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婦汪秀梅和她的“丈夫”們

作者:人間故事鋪本尊
農婦汪秀梅和她的“丈夫”們

在村裡,汪秀梅算是個“傳奇人物”。她是孫德貴的老婆,但是除了孫德貴這個丈夫之外,她前後還有很多“老公”。汪秀梅與這些“老公”的關系處在灰色地帶,雖然見不得光,但卻改善了她們一家人的生活,也給她的孩子們帶來了更好的未來。

孫德貴還說,

汪秀梅已經決定,

等孫治華買房結婚後就正式退休,

回來跟他過日子,

以後不會再找“老公”了。

父子倆說得眉飛色舞,

一臉幸福地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

1

初夏的空氣格外清新,村莊裡彌漫着一股煮粽子的香味。汪秀梅提着幾個精美的手提袋,走下擁擠的小客車,朝家走去。她腳上的高跟鞋略微有些不合腳,踩在水泥路上發出“嗒嗒”的聲音,聽起來很疲憊。

正是插秧的季節,挂着兩腿泥在田裡忙碌的大都是些出門打工也沒人肯收的老漢。

農婦汪秀梅和她的“丈夫”們

汪秀梅一下車,就成了他們交頭接耳談論的話題。汪秀梅沒有理會他們的竊竊私語,面不改色地走了過去。

推開虛掩的大門,堂屋裡煙霧缭繞,彌漫着刺鼻的劣質煙草味。孫德貴還在抽煙,眼睛看着牆上的大幅挂曆。這本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挂曆已翻至第6面,上面有個日期被鉛筆潦草地圈了起來,很醒目。

2018年6月21日,農曆五月初八,夏至。

顯然,這是個與衆不同的日子。

這是汪秀梅第四次舉行婚禮的日子。不包括孫德貴在内——當年她與孫德貴結婚時沒有舉行過婚禮。

看到汪秀梅,孫德貴連忙扔掉手裡的半截香煙,殷勤地接過汪秀梅拎着的手提袋,随手放在吃飯的方桌上。

汪秀梅甩甩酸疼的右手,在一把老式的矮腳木椅上坐下,随手從旁邊拿過一雙舊平底鞋,把腳上的新皮鞋換掉。

“酒席訂好了?”孫德貴也拉過一把椅子,在她對面坐下。

“訂好了,18桌。”

“酒店很高檔吧?”

“那還能差?帶三顆星的。”

“請客的文章也都發了?”

“都發了。”

“唔,那就好。”孫德貴讪讪地點點頭,從口袋裡摸出一包6塊錢的紅金龍,抽出一支,拿起打火機正要點燃,見汪秀梅的神色有些愠怒,連忙又把沾了口水的香煙塞回煙盒。

汪秀梅皺皺眉頭,拉過方桌上的一隻手提袋,從裡面掏出一條黃鶴樓軟珍抛給孫德貴:“婚禮的席面上用的就是這個煙,我給你帶了一條,抽抽看咋樣?”

農婦汪秀梅和她的“丈夫”們

孫德貴沒抽過這種黃鶴樓,問道:“這煙,一條怕是要兩百多塊錢吧?”

汪秀梅瞪了他一眼:“外面賣600塊一條,煙草公司批發價一條550塊。”

孫德貴牙疼似地“咝”了一聲,連忙把剛剛刮開了一點點的塑封小心翼翼地複原——這煙拿到鎮上的商店,至少能換到4條10塊錢一包的紅金龍。

于他而言,抽10塊錢一包的紅金龍已經很奢侈了。

“看來你這個‘老公’還真有錢呢。”孫德貴的語氣裡一點兒醋意也沒有。

汪秀梅顯擺地回答道:“那當然了,老周是退休老幹部,每個月退休費五六千,兒女也都是能賺大錢的人。”

孫德貴的眼睛中發出光來:“你跟他提華子結婚的房子沒有?”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急啥?”汪秀梅不悅地瞪了他一眼,頗有信心地說,“你就等着瞧好了,最遲明年年底,我保證新房到手。”

“那是那是。”孫德貴雞啄米似地直點頭,讨好地說,“我絕對相信我老婆的魅力。”

汪秀梅從手提袋裡撿出兩袋粽子丢給孫德貴:“不要耍嘴皮子了,煮雞蛋和粽子去,華子說他已經接了段珍珍來過端午節,就快回來了。”

