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區一“流浪漢”,正師級退休工資1萬6,可他卻邋遢吝啬讓人驚歎

作者:八誕紀

注:本故事純屬虛構故事,故事中的人名、事件均為虛構,地名使用目的僅為情節描述所需,友善閱讀了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說實話,每次看到那個邋裡邋遢的老頭出沒在小區,我心裡就充滿了無數個”為什麼”?

你們肯定想不到,這麼個窮酸相的老人,退休後竟然每個月都能領到16000元的高額終身俸。

明明領着每月一萬六千塊錢的退休工資!可他看着就像是從旮旯裡鑽出來的叫花子。

老王今年已經70歲了,老伴早就離世,他就獨自一個人住在小區裡的一間老式平房裡,自打他退休後,周圍的鄰居就開始疑惑他的生活作風。

首先是他那麼高的退休工資,讓大家都很羨慕和嫉妒。

據說,他以前可是政府裡的一個正師級幹部,手底下好幾個機關,就憑這份幹過的光榮事業和退下來的高官低職,已經足夠讓這棟老舊平房裡的居民瞪直了眼睛了。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全部着裝似乎就隻有那件打滿更新檔的舊棉襖和一條洗到發白的舊褲子。

每天出門,就是把這兩件衣服往身上一套,樣子邋裡邋遢、寒酸不堪。

小區裡的居民無不直勾勾地盯着他,除此之外還對他那高額的收入,是如何“糟蹋”完的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和茫然。

不過老王自己好像并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他就是這個樣子過慣了,對于自己那身衣衫也渾然不在意。

可當他打開房門,那房間裡僅剩的家具以及那種與收入極不相稱的生活環境,我想誰看到都會歎為觀止。

小區一“流浪漢”,正師級退休工資1萬6,可他卻邋遢吝啬讓人驚歎

01

有一次,我為了提醒老王開會去到了他家裡,結果一進門就是一股潮濕的黴味撲鼻而來,目光所及地闆和牆壁都發了黴。

屋子裡除了擠在角落裡的一張破舊的雙人床和一個歪斜的小桌子外,就再沒有其他家具了。

床單和被褥都是幾十年前的舊件,布滿了污漬和破洞,小桌子上放着一個舊瓷缸,裡面盛的是老王每天喝的自制涼白開。

最令人吃驚的是,那個小房間裡竟然連電視機都沒有!

不過老王自己似乎也對這種環境習以為常,每天早上他都會打開房門,坐在那張破桌旁啜飲一口涼白開,就這麼開啟新的一天。

有時候鄰居們會看到他獨自走到小區外的一個小公園,在那裡坐上一整天,看着圍棋殘局自己沉思。

某天晚上,在小區的小賣部,我偶然聽到幾位老年人的一番談話,似乎道出了老王節儉生活背後的哲理。

“老王啊,其實他并不是真的那麼窮,”一位老者說:“他隻是受了很深的舊社會的思想熏陶,從小就被教育要勤儉節約,你們應該知道,他們那一代人可都是吃過大苦的,對于珍惜錢财自有一番體會。”

“是啊,就拿我來說吧”另一位老者附和道:“我小時候家裡也是很貧苦的,家徒四壁啥也沒有,就連柴火都常常沒的燒,你們現在看不到了,可那時候為了過冬,我們家幾乎是把所有能燒的東西都給燒個精光了。”

“是以後來我有經濟能力了,卻再也無法甩掉這種吝啬的毛病,這不我兒子天天罵我小家子氣,我卻是拗不過這個心病來。”那老人無奈地攤了攤手。

我在一旁聽了,似乎對老王的做法又有了新的了解。

小區一“流浪漢”,正師級退休工資1萬6,可他卻邋遢吝啬讓人驚歎

是啊,我們這些年輕人,也許很難想象當年那種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态,而像老王那樣,從小就在那種環境裡長大的老一輩,即使後來條件改變了,卻也無法完全剝離掉對“錢”的敬畏和惜福之心。

是以老王才會如此勤儉持家,過着遠遠不及他退休收入那般優渥的生活。

或許在我們看來,這樣做确實有些過火和矯枉過正了,然而對于老王自己來說,卻是他一生的生活習慣和做人處世哲學的真實寫照。

後來有一天,小區裡發生了一件讓人始料未及的事情,這才真正讓大家看清了老王那種勤儉生活背後的緣由。

02

那天中午,老王照常坐在小公園的長椅上打盹。

可沒過多久,一個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就急匆匆地跑到他面前,俯身顫抖着對他說:“爺爺,學校裡來了一個老師,說您欠下的幾萬元贍養費已經好幾年沒交了,讓您盡快還上!”

我當時就坐在一旁的樹蔭底下,這一幕可把我看得目瞪口呆。贍養費?

