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按:本文作者siao tin soh,原文釋出于robohub,雷鋒網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雷鋒網文章。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萌芽的需求

在最近幾十年,中國的豐富勞動力為她的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但是同樣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幾十年,退休人員相對于勞動人口的比例将會大幅增加。據《人民日報》報道,到2050年,中國高齡人口(60歲以上)将會從當下的12%上升到總人口的30%以上。這也意味着日益增加的醫療保健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一些醫療機器人公司在中國相繼成立,并開始在市場中投放自己的産品。

根據研究機構gcis在2016年的一份報道中指出,這年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價值是7.91億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長34.4%。到2021年,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價值預計至少會增長到22億元。從外科手術到康複護理,機器人似乎都已經準備大幹一番,改造中國醫療護理産業的方方面面。機器人将重塑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甚至是初級治療、家庭和社群護理。在一些高端醫院,外科機器人已經開始幫助進行外科手術,這使得手術更加精确,創傷更小。随着醫院相繼(響應政府政策)更新自己的康複醫療裝置,康複機器人的銷量也大量增加。但是醫療機器人産業在中國仍是新興産業,很多國内企業仍處在産品研發和臨床試驗階段。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圖1:醫療機器人市場預測圖(2016-2021)。來源: gcis,中國機器人市場(2016)

重點應用領域

中國的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将醫療機器人用于不同的專業領域,比如說手術,康複和藥物遞送。

手術: 在手術室,機器人系統廣泛用于軟、硬組織手術。這些機器人雖然不是全自動,但是他們也大大提高了外科醫生的能力,使得手術更加精确、傷口更小、流血更少,術後恢複所需時間更短。機器人的應用也使得遠端手術成為現實。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直覺外殼的 da vinci si system

康複醫療: 康複機器人能幫助病人進行治療性訓練和評估病人的感官運動的恢複表現。傳感器技術使精确測量成為可能,得益于此,康複醫療機器人可以用來提高治療師對病人的治療效果。康複機器人能讓治療師更好地監測病人康複過程中的表現,節省康複時間。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藥物遞送: 說到藥物遞送, 第四代機器人可以自動準備靜脈注射器和注射液,将藥房出錯率降到最低。 第四代機器人能幫助降低從業人員接觸有害物質(比如化療藥物),提高安全性。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醫院藥物遞送機器人。 圖檔為松下的一款機器人

總體來說醫療機器人在三個領域的應用都在不斷增加。但其中康複醫療領域的應用,會在未來五年出現明顯大幅的增長。導緻這一結果的原因,既有社會因素,也有政策驅動。中國政府着重在社群醫院建立理療部門,擴大醫療保險的覆寫範圍,納入康複治療等等。

另一方面,對于外科機器人的需求主要是來自于一小部分能負擔得起高昂手術費的富有家庭。這是因為機器人手術不僅費用高,而且不在醫療保險報帳範圍内。即使國産外科機器人的出現會一定程度上降低費用,但是外科機器人仍不可能在未來3-5年實作普及。

大有前途的中國企業

盡管在中國市場上活躍着一小部分外國供應商,比如包括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ery)在内的國際巨頭。但是除了中國幾家最富有的醫院之外,他們的産品對于其它醫院來說還是太貴。比如達芬奇機器人售價将近300多萬美元。在其他情況下,比如康複治療機器人,國内供應商的産品也可以和國外相媲美,而且價格更低。全球幾大主要機器人企業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或者說沒有在這方面投入太多資源,是以,國内企業有望在國内市場顯現自己的競争力。

根據 gcis 的調研,中國現在有不到20家醫療機器人的生廠商。但是至少有六七家新興公司處在産品研發或臨床試驗階段,而且有一些企業的産品已完成臨床試驗,正等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審批。以siao tin soh注意到,有以下五家:

fda)的準許和歐盟合格認證。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近幾年,該公司開啟了多個醫療機器人研發項目,其中包括即将進入臨床試驗的

omom 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他們也生産了 omom

膠囊機器人,它是前面說的膠囊内窺鏡的更新版。和之前的内窺鏡不同,據說新的膠囊機器人會具有主動推進的的功能。這就意味着醫生能夠控制它的移動和方向,更好地觀察病變組織,大大提高診斷能力。除了控制移動外,膠囊機器人還采用矽微型泵技術(藥物釋放群組織檢查)。這些新功能将與現有的

mems 技術和從ibm進口的 db2 資料庫伺服器集于一體。

天智航的gd-2000 機器人現在價格是 540萬元人民币。最新的醫療機器人,phecda (針對脊柱外科微創手術)正在等待 cfda

的準許。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天智航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圖檔:天智航

remebot 系統的商業化。remebot 是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包含六軸機械臂和一個 ct/mri

視覺成像系統,這使醫生能夠進行更加精确的神經外科微創手術。 remebot 由王田苗教授及其團隊最早于199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發。盡管

remobot 早在本世紀初就完成了臨床試驗,并完成了第一次遠端手術,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和知識産權問題,該技術一直沒有實作商業化。在2015年,

cfda 收到了柏惠維康公司允許其生産并釋出第六代 remebot 系統的申請,預計該審批程式會在2016年末或2017年初完成。

lr2 下肢實體治療機器人。也可能包括其他産品,比如 安川的 “rewalk” 骨骼套裝和腳踝行走輔助裝置。 一些媒體報道,在 cfda

準許後,這些産品有望在2017年與使用者見面。

外媒眼中,中國醫療機器人的悄然崛起

下肢康複機器人 圖檔:安川

得益于美的在中國巨大的分銷網絡,我們很可能在不久的将來在市場上見到這些康複機器人。 美的進軍康複機器人産業也可能意味着家庭護理機器人(比如機器人假肢和針對老年人的家庭遠端監控)需求的增長。

【招聘】雷鋒網堅持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态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幹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良的外翻編輯加入。 

履歷投遞至 [email protected],工作地 北京。

本文作者:維文•羅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