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選擇雲存儲 不重視這八個問題就會吃虧

将存儲移動到雲上會有一些很誘人的好處,但前提是,你能夠避免雲存儲中的一些常見的問題。以下是幾個最應受到重視的雲存儲問題,如果你想将非常重要的資料轉移到雲存儲中,這些問題應該弄清楚。

選擇雲存儲 不重視這八個問題就會吃虧

一、沒有選擇正确的雲存儲服務供應商

行業間流傳着這樣的話:沒有人會因為選擇IBM而被炒鱿魚。而當涉及到雲存儲時,AWS和微軟Azure這兩個最大的雲供應商則是非常吸引人的選擇。

不過,他們可能是很多企業的最佳選擇,卻不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根據你的企業(組織)的規模大小,尋找足夠吸引你注意的小型存儲供應商也是有意義的。

選擇存儲供應商時,以下幾點可做參考:

曆史停機時間,知道他們過去有多可靠,就可以推斷出他們未來可能會有多可靠。

資料的可通路性,包括他們的資料中心和資料中心與網際網路之間的帶寬。

他們的定價結構,包括固定費用和移入移出資料所産生的帶寬費用。關于雲存儲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人們往往會忽視衡量自己的需求。舉個例子,你會選擇每個月擁有确切的存儲容量,還是按照你每天、每周或每月所用的容量付錢?

熟悉你的垂直行業,選擇一個熟悉你的業務和你可能的資料需求的存儲供應商,會讓你的生活更美好,而未能選擇一個專門從事你的行業的好的供應商,雲存儲就會成為一個陷阱,讓你在行業競争中處于不利的位置。因為熟悉你的行業的服務供應商會更清楚如何去适應你的行業應用模式、性能需求和服從相關行業規範。

二、忽視連接配接

你的資料中心網絡可能運作在100Gbps、10Gbps、10Gbps、1Gbps或者甚至100Mbps的狀态下,但是當涉及到與網際網路連接配接時,你的帶寬可能會變得非常慢——也許像10Mbps一樣慢,這會造成一種非常不對稱的現象(意思是上傳資料到雲存儲中會比下載下傳要慢很多)。

雲存儲通道和其他的WAN優化裝置會有助于緩解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你與你的雲存儲供應商的連接配接不夠充分,那麼,向雲存儲中移動資料,将不太可能實作足夠高的性能來獲得更多的潛在收益。

三、沒有獲得服務等級協定(SLA)權利

大多數雲存儲供應商會為你提供一個SLA樣闆,來概述他們的義務以及當業務出錯時他們會怎麼做。但是沒有理由必須接受——據IDC估算,有80%的雲客戶會接受提供給他們的SLA樣闆,而另外的20%則會通過協商來變更樣闆,以確定它更符合他們的要求。

例如,一個供應商可能會為你提供“四個九”(99.99%)的正常運作時間保證,每年允許50分鐘的停機時間。但是這個時間是按年度計算的,以至于如果在你簽協定的第一天,服務就停機了50分鐘,你仍必須等到年底才能檢查對方是否違反了SLA然後才能從中獲得補償。

在此期間,你将不得不自己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出現,可以進行談判,比如允許每年50分鐘的停機時間,但每個月不能超過15分鐘。當然,時間方面最好适應自己的業務。

四、高估你可以獲得的補償——如果供應商違反了SLA

把SLA當作某種保險協定,這确實很誘人:隻要SLA的條款被滿足,你的業務就會一直存在,而如果沒有的話,也不會有問題,因為你的雲存儲供應商會受協定的限制而為你提供補償。

但事實不是這樣,這是一個常見的關于雲存儲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違約處罰以一種服務積分(也就是幾個月的免費存儲)的形式出現,而在重大違約事故中——比如你的資料被全部丢失——大多數情況下,你能期望的隻是三到四倍年度合同金額的财政補償。在很多案例中,這點兒補償對你因為失去這些資料而造成的業務損失來說,可謂九牛一毛。

當然,你可能會從與雲存儲供應商的商談中獲得更多的賠償金額,但這也意味着你必須為存儲業務付更多的錢。大多數案例中,購買第三方保險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未能有效監督你的SLA

與一個雲存儲供應商共事,會增加使用這些資料的企業使用者和資料本身兩者之間的複雜性。而負責監管SLA的IT部門,則在其中間位置。

一個常見的雲存儲陷阱是,當有資料存取的問題出現時,使用者或事業機關可能會繞過IT部門,直接在雲存儲供應商的幫助平台上解決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不要指望供應商會記錄所有出現的問題,而這就意味着有效的SLA精确監管是不存在的。避免這個雲存儲陷阱,歸根結底就是對你的IT技術工程師進行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在問題發生的所有情況中與對方保持第一線聯系。

六、未能弄清楚如何拿回你的資料,或如何将其轉移到其他供應商

雲存儲供應商們可能會想方設法讓你在選擇雲存儲時将他們放在第一位——也許是從你的資料中心回收實體媒介如硬碟驅動器,也許是提供一個免費的資料網絡連接配接入口。但是如果你決定不再選擇這個服務供應商,事情就會變得很不如你所願,要麼行動困難,要麼花費昂貴。

為了避免這個雲存儲陷阱,獲得以下這些問題的滿意的回答是非常重要的:

供應商如何獲得你的資料——通過網絡傳輸還是回收并重新設定實體存儲媒介?

他們獲得這些資料需要多久——你期望等待多久,幾天還是幾周?

如果你計劃下載下傳你的資料,他們能夠提供多大的帶寬?這很重要,因為即便是1Gbps的連接配接,從雲存儲中拿回150TB的資料也要花費将近兩周的時間。

如果你通過網絡拿回你的資料,需要多少帶寬成本,将這些資料放在實體存儲媒介中又需要多少成本?

你需要多長時間删除副本和資料備份,而且如何真正确認你能想到的所有副本都已經被删除?

資料會以什麼格式提供——一個.csv檔案還是其他的封閉格式?

七、以為雲存儲供應商會幫你承擔所有安全責任

雲供應商在他們所做的部分會是一個專家,包括運作他們的雲和保證資料安全。但是如果出現了資料安全問題,你才是你的使用者們追究責任和尋求補償的對象,失去聲望或者丢失業務,落入難堪的境地的會是你。

這就意味着,避免這個雲存儲問題出現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有過盡職調查來判斷這個雲存儲供應商所提供的安全程度能否讓你滿意。為此你需要盡可能多地找出合适的安全部署,和一些已經被認證的準則和規定(比如HIPPA,PCI-DSS,SSAE 16)。

八、重視成本而不考慮其他因素

大多數公司選擇将資料移動到雲存儲的關鍵原因是減少成本,也有一小部分是為了将單一的大型資本支出轉變為小型正常營運花費。雖然從商業角度看這是有益的,但是你要知道,在改變的付費方法的同時,你也會為其他一些本質上講不同的東西付出成本。

換句話說,雲存儲與你現有的資料中心存儲不同,它會帶來關于安全性、合規性和可達性的新的挑戰,也許還有新的特性需要考慮。這可以歸結于你運作在你的資料中心上的某些應用程式不具備性能敏感性,而且它們能夠與雲存儲互相協調。在此之外的應用程式,則并非如此。

這就意味着,如果你決定在後者身上使用雲存儲,那麼這些應用程式可能必須也要運作在雲上,和雲存儲接近。如此一來,是否要将你的資料轉移到雲存儲上則需要一個更大的考量,思考将你的部分或全部應用程式轉移到雲上的可行性。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3-30 

本文作者:佚名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51CTO”,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