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artner&Synergy:一場IBM雲業務營收引發的争議

ibm宣稱自身雲計算業務增長迅速。但近期業内兩家分析機構報道卻明顯“畫風”不同,不論是在ibm營運上還是它與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競争失利上,在看客眼中,有些莫衷一是。

Gartner&Synergy:一場IBM雲業務營收引發的争議

這些來自兩家分析機構——高德納和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報道,強調了ibm在調整雲計算業務以及長期模糊雲計算市場定義方面的挑戰。

高德納眼中的ibm

今年,2016年雲計算總市場規模預計為2057億美元,而基礎設施服務細分市場規模預期增長42.3%,達到249億美元,高德納表示——相比通常稱之為平台即服務市場規模54億美元,增長22.7%,軟體即服務市場規模為378億美元,增長19.5%。

aws和微軟azure——這兩家巨頭在去年高德納的基礎設施服務報道中——在2016年有明顯改善。谷歌雲平台堅守了陣地,同時ibm的softlayer則出現進一步下滑。

“除去2015年早期推出了新的存儲選項,softlayer功能集,從2013年年中ibm收購它以來,未有明顯提升。”

結論一出,與synergy上周釋出的雲市場報告背道而馳。

synergy眼中的ibm

synergy的報道與高德納完全不同,這是因為它側重于評估諸如營收和市場佔有率,而非主觀因素。ibm因其所占8%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三,榜首為亞馬遜(31%),第二是微軟(11%),第四是谷歌(5%)。synergy對ibm的排名從2015年就沒有改變。

據synergy 公司首席分析師兼調研負責人john dinsdale解釋稱,主要因為ibm托管私有雲服務上的實力,是以在synergy報告中表現良好。

ibm雲計算負責人robert leblanc稱高德納報告“錯得離譜。”該公司上個月強調其在2016年第二季度期間,雲營收達到30%增長率。

雲計算市場的不同定義引發争論

高德納限定了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範疇,排除平台和軟體服務等其它雲計算市場領域,總之,這些加在一起構成了ibm雲營收的90%,伯恩斯坦研究機構分析師,toni sacconaghi如是說。高德納還采用了一套嚴格的基礎設施服務定義,僅包括所謂的公有雲服務,排除私有雲;也就是說,它排除了對特殊客戶的專有服務。

而synergy的報告不僅僅包括基礎設施還有平台服務,比如watson大資料分析,ibm的一項重大舉措。它還包括被稱為托管私有雲的産品,這些産品提供雲類型服務,僅适用于特殊客戶。

“我們在實作這些功能方面投入了數十億,比如現在我們在雲上獨家提供資料塊鍊,物聯網, watson,分析及其它平台服務——這些并未顯現在‘高德納’的報告裡,”ibm雲計算部門進階副總裁,robert leblanc如是說。

ibm和它的競争對手在如何衡量雲業務表現上造成了混亂。

比如,ibm最新營收報道稱第二季度雲營收相比去年同期34億美元增長了30%。這個營收準确來說是來自業務集團包括認知解決方案,全球商業服務,技術服務和雲平台以及系統,這些混合了雲與非雲操作,而且并未區分基礎設施,平台,軟體和私有雲服務。

“所有這些雲供應商都傾向于強調我們無法驗證的資料,它們不見得就提供了足夠的資訊,可它們意識到投資者可能會從優檢視。” jefferies llc分析師john difucci如是說。

一位ibm發言人稱該公司報告雲計算總營收而未将其拆分成不同類别,是因為它代表了“公司業務的完本”而且反映了ibm客戶正在實際購買的産品。

一些分析師看到基礎設施服務迅速成為一項低利潤業務,而亞馬遜在這方面“勢不可擋”,enterprise applications consulting負責人稱。他将基礎設施部分比作直接倒在一座大樓地基上的粘合劑。實際的價值就是建立在平台和軟體層之上。

“ibm必須要爬出泥沼并建構高價值雲服務.”他補充稱。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