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作者:花朵财經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花朵财經觀察出品

編輯丨铎子

￵如今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便是歐美使出渾身解數仍難阻止中國新能源汽車“血洗”全球市場。

在這場動辄就需要幾百億投入的戰争中,人們不經意間忽視了另一場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産業至關重要、規模卻相形見绌的戰争。

這是一家2023年總營收僅僅18.8億元的“小公司”的戰争,它在正面擊潰美國巨頭後,如今再次正面硬剛美國政府!

中國汽車崛起中的另一場戰争

2021年2月,美國雷射雷達巨頭Velodyne創始人大衛·霍爾走出公司大門,不舍地回頭看着這個傾注了38心血的公司——他被董事會罷免了全部公司職務。

隻是不知道,大衛·霍爾回頭時有沒有想起4年前那略顯狂傲的話語:“正有上百個憤怒的騎手,氣喘籲籲地追趕”,“我們是領先的獨行者,終點線就在眼前”。

2017年,在大衛·霍爾看來,“騎手”們理應“憤怒”。

彼時,人們已經明确了汽車産業的新未來——新能源汽車,而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必然要走上智能化輔助駕駛甚至是自動駕駛的道路。

至于智能駕駛的核心零部件,相當于汽車眼睛的雷射雷達幾乎已經被Velodyne壟斷,牢牢占據着全球9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大多數像禾賽科技這樣的“騎手”隻不過是剛剛進入這一賽道的新生兒罷了。

不過,大衛·霍爾還是低估了中國及中國企業。

曾經,部分中國企業在面對外資強大的技術優勢時,往往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即用較低性能但高成本效益的産品先攻下低端市場,然後再慢慢蠶食外資占優的高端市場。

初出茅廬的禾賽科技非常大膽,直接瞄準Velodyne,做高性能産品,與世界頂級客戶共同打磨領先行業的技術。

不過,禾賽科技創始人李一帆也知道,一味模仿先進企業的成熟産品确實更容易,但如此一來,企業的立身之本又在哪裡?

“不做一樣的産品,這是一種孤傲。”

下定了決心,禾賽科技第二款産品的設計看起來相當冒險,與當時Velodyne定義出來的市場主流形态皆不相同,極大增加了客戶的相容難度。

幸而,與世界頂級客戶們合作帶來的經驗,讓禾賽科技的産品真正切中了市場的需求。

禾賽科技一炮而紅!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高手對壘,勝負往往隻在一瞬之間,禾賽科技正在蒸蒸日上,Velodyne的傲慢卻給自己挖了個坑。

Velodyne認為,中國數十年發展雖然創造出諸多奇迹,卻一直未曾在汽車領域突破過西方的技術壁壘。是以能夠率先突破新能源汽車産業,并将雷射雷達放到量産車型上的,必然是歐美或日韓車企。

于是,Velodyne并未在中國設立倉庫,一旦其産品出現需要返修的品質問題,中國企業們就需要等上至少3個月的時間。

這對于正在快速發展智能駕駛的中國企業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反觀禾賽科技,因為本就是中國企業,自然能更快更好地服務中國企業,僅需要2天時間,所有有問題産品就都能被替換。

更令中國企業氣憤的是,Velodyne竟然将未經檢驗的産品發往中國。

2018年,百度原本同時使用Velodyne和禾賽科技的産品,然而有一次在收到的僅僅幾十個Velodyne産品中,百度就發現了上百個需要返修的問題,一氣之下百度直接将Velodyne後續寄來的一批精挑細選的“金标”産品“拆都沒拆就退回去了”。

這一系列傲慢操作,使得Velodyne親手葬送了自己,将市場拱手讓給禾賽科技。

根據咨詢公司Yole Developement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禾賽科技的市場佔有率還僅為3%,但轉年,禾賽科技的市場佔有率就暴漲到47%,穩居全球車載雷射雷達榜首。

而曾經的美國巨頭Velodyne,隻能與Ouster合并更名為Ouster抱團取暖,并成為統計資料中微不足道的other。

禾賽科技的勝利,成功掃清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道路上的技術阻礙。

年入18億也值得被制裁?

