驕奢淫逸,要麼到處花錢如流水,要麼各種創業,要麼被人欺騙,終究保不住父母的家底。

寵溺孩子,不讓孩子經受生活的磨砺,那他們就缺乏“守成”的本事。試想,德不配位,或者說德不配财,不就必惹災殃了嗎?

子女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4、孩子沒賺過錢,就不會感恩父母的付出。

賺過錢的人,跟沒有賺過錢的人,他們的人生價值觀,是截然不同的。

舉一個例子。一個衣食無憂的年輕人,在他讀大學的時候,他會覺得,開幾十上百萬的車才有面子,要年薪百萬才有本事。

等這個年輕人出了社會,被生活毒打了,那他才發現,普通人一年能賺十萬就很優秀了,靠自己的本事,要想開幾十上百萬的車,還真不容易。

沒賺過錢,就不會珍惜父母的錢财。賺過錢,知道生活的艱難,那他就會變得節儉。這就是所謂的“事非經過不知難”。

有些事,父母不讓孩子去經曆,孩子就不知道生活的真相。不知道真相的他們,就容易犯糊塗,覺得事事都很容易。

如此,他們不就容易成為敗家子,而到處碰釘子了嗎?是以說,父母再有錢,也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賺錢。至少,要去感覺人間疾苦。

子女是否“敗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5、跟狐朋狗友走太近,容易成為敗家子。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靠近誰,那你就會沾染誰的氣息,而學到誰的一套。靠近君子,就會學到君子的一套,成為君子。靠近小人,就會學到小人的一套,成為小人。

孩子跟一堆狐朋狗友天天鬼混,那他就會沉溺于花天酒地,或者驕奢淫逸的生活當中,進而逐漸堕落,扭曲了原本正常的價值觀。

為什麼會有“孟母三遷”一說?就是因為孟母希望給孟轲找一個不錯的環境,讓兒子可以塑造端正的價值觀,成長為一個君子。

要想避免孩子成為敗家子,就盡量不要讓他們接觸狐朋狗友。人呐,好起來艱難,而壞起來,就特别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