孫德貴答應一聲,高興地拿着粽子進了廚房,汪秀梅則拿出手機,接着看熱播電視劇《琅玡榜》。

2

在村裡,汪秀梅算是個“傳奇人物”。她是孫德貴的老婆,但是除了孫德貴這個丈夫之外,她前後還有很多“老公”。

汪秀梅現年53歲,與孫德貴結婚已經足足35年。盡管當時的結婚證已經遺失,但戶口登記薄上他們仍然是配偶關系。

孫德貴是汪秀梅的丈夫,那些與她舉行婚禮的對象,她則稱之為“老公”,而跟“老公”是無需領結婚證的。

我這麼說,你們是不是被我繞暈了?

其實并不繞,丈夫是丈夫,“老公”是“老公”,在汪秀梅的了解中,這二者的概念和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據汪秀梅自己無意中透露,這十多年來,與她有過同居關系的“老公”數量目前已達兩位數,僅與她舉行過婚禮的“老公”就已經有三個之多。她再三強調,她不是騙婚,因為她并沒有對她的任何一個“老公”隐瞞她有丈夫的事實。也就是說,她的“老公”們都知道她是有夫之婦,而且都不介意這點。

汪秀梅的“老公”們,年齡至少都是65歲起步,身份多為喪偶的退休老勞工。對于這個歲數的人來說,領不領結婚證,意義确實不大。

Y市以汽車工業聞名全國乃至世界,從國企退休的老勞工多如牛毛,為汪秀梅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老公”資源。

汪秀梅的“老公”也有正式和臨時之分。所謂“正式老公”,是指與她舉行過婚禮的“老公”。對于“正式老公”,汪秀梅是很有誠意的。無論共同生活多長時間,她都會全心全意服侍對方,在此期間,她不會再跟别的男人有任何瓜葛,甚至連孫德貴也不會再接觸。直到那個“老公”化為一撮骨灰,她才會再次尋找合适的“老公”。

大家都說,汪秀梅能在找“老公”的道路上遊刃有餘,除了依靠她的魅力之外,還得益于她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3

汪秀梅的第一個臨時“老公”,是個來自外鄉的彈花匠。

在娘家當姑娘時,汪秀梅就有“一枝花”、“蓋滿村”之譽。那時候,經常有河南籍貨郎挑着擔子走村串戶,賣些諸如針頭線腦、木梳篦子之類的小東西。汪秀梅少不更事,16歲那年跟個年輕貨郎私奔了。她跟着貨郎走州過縣一年多,後來發現對方原來有妻兒,隻好回來了。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汪秀梅這就算是壞了名聲,隻好屈就下嫁了我們村的蔫人孫德貴。

嫁給孫德貴後,汪秀梅并沒有像人們斷言的那樣積習難改,十多年裡她一直潔身自好,直到遇到那個彈花匠。

那時候,打棉被這活還處于純手工制作的階段,彈棉花是個手藝活。當時,汪秀梅的大兒子孫治國從鄉中學辍學回家,半大小子整天無所事事,她就尋思着要讓孫治國學個手藝。經過慎重考察,再結合孫治國的條件綜合考慮,她覺得彈棉花這門手藝比較适合,就讓孫德貴領着孫治國去拜那彈花匠為師。

農婦汪秀梅和她的“丈夫”們

但父子倆卻碰了壁。用現在的流行語言說,那彈花匠很傲嬌,不肯收徒。于是汪秀梅迎難而上,毫無懸念地拿下了彈花匠。幾天後,彈花匠不僅收下了孫治國,還成了孫治國的幹爹。對徒弟兼幹兒子,彈花匠自然毫無保留,将手藝悉數傳授。

隻是,還沒等手藝學成的孫治國自立門戶,彈棉花技術就被機械化代替,技術含量是以大大降低,傳統的彈棉花手藝不再占任何優勢,等于白學了。

這是一樁賠本的交易,孫德貴後悔不疊,汪秀梅卻不這樣認為。因為通過搞定彈花匠這件事,她發現了自己身上可利用的資本。

就這樣,汪秀梅的視野大大拓寬,連縣城都省略掉,直接殺往Y市。那年,汪秀梅36歲。

4

汪秀梅雖然是個農婦,但婚後她從來沒有插手過地裡的農活,是以“一枝花”越養越漂亮。到Y市後,她身上的土氣很快就被洗滌一淨,變得風韻十足了。

汪秀梅來Y市後找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是在早餐館打雜。這份工作她沒有幹多久,短短兩個多月後,她就有“老公”養着了。她與那個“老公”雖然沒有結婚,卻保持了三年多的同居關系,後來由于對方兒女的阻撓,他們隻好斷了聯系。