“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公司都可能無疾而終,傻子才用雷射雷達。”

特斯拉CEO馬斯克早已不隻一次表達類似觀點,特斯拉的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隻依靠攝像頭)确實也憑實力帶動了不少粉絲與友商的追随。

“人類開車不就是用眼睛?”這已經是不少馬斯克支援者的固定話術。

雷射雷達真的要消失了?就連李一帆都曾開玩笑說,自己每天醒來手機裡100條微信,其中99條都是問怎麼看待純視覺。

但或許,美國政府已經給出了答案。

美東時間2024年1月31日,美國突然将禾賽科技列入“中國涉軍企業(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名單中。

要知道曾進入該名單的還有華為、中芯國際、大疆、360等一衆知名中國企業,相比那些幾千億、幾百億年營收的企業,禾賽科技這樣一個經曆三連跳才年入18.8億的“小公司”就有那麼點相形見绌了。

想必,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可能要消失的雷射雷達,和一個18.8億的營收就選擇“制裁”禾賽科技。

簡單分析就能看出問題。

早在特斯拉進行路線選擇時,雷射雷達的價格高昂,純視覺攝像頭模組的成本,僅為雷射雷達的約8%-15%。

然而正如大多數人們認知那般,中國企業會将産業打成“白菜價”。

随着技術不斷更新,禾賽科技直接将“成本不變,雷射雷達性能提升一倍;性能不變,雷射雷達成本降低一倍”作為公司的基本準則。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根據禾賽科技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到2022年前9個月間,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平均售價正在不斷降低,從1.74萬美元已經降低到3100美元。

若是根據禾賽科技2023年年報估算,那麼雷射雷達平均售價已經降低到約7955元(約合1099美元),已經不足2019年平均售價的10%。

得益于此,搭載雷射雷達的車型價格不斷下探,截至2024年3月,已經有定價僅16萬元左右的車型同樣開始搭載雷射雷達。

小米産業投資總經理、管理合夥人孫昌旭就曾分析,中國公司擅長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降低成本,如果價格降下來的話,雷射雷達感覺到的資訊更全面精準,使用者體驗更好,那未來傳感器融合自然就是大家的選擇。

簡單來講,那就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反正一個東西如果沒有很貴,那麼不論對安全提升有多少,加上去就是比不加要強。

市場也已經給出答案,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乘用車 (不含進出口)前裝标配雷射雷達傳遞新車44.03萬輛,合計57.09萬顆,同比增長341.19%。

在此基礎上,更有咨詢公司大膽預測,2024年雷射雷達出貨量同比增長将達160%,到2030年,全球車載雷射雷達市場規模将超萬億。

如此前景,也難怪美國政府虎視眈眈。

就是已經成為行業龍頭的禾賽科技有點難受,股價一度單日暴跌46%,如今總市值僅為6.56億美元,已跌去IPO首發市值近74%。

禾賽科技急需反擊。

正面硬剛,能赢?

“你沒有看過這麼好看雷射雷達!”

2024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雷軍頗為得意地向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介紹,右手所指之初,正是小米SU7頂部搭載的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小米,既是禾賽科技的投資人,又是禾賽科技硬剛美國政府的“優秀導師”。

2021年,彼時的禾賽科技剛剛拿到小米3.74億美元的D輪投資,就親眼見證了小米硬剛美國政府全過程。

2021年1月14日,小米被美國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中,月底小米就迅速起訴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财政部。

正是這場訴訟案讓人們看清美國政府的兒戲程度。

在訴訟中,美國國防部僅僅提供了兩頁紙的證據檔案,分别講述了兩個事實,而美國國防部正是基于這兩個事實得出小米符合“中國涉軍企業”這一結論的:

1.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表彰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為“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2.小米在年報中提到了投資5G和AI的五年計劃,5G和AI均被美國國防部認定為重要的現代軍事技術。

然而,那個表彰的獲獎者還包括老幹媽辣椒醬,隻是為了慶祝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而已。至于5G和AI,如今又有哪家高科技公司沒有去涉及呢?

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證據,就連美國國防部在口頭辯論時,都大言不慚地承認沒發現任何有關小米涉軍轉讓技術的行為。

最終,小米毫不意外地勝訴。美國彭博社在文章中評論道:“小米勝訴标志着中國科技企業與美政府在交鋒中獲得了‘罕見的勝利’”。

可見,美國所謂“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完全是莫須有的,甚至可能是受人指使的。

還記得曾經被禾賽科技擊敗的Velodyne嗎?自從合并成Ouster後,就一直在和禾賽科技打官司。

就在前段時間,禾賽科技直言這次制裁是ouster搞的鬼。

手下敗将而已。2024年5月13日,曾正面擊潰美國雷射雷達巨頭的禾賽科技,隻得再次選擇正面硬剛美國國防部,一紙訴狀遞交華盛頓聯邦法院。

不過,禾賽科技或許未必會真有多怕這個所謂的制裁,自己就是行業龍頭,全球最強大、最有前景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就在中國,甚至就連人人揪心的晶片,禾賽科技都已經早在2017年就開始自研,至今已經釋出多代。

年入不足20億,卻敢硬剛美國政府?

2023年2月9日,禾賽科技敲響納斯達克鐘聲,李一帆曾說“我們希望在國際市場上,能夠有禾賽應得的江湖地位。”

彼時很多人認為“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便是禾賽“江湖地位”的展現。

如今,可能就連李一帆都沒想到,禾賽的“江湖地位”提升太快了。

(文章來源:花朵财經觀察)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