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字長文深解金融科技50強、Gartner報告指出企業區塊鍊十大常見錯誤 | AI金融評論周刊

萬字長文深解金融科技50強、Gartner報告指出企業區塊鍊十大常見錯誤 | AI金融評論周刊

在畢馬威fintech

50強的研讨會上,高瓴資本的董事總經理洪婧女士提到:“fintech領域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觸達的遊戲已經結束,下半場價值鍊的重構遊戲才剛剛開始。”通過對畢馬威fintech

50強回顧概覽,作者表示,消費金融方面,在競争如此激烈的态勢下,場景入口和資料風控成為了消費金融領域的關鍵,相關企業的競争力取決于是否具備結合場景、将資料變現的能力。

此外支付領域,“基于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支付領域目前已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占據了半壁江山,且巨頭統治力明顯。對于阿裡和騰訊來說,支付是他們的“成本池”,是為一些更大的戰略目标而服務的。而對于一些外部支付的創業企業來說,支付是他們的“利潤池”。巨頭會有意無意地把支付領域從“利潤池”打成“成本池”,進而陷入惡性競争。此外,相對于美國市場化的銀行格局,第三方支付企業平均可以獲得2%以上的利潤。而中國因為種種原因,利潤水準非常低,是以必須要靠規模效應來賺取利潤。”

而大資料征信領域來說,作者表示,大部分資料企業都在關注銀行的借貸業務,做的都是品質分析,而卻忽視了很多其他金融機構的成長分析需求。而就銀行本身來說,在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6)中也提出:“投行化”是成為非信貸資産産業發展大趨勢,“大資管”是非信貸資産業務發展大方向。是以在企業征信裡,對企業的成長分析是一塊巨大的潛在市場。“雖然大家都會說,金融的核心就是“風控”,但那是建立在判斷價值之後的,是以說大資料(智能)金融——不隻是風控,價值也是一塊窪地。”

技術在财富領域的應用,從資訊化到大資料化,到自動化,到現在的智能化。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讓人力不斷在減少,而機器智能則逐漸提高。剛才也提到,在高度競争的市場,成本是競争的核心要素。我們就可以看到機器和算法能夠越來越快複制人的能力,而且比人做得更高效更便宜。而且金融投資領域的理論進步非常慢,70多年過去了,就是馬考維茲的投資組合理論和席勒的行為金融理論,巴菲特那套價值投資就不是理論,而是藝術了。但技術的發展卻在日新月異,我們期待ai技術帶來的金融變革。

據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報道,近期随着比特币行情高漲,業内許多聲音指出,比特币已經成為可以媲美黃金的數字貨币。高盛集團分析師、cfa

stefan wieler近期發表報告文章指出,比特币的價格似乎第一次超過了黃金的價格;

然而,這種比較未免太過于武斷了。因為黃金是以重量進行計算的,而比特币就像貨币一樣,它隻是一種抽象的貨币形式,并且隻能以自己的機關來衡量。一個比特币的價值遠遠超過了

1 克黃金的價值,但也無法同 1 噸黃金相較。

“盡管比特币在 2016 年表現出色,但是加密貨币市場的規模和深度與 7 萬億美元的黃金市場相比,也隻是小巫見大巫。黃金仍然是唯一真正的全球貨币,其規模和波動性可堪比法定貨币。比特币(或加密貨币本身)是現代社會中最令人興奮的貨币實驗。”

雷鋒網2月10日消息,今日京東集團2017開年大會在京落下帷幕,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京東金融作為一個金融科技公司,将持續向所有金融機構輸出技術,輸出風控和網際網路産品能力,并有望在2020年之前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

躊躇滿志的京東金融,現在處于什麼位置?

據劉強東稱,京東白條、京保貝、京東衆籌等産品均處于行業領先水準。比如衆籌,已經占據行業超過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此外,截至目前,京東金融已經為超過1億使用者提供服務。

使用者

1億使用者是什麼水準?據《證券時報》2月10日報道資料顯示:螞蟻金服個人客戶總數超過5億,僅去年就新增約1億;騰訊并未用下設獨立子公司的方式将金融業務整體打包注入,其微信支付實名使用者在2016年上半年末就突破了4億;百度也是以事業群形式運作金融闆塊,百度金融的個人客戶總數在去年三季度末達到9000萬。

也就是說,國内巨頭batj中,京東金融在使用者基礎上僅略微領先于百度金融,遠落後于排名第一的螞蟻金服。

估值

估值方面,同樣以截至最新一輪的股權融資後的時間統計,螞蟻金服的最新估值約為750億美元,京東金融估值466.5億元人民币。

騰訊金融方面,據《證券時報》估計,如果參照螞蟻金服的邏輯将支付公司注入,那麼财付通早在3年前估值就已達257億美元。也就是說,騰訊金融至少可以貢獻近300億美元的估值。