老王竟然還欠着這麼一筆錢?這事很快就傳開了,小區裡的人無不被驚得張大了嘴巴。

接下來的一幕,更是讓我們目瞪口呆,隻見老王先是怔怔地坐在那裡,随即就開始在身上察看了起來。

他先是掏遍了自己那件破棉襖的每一個口袋,又翻遍了褲兜,好一會兒,才從一個暗袋裡找出了一小疊皺巴巴的人民币。

小區一“流浪漢”,正師級退休工資1萬6,可他卻邋遢吝啬讓人驚歎

我們都眼睜睜看着,老王小心翼翼地從花裡掏出一個鼓鼓囊的塑膠袋,随後将裡面的每一張錢都仔細展平,數着上面的錢數。

最後,他把鈔票一沓沓疊整齊,轉頭對那孩子說:“這,這就是我所有的積蓄了,加起來隻有2500元。”

大家夥都被眼前的一幕震驚到了!這可是領取每月萬六元終身俸的老王啊,怎麼他的“積蓄”才區區2500塊錢?這太反常理了!

更出乎意料的是,說着這番話時,老王臉上的表情分外愧疚和無助,那讓我們所有人對他重新産生了難以名狀的同情和憐憫。

就在這時,不知是誰忽然開口喝問道:“老王,你到底是何方神聖?明明終身俸那麼高,卻過着這麼悲慘的日子,就是為了還别人的錢嗎?”

老王沒有立即回答,隻是深吸了一口氣,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接着說:“這贍養費其實是欠我女兒的,我那女兒出過一次大病,為了治療花費了大幾十萬,為此我們夫妻倆借了很多外債,可最後她也沒熬過來。”

“那筆債務還完之後,我和老闆決定将自己有限的積蓄,都以“撫養費”的名義捐給那些沒錢上學的孤兒們!”

說到這裡,老王的聲音開始哽咽:“雖然2500塊錢太少,但這是我現在能拿出的全部家當了,以後我會繼續努力攢錢,給孩子們拿出更多的贍養費!”

大家靜靜地聽着,一時無言,看着這個曾經被我們說成“窮光蛋”的老人,如今卻有着如此讓人敬佩的貞操和高尚的品德,我們不禁拭了拭眼角的淚花,暗自感歎。

老王的這番話猶如當頭一棒,把我們所有人都狠狠敲醒了。

原來,老王之是以過着如此簡樸困頓的生活,并非像我們之前以為的那樣小氣吝啬,而是出于一個可歌可泣的緣由,我們不由自愧,曾對他妄加評論和非議。

就在大家為老王的遭遇而感到深深煩惱時,忽然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咱們都是老王的鄰居,何不集資給那些孩子們一些贍養費呢?”

随後大夥兒立馬就投入進了這場“救助”行動中,隻見劉大媽第一個掏出錢包裡的鈔票,嘴裡嘀咕着:“我就出200塊吧,替你們老人家分憂解難。”

接着老李也掏錢了,然後是老張,還有小區裡好幾家人家的主婦和孩子們,個個紛紛掏出自己的零錢裝進募捐盒。

就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我們就湊足了4500元!

小區一“流浪漢”,正師級退休工資1萬6,可他卻邋遢吝啬讓人驚歎

比老王現在能拿出的全部積蓄足足多出将近一倍,大夥兒将鈔票捆紮好遞給老王時,老人淚水漣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我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在那之後,老王也終于為自己買了一件新棉襖,雖然依舊很樸素,但很合身體面。

甚至還換上了全新的家具和電器,對于我們這些熱心人的幫助,老王誠懇地說了很多謝謝。

不過當我問他,現在是否可以過上好日子時,老王隻是笑了笑,指着小區一角一處建立的公租房說:

“等我們的新房子建好,我就搬去那裡住,雖然到那時我也可以在家裡好好歇着了,但依我這把年紀,恐怕是歇不到多久的了。

不如我還是把家裡的房子騰出來,讓小區裡那些還需要操勞度日的年輕人們搬進去住,這一切都多虧了你們的愛心援手,我永遠無以為報。”

我望着他那慈祥而樸實的笑容,不禁肅然起敬,老王就是如此謙遜樸素、大方有德,雖然他一生清貧,但他擁有的不僅僅是錢财,更是一顆善良純樸、永不放棄的心。

老王那慷慨大方的舉動,讓我們這些鄰裡真是又驚又喜,我們從未想過,一個經曆了那麼多艱辛的老人,在擺脫了貧困的重負後,卻還如此寬厚善良。

老王最終搬進了小區的公租房,那裡條件确實很一般,可他卻過得很知足。

有時我去拜訪他,就看到他安安分分地在小院裡曬太陽,他總是笑眯眯地招呼我坐下,然後就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起他年輕時的種種趣事。

有一次我問他,現在過得可還開心?老王笑着說:“開心啊,太陽底下不挨租水電錢,沒啥可不開心的了,你們這些好心人不是幫了我這麼大一個忙嗎?我要是再不開心,那才是糟蹋了你們的一片好心呢!”

小區一“流浪漢”,正師級退休工資1萬6,可他卻邋遢吝啬讓人驚歎

結語:

有時我在想,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像老王這樣處之泰然、活在當下,該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同時我也痛惜,如此高潔、如此富有哲理的人生智慧,卻不多為我們這些年輕人所了解和重視。

直到有一天,當我們也傷痕累累、步入人生的彷徨無助時,才能稍稍體會老一輩的些許人生經曆。

注:本故事純屬虛構故事,故事中的人名、事件均為虛構,地名使用目的僅為情節描述所需,友善閱讀了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中所有圖檔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小八,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