汪秀梅第一次與“老公”舉行婚禮是在2008年8月8日。這天是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開幕儀式,對全國人民來說,這是個極其重要的日子。

那次婚禮,汪秀梅向村裡關系不錯的幾家鄰居發了請帖,包括我家,但别人都不去,我家也就沒有去。

作為家屬代表,孫治國攜準女友鄭娟娟參加了婚禮,并當場改口,對已經67歲且坐着輪椅的新郎叫爸爸,使整個婚禮的氣氛非常融洽。

農婦汪秀梅和她的“丈夫”們

當然,付出就有回報,轉過年,孫治國就在這個“爸爸”的幫助下,在Y市房價大規模瘋漲前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如願與鄭娟娟完婚。

汪秀梅與這個“老公”共同生活了兩年多,她盡心盡力地服侍對方,一直到其因病身亡。

汪秀梅第二次舉行婚禮是2013年的元旦。這次她沒有再給村裡人發請帖。據說,這次孫德貴不僅出席了婚禮,還忙前忙後幫着張羅婚禮的瑣碎事宜。

汪秀梅與第二任“老公”相處的時間最短,前後隻有九個多月。不過,送走這個“老公”後,汪秀梅就付全款為孫治國買了一輛嶄新的東風标緻308。

2015年國慶節,汪秀梅與第三任“老公”正式舉行婚禮。這任“老公”是個年近七旬的退休老幹部。由于“老公”女兒的強烈反對,這次婚禮舉辦得不甚成功,賓客寥寥無幾,還險些被“老公”的女兒帶人砸了場子。

在這個“老公”身上,汪秀梅收到的回報最少,因為“老公”的全部資産都被女兒控制着。縱是這樣,她對“老公”仍是不離不棄,讓“老公”大為感動。為了彌補對她的虧欠,“老公”最大限度地動用之前的人脈關系,為她的小兒子孫治華安排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汪秀梅如此頻繁地找“老公”,且高調地舉行婚禮,自然在村裡引來許多非議。對此,汪秀梅不以為然,連孫德貴父子也習以為常。

村裡的促狹鬼程三曾經在酒桌上問過孫德貴:“老孫,你就真的不介意嫂子一再找‘老公’?”

孫德貴美滋滋地喝口酒,實話實說:“最開始嘛,也覺得不是事,可是轉念一想,要不是她那些‘老公’,我兩輩子也掙不來兩個兒子買房結婚的錢。再說了,就算找再多的‘老公’,她不還是我孫德貴的女人嗎?”

程三咂咂嘴,挂着一臉壞笑:“話雖這麼說,可這麼多年,嫂子到底都是在給别人暖被窩,你就不熬得慌?”

“你小子知道個屁。”孫德貴瞪了程三一眼,侃侃而談,“女人其實好比一塊田,耕久了就累了,難免力不從心,這田閑着反正也是閑着,轉手出去就老值錢了,不僅能換來房子車子,還能掙來票子,有啥不好?”

孫德貴的語氣中頗有幾分得意。

衆人品味過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孫德貴早就耕不動那塊田了。

5

孫德貴剛剛把雞蛋和粽子煮好,孫治華就開車帶着段珍珍回來了。

孫治華與段珍珍年前就已經按鄉俗訂了親,就因為房子還沒有買到手,是以段珍珍遲遲不肯去領結婚證。

實際上汪秀梅早有買房計劃,隻是孫治華準嶽母提出的條件比較嚴苛,買房必須全款,導緻她的買房計劃暫時擱淺了。

段珍珍一進門,汪秀梅就忙不疊地拿過桌上那些精美的手提袋,獻寶似地往外掏:“珍珍,這是你上次在萬達看中的衣服和鞋子,我都給你買來了。”

段珍珍喜滋滋地接過手提袋,去了卧房試衣服。

待段珍珍一身簇新地從卧房裡出來,汪秀梅又從包裡掏出一個精美的包裝盒遞過來:“珍珍,你看這是什麼?”