是以折合計算後,結論是,國内batj的金融事業中,京東金融466.5億元人民币(是人民币)的估值與競争對手差距較大。

國際地位

據2016年10月畢馬威與投資公司h2 ventures聯合釋出了《2016全球金融科技100》榜單顯示,京東金融在全球金融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十,國内面臨着螞蟻金服、衆安保險等強手競争。

目前,已經有很多機構開始在現有體系中融入區塊鍊技術,在貨币彙款、學術資格認證系統、土地所有權系統、以及追蹤産品的來源和去向等項目中進行試驗性質的嘗試。然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gartner 最新釋出的評估報告,于 2015 年啟動的企業級區塊鍊項目,90% 以上将會在 18 到 24 個月内失敗。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企業級區塊鍊項目實際上根本上用不到區塊鍊技術,甚至不依賴于區塊鍊技術反而可能有更大的成功機率。

根據

gartner 的技術發展規律曲線(hype cycle)上,區塊鍊技術被認為是處于過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這就意味着正朝着泡沫化的底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前進。各家公司的 cio

應該對導緻企業級區塊鍊項目失敗的常見錯誤有深刻的了解。

gartner 副總裁兼股東 ray valdes 說道:「目前一代的技術平台在多個領域存在明顯的局限,因而導緻無法滿足這些項目長期願景的要求。很多企業因從衆效應而上車,但是大多數都會得到一個失望的結果。」

萬字長文深解金融科技50強、Gartner報告指出企業區塊鍊十大常見錯誤 | AI金融評論周刊

利用比特币的區塊鍊技術進行跨境彙款交易的平台bitspark,其創始人兼ceo george harrap表示,到目前為止,比特币和“區塊鍊”為大家所知大概有7年的時間了。就彙款方面而言,是時候該總結、評估一下現狀,包括哪些方面可行,或是哪些方面不可行。

彙款業務的形成一般是世界範圍内的人口遷移流動的結果,通常是來自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工在其他地方工作,之後将新獲得的現金收入寄送回家。在全球範圍内的開發中國家裡,數十億人沒有銀行賬戶,薪水用現金支付,智能手機也隻是剛剛可用,這還得益于低成本的中國制造android手機的出現。目前絕大多數的轉賬服務是通過彙款營運商(mto)提供的,例如街角上的現金貨币兌換商店,這是一個由western

union、moneygram、ria和少數其他供應商為主建立起來的市場。

作為比特币的底層基礎技術——區塊鍊,最初是為了解決點對點數字貨币系統中的“雙重花費”問題。而很快地,區塊鍊技術就被證明其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允許個人之間在無需信任任何諸如銀行、清算機構等第三方中介機構的情況下進行“數字現金”的交換。 

2013年,年僅19歲的數字貨币研究者vitalik

buterin對比特币去中心化交易模式進行了拓展,使其可以執行更加複雜的、基于二進制條件的交易。例如,當且僅當條件(如某個産品或某項服務傳遞時)滿足,則會自動觸發付款,且不可逆。這意味着,在區塊鍊上自主執行的智能合約的構想被重新提出——允許匿名的參與者在沒有律師、警察或法庭指令作為背書的前期下直接進行交易,将無中介的p2p商務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

後來,vitalik和他的團隊更進一步,将智能合約的概念做了進一步拓展。考慮到智能合約是基于二進制操作的,vitalik建議使用分散程式設計語言實作應用程式的編寫,而無需部署集中式伺服器。是以,以太坊應運而生。

然而,這些令人興奮的功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為了保持智能合約平台的複雜性,需要将比特币實用性和完善的交易模型做一定程度上的修改,進而滿足以太坊區塊鍊的需求,而這正是以太坊複雜點和難點所在。作為一個穩定運作了将近8年的系統,比特币逐漸完善了源代碼,并推出了輕量級的、移動端的應用和網關服務;反觀以太坊,盡管有極大的潛能,由于仍在持續的完善開發中,還不适用于大規模的部署應用。

是以,探索區塊鍊、智能合約的商業應用路徑,連接配接區塊鍊與商業的鴻溝,成了區塊鍊技術研發的首要目标和障礙。據外媒《福布斯》雜志網絡版報道,區塊鍊架構師團隊量子鍊qtum即将釋出一套基于比特币utxo模型與以太坊虛拟機技術的權益證明智能合約平台,作為國内首個基于utxo模型的pos智能合約平台,qtum也對智能合約的商業化應用做了相關嘗試。

據了解,該平台近日成功獲得超100萬美金的投資,投資支援者包括快的打車創始人陳偉星,以太坊早期參與者和jaxx

wallet ceo anthony di iorio,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 david

本文作者:溫曉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