段珍珍接過盒子打開一看,頓時雙目放光:“哇,浪琴女表!”

汪秀梅得意地說:“這手表可是進口貨,貴得要死,你看看發票,要一萬多塊呢。”

“謝謝媽!”段珍珍嘴上立刻抹了蜜。

豐盛的節日午餐上了桌。餐桌上,一家人推杯換盞,一團和氣,戴上浪琴手表的段珍珍一聲聲“媽”叫得格外甜。汪秀梅心花怒放,趁熱打鐵,老話重提,讓段珍珍跟孫治華把結婚證領了。

段珍珍低頭不吭聲,暗暗瞪了孫治華兩眼。孫治華隻好出來打圓場:“不是珍珍不同意領證,是珍珍的媽非要房子到手再領證。是以,您還是在周叔那裡多做做工作,最好能在年底把房子買到手。您放心,房子一到手,我和珍珍馬上就去領證。”

汪秀梅不敢對段珍珍發火,隻好把氣撒在孫治華身上,把他罵了一頓。于是,開局一團和氣的午餐最後以不歡而散告終。

吃過飯,孫德貴父子倆主動收拾桌上殘局,汪秀梅為了緩解午餐時的尴尬,拉了段珍珍聊天。由于誰也沒有再提領證和買房等敏感話題,聊天氣氛漸漸融洽起來。

這時,汪秀梅的手機響了,是老周的女兒打來的。

接着電話,汪秀梅一張臉陡然就變成了煮熟的雞蛋色:她的準新郎老周沒了!

71歲的退休勞工老周梅開二度,子女雖不支援卻也不反對。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與子女團聚共進節日午餐時,即将做新郎的他不顧兒女反對,貪了一回杯,不料兩杯勁酒下肚,誘發了腦溢血,還沒等急救車拉到醫院,人就不行了……

這個意外的消息讓一家人陷入恐慌之中。段珍珍寒了臉,當即收拾好自己東西,要孫治華送她回家。

6

由于準新郎的意外離世,汪秀梅的第四次婚禮被取消。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段珍珍決絕地提出與孫治華分手。

孫治華傻眼了:“珍珍,你肚子裡都有孩子了,我們怎麼能分手呢?你放心,房子我一定會買的,你耐心等等好嗎?”

段珍珍沒好氣地說:“我倒是能等,可肚子裡孩子能等嗎?孫治華我告訴你,我已經決定把這孩子處理了。”

孫治華慌了手腳:“不要啊珍珍,求你給我點時間,我一定想辦法盡快買房子……”

“你想辦法?還不是讓你媽再找個‘老公’!”段珍珍冷笑一聲,再次打斷他的話,“50多歲的老太婆了,你以為她還是搶手貨呢?與其指望她,還不如我自己也去找個老頭子過!”

“……”孫治華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段珍珍不理會孫治華的苦苦哀求,揚長而去。

與段珍珍的戀情告吹之後,孫治華一度很消沉,窩在家裡連班也不想再上。汪秀梅把他臭罵了一頓,自己又打起精神,準備再次“出征”,去物色下一個“老公”了。

後記

2019年春節,我回老家過年。大年三十那天,去孫家串門,發現隻有孫治華回來陪他爹過年。據孫德貴說,汪秀梅又順利地找到了“老公”,是個來自荊門的小老闆,身家不菲,且比她還小一歲。

孫治華也證明,荊門小老闆對他媽很好,已經許諾2019年幫他搞定房子的事。是以他2019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趕緊找到女朋友。

孫德貴還說,汪秀梅已經決定,等孫治華買房結婚後就正式退休,回來跟他過日子,以後不會再找“老公”了。

父子倆說得眉飛色舞,一臉幸福地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

不管這是不是汪秀梅最後一個“老公”,我想至少這次她應該不可能高調舉行婚禮,因為據孫家父子說,與汪秀梅以往那些“老公”稍微有點不同,她這個“老公”在荊門老家是有妻兒的。

題圖 | 圖檔來自Freeimage.com

配圖 | 文中配圖均來源網絡

(文/鹿少爺,本文系“人間故事鋪”獨家首發,享有獨家版權授權,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将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